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这好像不妥吧一个弄不好就会激起民变。”
翁太后皱起了眉头,对安宁公主说道:“加税自复隆年间开始,朝廷就一直奉行轻徭薄役之国策,工商百业方得繁荣,市井百姓休养生息,贸然加税恐怕会引发民众反对,便是朝中百官恐怕也不会同意。”
翁太后说的事实,自从兴宗成皇帝开始,整个复隆时代和永王时代,十几年的时间当中,朝廷一直都在减税,正是因为这个国策,大明王朝才有了今日之繁荣。x
所以,当安宁公主提议加税的时候,她马上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只不过太后的反对方式表现的比较委婉,并没有直接说不行,而是说“不妥”,建议安宁公主更加慎重一点儿。
轻徭薄役就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更加可以彰显朝廷爱民如子之心,对于巩固新朝的统治有着非常多的好处,这个道理安宁公主不是不懂,她不翁太后更加明白。
恰恰是因为她看的更加长远,才会提出加税。
“太后,这加税一事势在必行!”
势在必行
翁太后更加的无法理解了。
现如今是兴武朝了,过了年之后皇帝就十五岁了,统治愈发的稳固,没有任何内忧外患,而且朝廷的财政状况还算是比较健康,国库日渐充盈,根本就看不出加税的必要性。
而且,这兴武朝廷延续的是复隆皇帝的法统,想当年,复隆皇帝为了光复大明,与伪清激战数年,那么严重的状况都没有加税,现在反而要加了,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吧
“太后谬亦。”安宁公主毫不掩饰自己的忧虑:“复隆二十年,朝廷的总收入是五千一百万,盈余一千一百万,二十一年则是五千六百万,盈余一千二百万。二十二年是六千两百万,盈余一千万整。今年的总收入则是六千三百四十万,盈余九百万。”
随着这几年工商百业的发展,朝廷的财政收入每年都在增长,每年都有巨大的盈余,国库越来越充盈,积攒的钱粮越来越多,那就愈发的没有加税的必要了。
按照翁太后的算法,就算是来年颗粒无收,朝廷也可以照常运转好几个月。
这么的财政状况,是整个大明朝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的大好局面,安宁公主为什么还要坚持加税呢
在治理国家的细节问题上,翁太后明显就是一个门外汉,她根本就没有看出问题的关键:国家的总体收入虽然还在持续增长,但增长率却已经下来了,出现了明显的衰竭势头。
总量的增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张启阳的海外扩张:对于朝鲜、倭国的占领和压榨,虽然张启阳拿走了大部分利益,但朝廷也因此受益,得以实现商品倾销,因此产生巨额的贸易顺畅,掩盖了国内发展的不足之处。
虽然每年都会产生千万上下的盈余进入到国库之中,但这种盈余越来越少,同比增长率已经为负数了。
最大的原因就是开支太大,朝廷背负着沉重的财政负担。
除了需要支付很大的战争成本之外,就是越来越庞大的官僚体系,同时还有田地兼并的再次出现。
朝廷的税务之地依旧沿用了复隆朝,而当年的复隆皇帝借鉴的是张启阳的做法:按照人头缴税。
虽然做法相同,但到了具体的实施环节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北地的所有土地都已收归国有,名义上属于张启阳和整个毅勇军,所有人都是毅勇军的佃户。
而长江以南的土地改革则没有那么彻底,存在大量的超级地主。
而工商业的发展,让很多农民脱离了土地,更加加剧了土地的兼并。
因为税务制度是单纯的“数人头”方式,很多农税其实根本就没有进入到朝廷的视野范围之内,这种情形就和崇祯朝非常类似了。
假以时日,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超级大地主出现,虽然不敢说一定会重蹈崇祯朝的覆辙,却已经有了那个苗头了。
“这两年来,一直在吃复隆朝的老本儿,实际上国库已经有了亏空。因为兴宗成皇帝和永王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造成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可以暂时吃一吃老本亦无大碍,但却不得长久。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必然山穷水尽。”
在目光深远和深谋远虑这个层面上,翁太后还是政治上的新手,和成熟老练的安宁公主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既然财政收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增长势头已经严重下滑,那么加税也就成了一个选项。
但是,朝廷没有张启阳那样的实力和控制力,贸然加税的话,恐怕会引起激烈反弹。
这就需要老练且又圆滑的政治手腕儿了!
