笔搜屋 > 穿越小说 > 明朝美好生活 > 章节目录 第300章紫禁城

章节目录 第300章紫禁城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小說罓∷

    第300章紫禁城

    北京城,户部衙mén。~~

    尚书叶淇带着一干官员,陪着养病在家的老尚书李敏四处溜达,不时有六部官员上前施礼问好。

    李敏jīng神奕奕,显然这段时日的静养效果非凡,和颜悦sè的和官吏们寒暄。

    老大人廉洁奉公,仗义疏财,不但家里连yào材都买不起,堂堂尚书在京城竟然是租房子度日,以至于消息传到了皇帝那里,圣上龙颜大怒,当即派遣最好的御医日夜守护,并赐下宅邸一座,这件事一时间在京师传为美谈。

    汉武皇帝登基以来,从未有过一位文臣被当庭杖责过,对于老臣的礼遇极为优待,即使是七品县令想见见圣颜,也只需要有一个好借口。现在连百姓有了冤屈,都可径自敲响闻登鼓,陛下定会亲自接见,就连一头猪跑丢了,皇上都会不厌其烦的过问此事,闹得百姓莞尔之余心里感动,此种种都被士林称颂,人人感叹又心悦诚服,文人归心则四海归心。

    叶淇含笑赶走同僚们,扶着李敏缓慢进了午mén,说道:“皇上不太喜欢紫禁城,说内宫大是大矣,然木质结构易遭雷劈火烧,动辄三大殿被烧成废墟,沦为摆设。宫殿幽深,夏热冬冷耗费天下供奉,人多是非多,没有宦官和宫nv则几乎无法度日。历数各朝各代,朝政溃败的根源无一例外都先出自紫禁城,上行下效而各地贪腐成xìng,就犹如井底之蛙,皇族后裔身处皇宫大院养尊处优而不知民间疾苦。”

    李敏笑道:“那陛下要怎么办?这宫城乃是自古即有,乃是一国之象征。”

    叶淇说道:“下官对此有些犹豫,可陛下有句话说得好,哪个朝代的皇宫保存下来了?都是被抢劫一空后纵火焚烧掉,明面上是要毁灭证据,实际上还不是出于对于前朝皇族的愤恨?与其huā费无数金银年年修缮扩建,结果沦为灭亡之处,不如一朝彻底舍弃,皇族必须要做到亲民,要提倡节俭,要真真正正的做出来给天下臣民看,而心安理得的享用百姓供奉,焉能不遭人恨?”

    李敏悚然动容,紫禁城的弊端谁人不知?为了帝王无上之尊严,动用无数人力物力修建一座巍峨壮丽的巨大宫殿,需要消耗的土木财宝不计其数,说好听些是天朝气象,说难听些,不过是为了满足皇帝一家子的日常起居,由此需要几千多宫nv,上万名shì卫,七八万太监,相关人员更多了。

    紫禁城的一日消耗何其恐怖?皇帝是想节俭,朱佑桓甚至把每日吃饭钱由三十六两银子减少到了十两整,取消了无数华而不实的菜肴,可惜愿望虽好,但路上的消耗和层层克扣呢?宫廷里除了皇帝之外,太后和嫔妃几乎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举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会有人挖空心思的进贡。

    光禄寺是负责对外一切膳食的衙mén,位于北京皇城东安mén内,凡是祭飨、宴劳、酒醴、膳羞之事,都由光禄寺「辨其名数,会其出入,量其丰约,以听于礼部。」其下管辖大官署、珍羞署、良醢署、掌醢署,及司牲局、司牧局。

    上林苑蕃育署有养户二千三百五十七家,牧地一千五百二十顷又三十四亩,光禄寺岁取孳生鹅一万八千只、鸭八千只、jī五千只、线jī二十只,jī子十二万个。

    嘉蔬署有栽种地一百一十八顷又九十九亩,光禄寺岁取青菜二十四万七千五百斤,芥子七石八斗。

    良牧所有牧户二千四百七十六户,草场地二千三百九十九顷又十三亩,光禄寺岁取孳生牛八百只,羊五百只,羊羔二十只,腌猪二千口,正旦和冬至节取ròu猪一千口。

    为了供应皇室牛rǔ及rǔ制品,光禄寺所辖之司牧局下,设有rǔ牛厂。

    此外不光光是自己生产,还有各地所上贡的品物。举例来说,如顺天府宛平县每年须上贡光禄寺核桃百斤,红枣百斤,蒜十七斤八两,土碱五百斤,箬叶一千斤,蓼芽五千斤,苘麻五十斤;每半年,猪十口,羊四只,鹅十只,**十只。

    又如南直隶常州府江yīn县,必须岁贡鲚鱼万斤;而应天府江宁、上元两县,则例须上贡鲥鱼。浙江嘉兴府平湖县,则定例岁贡鲜黄鱼。

    朱佑桓做宗人府宗正的时候,曾经派人查过此事,当时见在食粮的厨役有五千八百零四名,其中拨到尚膳监大庖厨者一千一百八十六名,拨至御酒库、供应库及蜡烛、幡竿二舍饭寺者一百一十六名,钦拨给尚膳监跟随太监等内官者五百八十九名,在内阁、翰林院、尚宝司、吏科等衙mén者一百二十六名,在大烹mén关防搜检巡风者二百五十二名。

