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江寒开始打造无线电收发电路。
由于是土法炼钢,协议什么的,暂时先扔到一边,只将发和接受功能整合了一下,再添加上信号调制、解调部分。
虽然有点简陋,但进行基本的无线电信号处理,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像这样的装置,一共打造了两。
收发器a的输出端焊上rs232端子,插到26的扩展接口卡的串口上。
另一收发器b,则连接到机械臂的控制电路上。
这样,当计算机下达指令到串口后,就会被收发器a拾取,经过调制后,转换成模拟信号,用无线电波发送出去。
收发器b接收到这个无线信号后,就会对信号进行解调,转换回数字序列,控制小车和机械臂做出相应的动作。
同样,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各种传感器返回的信号,也会送入收发器b,调制后发出去。
收发器a接收之后,再解调成数字信号,送入电脑的串行端口,供程序读取。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
其实也不算特别复杂。
几个小时后,电动车和机械臂终于摆脱了累赘的导线,无拘无束地畅游了起来。
接下来,就可以执行原定计划了。
江寒在电脑上编写了一段程序,并运行了起来。
只见电动车发动之后,就自动行驶到了菜单栏那里,升高了机械臂。
然后控制着石膏手,在商品列表上“触摸”了起来。
列表中的内容不断响应着触摸,变化着显示内容。
几秒钟之后,随着结账按钮被按动,一些小零件出现在了工作台上。
到这里,实验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接下来,江寒又改进了一下程序,让“石膏手”作的对象,不再是商品列表,而是图纸列表。
很快这具自动化的机械,就代替江寒,使用系统的自动构建功能,将“雨菲一型”构建了出来。
随后只见电动车跑到“雨菲一型”的边缘,降低机械臂,然后激发了一块绑在上面的电磁铁。
这样一来,“雨菲一型”的电路一角,就被机械臂吸了起来。
随后电动车又跑到回收站边,升高机械臂往前一送,再中断电磁铁的供电,于是“雨菲一型”就被送进了回收站。
电动车又控“石膏手”,触摸了一下确认按钮,将“雨菲一型”换成了积分。
构建、回收、再构建、再回收……如此反复循环。
每完成一次,江寒的“学以致用”积分,都会比原先增加4个。
这正是江寒想要的效果。
没错,他今天忙碌了这么久,想要弄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自动刷分机器人。
虽然效率有点低,每分钟差不多只能刷出10来点积分。
然而,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这是人类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一个小时600多分,一天下来,怎么也能有个15000分左右。
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就可以额外带来45万以上的积分!
而且,以后积分多起来之后,完全可以生产五、六台这样的机器人,让他们组队刷分。
就像星际争霸里的scv一样,轮流采矿,排队送进仓库。
又或者组成流水线,各司其职,一台机械只负责一个动作。
而江寒,就能躺着获取学以致用积分了。
江寒畅想了一下未来的美好景象,随后就继续进行改进。
现在这机械装置,还有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程序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电动车的轨迹就会逐渐产生偏差。
偏差不经过纠正,就会持续变大,达到一定程度,石膏手就再也触摸不到菜单。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个机器人并没有安装任何传感器。
计算机得不到任何反馈信息,也就无从纠正误差。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只要给机器人安装上各种传感器就行。
比如,可以给它装一对高清摄像头,作为“眼睛”……
然而,就算剩下的积分还能买得起一、两个摄像头,以这台26的落后能,也无法实时地处理图像数据。
所以只能寻求替代方案。
江寒琢磨了一下,打起了灰度传感器的主意。
灰度传感器是一种模拟传感器,在机器人巡线等方面,拥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众所周知,物体的颜色深浅,对光的反有很大影响,而光线的强度,又可以影响到光敏电阻的工作。
利用这个原理,就可以对物体的颜色进行检测。
在真实的世界中,检测面的材质、外界光线的干扰,都会影响到这种检测手段的准确。
然而在虚拟空间里,以上两个问题完全不存在。
这么理想的实验环境,在现实中基本找不到。
江寒在商品列表里找了一下,还真发现了灰度传感器,价格也不算特别贵。
他本来还打算,如果买不到或者买不起,就弄两颗光敏电阻,自己diy一个。
现在倒是省事儿了。
系统提供的灰度传感器,一共有两种。
一种是比较简单的模拟式,一个只要5万积分。
另一种是传说中的智能传感器,功能十分强大,当然价格也要贵一些,要20多万积分。
江寒本着够用就行的原则,理所当然、不可不戒地买了两个便宜的。
灰度传感器共有三个管脚,分别是电源、地线和输出。
江寒分辨了一下,将其正确地连接到了机器人的控制电路里。
然后他又围绕着灰度传感器,重新设计了一下机器人的控制电路,并升级了一下程序。
这样一来,机器人在接受计算机控制的同时,也能利用灰度传感器,得到环境中的信息,实时反馈给计算机。
有了这些数据,就能更加灵活地指挥机器人了。
电路部分其实简单的。
rs232串口本是支持全双工模式的,只需要在连接的时候,多加两根控制线就行。
但程序的升级,就没那么容易了,一不小心,就会发生读写冲突。
江寒调试了好一会儿,才终于让程序正确地运行了起来。
程序中控制小车巡线的部分,有很多现成的算法。
基本思想都差不多。
在小车左边和右边,各安装一个灰度传感器,行驶过程中,轮流检测传感器的取值。
一旦发现偏离,就及时调整电机的运转状态,控制小车的行驶方向。
这样,小车经常会走出一条“s”型轨迹,或者z型轨迹来。
江寒当然不会这样做了,他开动脑筋,设计了一比较先进的巡线算法。
虽然更加复杂,但也更加好用,至少小车跑起来,不会经常扭来扭去。
最后,江寒又在地面上刷出了两条平行的黑色轨迹,又在两条轨迹之间,打上许多格子,就像铁道上的枕木一样。
这样拥有灰度传感器的小车,就基本上没有迷路的可能了。
然而,光这样就够了吗?
江寒思考了一下,又在菜单栏那里,安置了一块黑白相间的格子板。
并在石膏手的“手指”处,安装了第三个灰度传感器。
这样一来,当机器人触摸作菜单时,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参考坐标。
当然,在没有机器视觉的况下,想要判断触摸作成功与否,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限于硬件设备的落后,江寒也找不到什么靠谱的办法。
最后,他只好在程序中强化了一下电动车的控制,力争让其行驶得更加平稳,同时,还在运动路径计算等方面下了一些功夫,让作变得更加精准。
各种手段运用到极致,再加上虚拟空间中的理想化条件,江寒总算将机器人的连续无障碍工作时间,延长到了100小时以上。
这已经可以接受了,大不了每天抽点时间,人工调整个两、三次就行了。
江寒让机器人自动运行起来。
随着一台台“雨菲一型”cpu被构建、回收,他的学以致用积分,也缓慢地增长了起来。
随后他就开始策划下一项工程。
他现在最希望拥有的,真正的wifi信号接收器,也就是无线网卡。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