加税肯定会得罪人,但却不能得罪所有人,拉一派打一派就是最实用的做法。
安宁公主已经想好了一个加税的操作手法:阶梯税制。
原则上,还是数人头的纳税方式,这一点保持不变。
以二十亩为基准,人均二十亩上等田以下的人家,依旧沿用原本的税率,超过这个基准的则需要重新制定税务标准。
人均四十亩上等田以上的人家,税率提高一成五,以此为标准,每多出二十亩,就提高到一成五。
这样的税务制度,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五口之家而言,并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执行以前的税率。
但是对于那些田产比较多的人家而言,税负就会变得沉重。
田地越多,税赋越重。
按照这样的计算方式,若是一个五口之间,拥有五百亩土地的话,所承受的税赋将是以前的倍数。税务负担瞬间翻倍,百姓们肯定不答应啊,一定会激起激烈反弹。
“太后想一想,普通的市井人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田地”安宁公主说道:“能够拥有五百亩以上田地者,必然就是大地主了,他们占有那么的田地,难道就不应该多缴税么”
翁太后沉默了。
增加税收,这绝对是为了她的儿子兴武皇帝考虑,但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做法,而且得罪的必然就是地主士绅阶层。
“增税固然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但这么做”关键时刻,太后耍了滑头:“毕竟事关国家制度,你我不好一言而决,还是交给朝廷议一议吧。”
自己不在这个事情上做任何主张,不发表任何意见,而是交给朝廷公议。
到时候,无论这个制度是否能够真正了落实,都对翁太后没有任何害处,反而有着种种不大好说出口的好处。
若是制度得以通过成为国家法令,毫无疑问会增加税收。
若是不能通过的话,苛待士绅的名声就会落在安宁公主的头上,到时候翁太后出面否决了这个制度,还会得到士绅阶层的支持,无论怎么做,对她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虽说现在是兴武朝了,但是还不到十五岁的皇帝其实仅仅只是一个摆设,一个象征意义上的九五至尊罢了。
真正做主的还是安宁公主和翁太后这两个女人,奈何这个内廷小内阁当中的权利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平衡过,安宁公主的权利太大了,她管的也太多了,早已对翁太后形成全方位的碾压。x
人事任命、国家政策、财政收支全都通过“理务处”,翁太后能够看到的完全就是安宁公主想要她看到的东西。
掌握实权的是安宁公主而不是翁太后,虽然儿子已经得偿所愿的坐上了皇位,但这个皇帝实在太虚了,完全就是有职无权的典型,这怎能让翁太后甘心
尽可能的把安宁公主排挤出去,让儿子掌握真正的权利,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皇帝,这是翁太后一直都在操心并且急切需要完成的目标。
好处给这个国家,恶人的名声要自己来承担,这就是安宁公主需要面对的局面。
安宁公主是何等精明之人,翁太后这点小算盘焉能看不出来
又怎能逃过她的双眼
翁太后一直在搞些小动作,对此安宁公主心知肚明,但却没有办法。
作为太后,为了皇帝儿子的利益考虑,想着把权利从姑姑的手中夺过来,这当然没有错。
但安宁公主做的更加没有错。
翁太后考虑的仅仅只是皇帝儿子的利益,但安宁公主却是在为整个大明王朝着想。
格局和视野上的差距,造成了这一对姑嫂之间的内斗早已经开始了。
安宁公主不得不这么做啊。
北边的张启阳始终是压在她心头的一座大山,给她带来了极其强大的心理压力。
凭借张启阳现在的实力和影响力,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推平江南。
张启阳之所以一直都没有那么做,不是他做不到,而是这大明王朝还没有把路走绝。
君臣大义的名分还压着他呢!
张启阳已经将朝鲜从属国变成了实际控制的疆土,并且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灭亡了倭国征服了琉球,虽然在吕宋吃了大亏,但张启阳这种睚眦必报之人一定会再次对吕宋兴兵,不彻底拿下吕宋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如此辉煌的外战之功,是大明王朝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的。
若是他再灭了大食国,一时军威无限,到了那个时候他如何才能安置那些战功赫赫的骄兵悍将
那就真的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开国!