    而实际上,真正在光禄寺当差的厨役只有二千八百一十五名。经调查发现,大庖厨役一千一百余名中,仅五百三十七名真正是在大庖执役之人,其余六百三十六名俱声称是奉圣旨要其跟随太监、少监、监丞、奉御、长人等内官者,实际上这些名额多是宦官额外sī占的。也就因为厨役被太监占用者甚多,耗费钱粮不赀,因此外朝官员才会一再要求裁减其员额,减少被太监sī役的可能,并以此节省开支。

    这还不算,对内还有尚膳监和尚食局,分别对应帝王和嫔妃,一应消耗就不必细说了,反正和光禄寺大同小异。历年来为了这争夺油水最丰厚的职位,宫里有权有势的太监和宫nv纷纷打破了头。

    成化年间,汪直和梁芳等人分别垄断。天启年间,魏忠贤等三位大太监干脆轮流坐庄,后来连那客氏也挤了进来,可见其好处有多少。

    满清皇室一直讽刺明朝大内各项huā费多,标榜自己是如何节省,康熙曾恬不知耻的说:“明朝费用甚奢,兴作亦广,一日之费,可抵今一年之用。其宫中脂粉钱四十万两,供应银数百万两,至世祖皇帝登极,始悉除之。”

    不提以上言论的真实xìng,康熙爷胡说八道的次数多了,很多次前言都不对后语,难道清朝嫔妃就不用涂脂抹粉,穿戴绫罗绸缎了?其实比明朝更甚,不过借着明朝显摆自己,自打嘴巴一样乐在其中,大家都是住在紫禁城,享受着天下供奉,谁又能比谁强多少?

    反正动不动拿明朝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省些钱即沾沾自喜,自以为爱民如子,却不知大家半斤对八两。满清确实宫nv和太监的人数少了,可是他们却故意把包衣给忽略掉,要是把广大包衣奴才们加在一起,肯定一年支出不比明朝差多少。

    这些还都是冰山一角,偌大的紫禁城,何处不làng费民脂民膏?哪怕世人都认为此乃天经地义,但朱佑桓可不会这么认为,正是因为天子富有四海的传统观点,往往造成中国对于改朝换代的兴趣,来得比任何国家都大,一茬一茬的皇族走马观huā似的登台亮相,随后又被彻底消灭,仅仅因为那紫禁城中的一张龙椅。

    这些还是其次,朱佑桓最讨厌的是人情冷漠,宫殿彼此阻隔犹如一个个独立天地,使得母子不象母子,父子不像父子,夫妻不像夫妻,虽说宫廷里的yīn谋哪国都有,但咱中华这方面的传统未免太丰富了些。

    因此朱佑桓想一家人住在一起,距离往往是亲情的一大阻碍,这一点他比较欣赏民间和西方皇室,不管中华物产多么丰饶,多么地大物博,这些都不是皇族安居紫禁城里的借口。

    朱佑桓清楚他的举动意味着什么,他也有意降低皇族威严,为将来某一日真正实现君主立宪制而提前铺平道路,历史经验告诉他,不要把希望随便寄托在后代身上,一代不如一代,绝对是对于皇族的至理名言。

    李敏和叶淇都是管着钱袋子之人,抛开传统的家天下思维,心中对此事都深为赞同,盖因需要huā钱的地方太多了,能省一点就是一点。

    李敏难免好奇,问道:“那陛下是想修建一座小型皇宫了?依老夫看,换汤不换yào,多此一举。”

    叶淇笑道:“非也陛下是打算修建一座城堡式建筑,贵人们都住在一起,彼此朝夕相见就和你我一样。陛下很欣赏欧罗巴诸国的宫廷样式,说比较养眼也更加显得尊贵气派,而且坚固便于保存修缮,城堡内随意建造些江南园林风格的huā园,说什么这叫做东西合璧。并且内阁和六部一样修建类似建筑,说论起我朝的办公之处,多少过于局促小家子气了。”

    李敏对这方面没有什么概念,习惯xìng的关心起银子来,问道:“看样子不是小工程,如此富丽堂皇的城堡,恐怕不比修建紫禁城来的容易吧?这钱从何来?”

    叶淇说道:“此事事关重大,牵涉到国本,陛下一样还拿不定主意。说起银子的来源,圣上说陆路和海路现如今都被奥斯曼帝国占据,阻塞东西贸易,有意在这方面做些文章,待打通丝绸之路后,则整个世界的金银都要流入我中华,区区一座宫殿又算得了什么?”

    李敏心中大悦,只要不在百姓身上搜刮,那他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笑道:“老夫曾经受陛下启发,几次寻丘大人翻阅宋代宗卷,丘大人提倡的保护古籍档案确实乃造福万代的善举,本清一定不要吝啬在这方面huā钱,这和编撰永乐大典一样,皆是利国利民的文坛盛事。

    遥想当年南宋虽偏居一隅,一年赋税竟然是我朝十倍之多,实在是老夫震撼,这赋税一多半皆来自海外jiāo易,可见陛下所言非虚,禁海之策实属固步自封的弊政。提倡商事固然令文人不快,可你我既然身为户部官员,天生就带着一身铜臭,不应该一味的鄙视商贾,能减轻百姓负担中兴我大明就是好事。”

    叶淇笑着点头,突然说道:“下官一直有个想法,借此机会想求教老大人,不知大人可否赐教?”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