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1982年夏天,杨丽以福汉市文科第一的成绩考进了青华大学的师范专业。
过去的三年里,她每一天都在为当年的承诺而努力。
“袁奕,你等着,我肯定会跟你考上同一所大学。”
如今,她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但,她一直视为目标的人却不见了。
“袁奕她上个月跟着陈教授去忙工程了,估计要等领毕业证的时候才会回来。”杨丽找到了袁奕所在的602寝室,那个叫李佳林的女生这样跟她说道。
袁奕从大二开始就不常回学校,跟着陈冬梅全国各地跑,一走就是好几个月。
只有期末考试那几天,才能在学校里看到她。
她的床空了许久,床板上蒙了薄薄的灰尘。
本想着趁着开学前,提前来学校看看她,没想到竟然扑了个空。
杨丽抱紧了怀里那厚厚的一摞信,眼神中闪过了些许的失落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自己才刚考上大学,袁奕竟然要毕业了。
那些信都是袁奕寄给她的。
“你就是杨丽吧”李佳林打量着她,猜测道。
杨丽点点头,“你们认识我”
胡春阳笑着给她端来一杯水,“你每次寄给袁奕的信都是我们帮忙转发的,看名字都快看成熟人了。”
自从袁奕上大学,杨丽每个月都会给她写一封信,寄到青华大学工学院女生602寝室,但每一次袁奕的回信却来自天南地北。
开始那几个月都是京北市发来的,直到后来两个月前那封是从霍北省寄来的,半年前的是来自南云省,还有去年从疆信省收到的那封信,信上还有一股淡淡的马粪味
怪不得每次的地址都不一样,原来袁奕一直没在学校。
以为自己考上大学就能和袁奕重逢,如今却还是要天各一方。
不过,她在这陌生的城市里倒也不算是孤独,毕竟袁建国还在学校里呢。
叫了多年的袁叔,等几个月后开学,就要改口叫学长了。
不得不说,袁建国来上学这几年,可是给村里挣足了面子
杂交水稻亩产超800公斤超1亿人口粮问题得到解决
新型蔬菜化肥研发成功,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
大豆革命科学方法有效提高大豆出油率
每一次农业方面取得重大进步,都会占据报纸的头条版面,而下面的配图里绝对少不了袁建国的身影。
虽然他只是跟在陆必清身边的学生,可一点不妨碍杨远山拿着报纸跟别村的村民吹嘘。
“瞧瞧,我们村儿的大学生,可有出息哩”
母亲赵翠花甚至还把相关的报道用剪刀剪下来,贴到了村长办公室的墙上。
袁建国这三年来取得的成就不小,是陆必清先生最看重的学生,听说陆必清先生下一个阶段的海水稻研究计划就要带着他。
从工学院跑到农学院,幸好杨丽腿脚够快,否则差点连袁建国也见不到了。
天天在地里晒着,袁建国的肤色黑了至少十个度,身材也变得瘦削。
他手里的那只行李箱三年没有换过,还是当年离开村子时用的那只,杨丽是靠着箱子认出了他。
“袁叔”
隔着那一片麦田,杨丽用力地挥舞着双臂。
袁建国转过身,认出了那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丽丫头你咋来这儿了”
杨丽说明了来意后,看向了他手里的那只箱子,问“叔,你这是要去哪”
袁建国“去川乌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
说来也巧,他临走时发现包里少带了些正在研究的麦种,这才来试验田摘了些麦穗带上。要是再晚那么几分钟,他就要踏上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了。
知道杨丽也考上了青华大学,袁建国由衷地为她高兴。
“对了,趁着还没开学,你要是没地方去可以买张车票来川乌。”袁建国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拿出纸笔,飞快地写下了一个地址。
接过那张纸条,杨丽疑惑地问道“这是哪”
袁建国“马上要完工的水电站,袁奕在那。”
杨丽对水电站没什么概念,只知道是建在水里的大家伙。
翻涌着泥浆的河水、凹凸不平的石子路,还有一群与河水搏斗较劲的工人,这是杨丽所有能想象出的画面直到袁建国带着她踏上了那一条蜿蜒的山路。
记忆里,常江的波浪总是汹涌的,可山涧中的河流却十分平静,清澈的河水中还能看到几尾黑背的鱼在来回穿梭。
两座山之间屹立着一座灰白色的建筑,坚固的混凝土犹如一只强有力的手,将上游澎湃的河水拦截,只有一条条涓流从那些闸门中流出。
“这是袁奕设计的吗”看着眼前这个大家伙,杨丽惊讶地问道,“好,好神奇啊”
仰望着这座百米高的建筑,杨丽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它的壮观。