若是真的出现了那种局面
朝廷会怎么做
能怎么做
若是偏安江南,立刻就会失去法理上的统治地位。
以朝廷的名义征伐张启阳这个“不臣之贼”吗
那根本就是在自取灭亡。
以张启阳的军事实力,没有打过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朝廷根本就不可能真的对他动武。
得亏张启阳是张启阳,而不是朱启阳,要不然的话,他大可以捅破这一成君臣名义的窗户纸,直接取而代之,披着大明朝的皮做他自己的事情。
从张启阳拒绝和安宁公主成亲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实际掌控江南权利的公主就已经知道了一个事实:必须要和张启阳展开竞争了。
朝廷的“雨林作战”方案必须坚定的执行下去,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执行对外扩张的国策,借此抵消张启阳通过一连串的军事胜利带来的巨大威望,彰显这个朝廷的法理基础和存在意义。
在大的方向和步调上和张启阳保持一致,这是复隆朝廷时代和永王时代的方针,而这种方针必须延续下去。
只可惜,翁太后完全不明白这些道理,或者说她已经明白了,但却把皇帝儿子的实际统治地位看的更重。
这让安宁公主很无奈,非常非常的无奈,却不得不继续按照自己的策略一步一步的坚定走下去!
事实果然如同太后所料想的那样,当加税的提议在朝堂上公议的时候,真的没有获得通过,而是招致了铺天盖地的反对之声。
这些个官僚,本就是为士绅地主的利益代言的,或者干脆他们自己是大地主,怎么可能会给自己加税呢
实在没有办法的安宁公主只能使用更加激烈的手段:谁反对我就打倒谁!
这些个官员从来就不是完美无瑕的圣人,当安宁公主准备将他们拿下的时候,随随便便找个借口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通过“贪墨”“渎职”等等罪名,接连拿下了四个部堂级别的官员,而陈茂则趁机表示出对加税的极大赞同。
是要银子还是要乌纱这个问题上,官僚们显然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为了避免成为安宁公主的下一个目标,只能表示支持。
加税的提议终于获得了通过,成为一项法令得以实施。
但是,朝廷的法令和下面的事实从来就是两个概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由来已久,下面的士绅地主有的是办法应对。
到了这个时候,无可奈何的安宁公主只能私下温情脉脉的面纱,第一次使用了暴力手段:对抗新税制就是犯法,偷逃税务着必定绳之以法。
大家都知道新的税务制度对国家有利,但却都不愿意让这个利国利民的制度落实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都是阳奉阴违。
而安宁公主对偷逃税务之人动了绳子甚至是刀子,也让这位公主殿下收获了铺天盖地的骂名。
“母鸡司晨,苛法待民,以甚于武照。”
“任用苛吏,民不聊生,开恶法之先河!”
对于安宁公主的谩骂,很快就从制度层面转变成为人身攻击,事实上执掌江南朝廷这么多年的安宁公主一下子就成了天下第一大恶人。
甚而至于,有些人还含沙射影的指出现在的朝廷格局存在很大问题,应该由皇帝亲政,至少也要由太后主政。
你一个当姑姑的公主,凭什么主导朝廷事物
这是大明朝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局面,应该及早纠正。
所谓的纠正,当然就是指把安宁公主一脚踢开,让她老老实实的去做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公主殿下,而不是继续插手朝廷事物。
这个局面,恰恰就是翁太后最愿意看到的。
这个事情若是弄好了,会增加国家税收,对于皇帝儿子的统治有很大好处。
若是弄不好,这个恶人的名声就由安宁公主承担,要是能够借此机会将她排挤出去,由自己母子真正掌权,那就更好了。
在后党中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对于安宁公主的讨伐之声竟然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形势。
当黄得功出面,给朝廷递上一份议暂缓新税制度的奏疏之后,这个情形就发展到了高峰阶段。
安宁公主一力主导的新税务制度激起了很大的社会动荡,而最大的外戚又建议暂缓实施,这是对于安宁公主治国理政的一种否定态度,就差直接指着她的鼻子历数种种“苛政”了。
有了黄得功的这个表态,长期慑服于长平公主“淫威”之下的官僚们趁机而动,竟然发展到了质疑眼下政治格局的程度。
作为姑姑的安宁公主事实掌权,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安宁公主是否应该对眼下的局面负全责呢
面对朝野的质疑和指责,和她一起参政的翁太后始终装聋作哑不闻不问,甚至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这个时候,能够把安宁公主从政治漩涡中解救出来的只有一个人:永王。
毕竟永王是前任皇帝,若是他对安宁公主表示出了公然的支持,会有很大的缓解作用,但刚刚成亲的永王却和太后的做法完全一致:充耳不闻不理不睬,就好像这件事情和他彻底无关似的。
面对愈演愈烈的政治风波,安宁公主依旧镇定从容,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儿。
只要陈茂还对她表示支持,什么朝野反对,什么舆论滔天,只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暴,根本就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而陈茂的背后,则是张启阳和整个北方。
张启阳的态度,才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力量!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