与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不同,矗立在水中的大坝更像是一面屏障,一面化腐朽为神奇的屏障。
能够把汹涌的河水变得平缓,还能利用水去发电不得不说,这绝对是她见过最不可思议的建筑
看了眼手表上的时间,袁建国只是笑笑,“等会你就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奇了。”
今天是水电站正式投入使用的日子,3台34万千瓦机组将为周围的城市源源不断地电力,而这座100米高的水坝也会为下游的城市带来安稳的生活。
洪涝从今天开始,将不复存在。
倒计时10、9、8、73、2、1
开闸,放水
“呼呼呼”
随着水坝上游传来的一声号响,水电站的钢铁闸门逐渐升起。
“哗哗”
汹涌的河水带着一股巨大的力量从水坝中喷涌而出。
平静的河流被注入了力量,脚下的路也在微微颤动。
涌出的河水在空中激起了一片水雾,阳光下,架起了一座七色的彩虹桥。
水力带动着大坝之中的发电机组,点亮了水坝上那一排排的白炽灯,眨眼间便连上了彩虹桥的一端。
彩虹桥的另一端是水坝上缓缓升起的那面红旗。
山风呼啸、红旗飘摇,耗时多年,伟大的劳动人民终于靠自己的双手降服了这一方的山水。
望着眼前的壮观景象,杨丽想到了书中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所说的,今日她终于亲眼见到了。
杨丽忽而有些明白,袁奕为什么会选择来群山中造这样的大家伙。
因为,这些矗立在江河中多年不倒的大坝,确实是世界上无比壮美的建筑
跟着袁建国来到坝顶时,这里没有锣鼓喧天的庆祝,也没有鞭炮齐鸣的欢呼。
开闸之后,工人们只是激动地抱在一起庆祝,随后便又回到工作室,投入到未完成的工作之中。
在水利人的眼里,根本无需敲锣打鼓,将他们的辛苦付出公告天下。
因为当城市亮起万家灯火时,老百姓们自能感受到他们的一片赤诚。
“袁”
来到袁奕的办公室,杨丽还未叫出她的名字,就赶紧收了声。
原来今天来看她的不止有自己,还有袁部长和陈书记。
“爹,陈姨。”袁建国一把拉住了杨丽,礼貌地问了声好。
屋里的气氛略显凝重,似乎在他们进来之前,正在讨论什么重要的事。
袁改明长长地叹了口气,并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这件事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吧,我们先回市里去开会,晚上再来看你。”
“乖,一定要好好考虑一下。”临走时,陈冬梅疼惜地摸了摸袁奕的脸颊道。
什么事啊竟然能让他们两个人站在统一战线
送他们离开后,袁奕的脸上瞬间就露出了笑容。
她一把拉住了杨丽的手,完全没被刚才的情绪影响,“你怎么会来这儿啊”
“袁叔说你在这儿,我就跟着他来了。”
看着袁奕,杨丽的鼻子莫名发酸。
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皮肤也黑了不少,身上那一件灰色的工作服不知道穿了多久,胸前“华国水利”四个字都快磨得看不清了。
这些年,她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看到杨丽,袁奕想起了自己在远安村生活的那些日子。
在外多年,每每提起远安村,总会有割舍不断的乡情。
“杨叔还好吗小军还好吗大家都好吗”
杨丽拉住她的手,手指一遍遍地摩挲着她手背上的细纹,“好,大家都好,就是心里惦记你,等着你回村看看。”
袁奕“一定,等我忙完了,一定回去看大家。”
杨丽可不信她的话。
因为从袁奕出来上学的第一年起,她就说过这样的话。
每年寒暑假她都没回过远安村,总是在信里说忙完就回去,可她忙起来永远没个头。
袁建国看了眼袁奕桌子上的文件,问道“刚才在谈什么呢让你好好考虑一下。”
袁奕一脸可惜的样子,“他们想让我从一线下来,回水利部去,以后主管工程的设计和策划。”
袁建国
他们一向是鼓励袁奕冲在工作的第一线的,这样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对工程更加地了解。
让她从一线下来这可不像是袁改明和陈冬梅对待人才的态度。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晚上,袁改明和陈冬梅刚开完会就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对袁奕进行第二轮的劝说。
为了坚定立场,甚至还拉来了袁建国。
袁改明“孩子,你有一颗爱国的心是好的。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不需要真的抛头颅、洒热血。”
“是啊,”陈冬梅在一旁帮腔道,“就算是退居二线也能献出你的一份力。”
他们看重人才,更珍惜人才。
从前,他们希望袁奕多下工地历练,是想让她培养出吃苦耐劳的性子来。天晓得,这工地下多了,竟养得她天不怕地不怕了。
庞家口水库那次,为了弄清楚排水量过小的原因,她一个猛子扎进了水库里,亲自去看水下的那几个排水口。
还有戴河家水电站那次,为了证明自己的数据没有错,又是一个人拿着仪器去测量各处的水深。
听人说那还是深夜,水流湍急,她差点没掉进河里。
最可气的还要数修陈家峡水坝,袁奕竟然在陈冬梅眼皮子底下把手伸进混凝土里,就为了捞一把上来,看混凝土的成分配比是否符合要求。
她胆子太大了,完全没把自己的性命当一回事,这可不行。
既然她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那身为长辈、领导只好硬着头皮把她薅回来。
毕竟国家需要的是献力的人才,不是献命的人才。
听了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袁奕还在嬉皮笑脸地打哈哈“爷爷、奶奶,阎王爷早就托梦告诉我了,说不会这么早就收我走的,少说我还能再为国家干个二三十年呢”
袁改明、陈冬梅
这算是啥话嘛,难不成活到四五十就满足了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袁奕就没打算糊弄过去。
路上总会有磕磕绊绊、艰难险阻,也需要有人来将这些困难扫除,同样是为建设国家出力的劳动者,她为什么就不能走在最前面呢
况且她还有“赤心报国”这个系统加成。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因此,她就更有冲在最前面的必要了。
袁奕“你们放心,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我绝对不会第一个倒下。”
眼看自己磨破嘴皮子也劝不动袁奕,袁改明和陈冬梅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亲情牌。
袁改明叹了口气,“那你想过你爹吗”
忽然被cue,袁建国的背不由得挺直了一下。
陈冬梅抬了下疲惫的眉眼,“都说女儿是爹的小棉袄,你爹年龄也大了,你这么拼,万一有个什么好歹,他该怎么办”
父女亲情难以割舍,袁奕从小被袁建国抚养长大,就算是看在袁建国的份儿上,也该收一收自己那不怕死的性子才是。
“你说呢”
见袁建国不吭声,袁改明不轻不重地扯了下他的袖子。
袁建国皱起了眉,心里在想着要说的话,片刻之后,他拉住了袁奕的手,语重心长道“闺女,你放心去做你想做的事吧,不用担心我。”
袁改明、陈冬梅
“你一向是个省心的孩子,爹相信你。”
袁建国这一番话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是自己表述的不够清楚,没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吗
这时候的支持可不是鼓励,而是大义灭亲啊
同样绑定了“赤心报国”系统的袁建国心中有数,系统不会因为任务没完成就保证他们的安全,若是在任务完成之前就因意外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照样会面临惩罚。
但,袁建国更了解女儿的脾性。
做过这么多的穿越任务,她从来不会打没把握的仗,既然她选择继续奋战在一线,就一定会保证圆满完成每一次的工程。
身为父亲,袁建国相信她。
听了袁建国这话,陈冬梅真是被气得无话可说。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袁改明这个当爷爷就这么犟,也难怪袁建国和袁奕是个劝不动的性子。
见他们的眉心又拧紧了几分,袁奕拉住了陈冬梅的手,慢慢将她攥紧的五指展开“奶奶,有些工作就算不是我做也会有别人来做,您心疼我,但他们也有他们的家人心疼,既然我有能力做得更多,为什么要退缩呢”
“我宁愿做冲锋陷阵的卒,也不想当指手画脚的将。能为建设祖国献一份力,孙女光荣啊。”
不止是陈冬梅,杨丽也被她的那一句话惊得说不出话来。
她之前听城里人说,干工程能赚大钱,想当然就以为袁奕选这门专业就是为了能够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以后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可当她听陈冬梅说了干工程的辛苦,听袁改明说了她干工程时的不要命,才知道,她是将每一份热情全部灌注在了建设祖国的道路上。
在她眼里,祖国的地位高于一切,甚至比父亲袁建国还要重要。
看来,是自己小瞧了她的一片丹心。
过去这二十多年,从来没能好好地认识她
这一晚上,为了劝袁奕不要太拼命,陈冬梅和袁改明真是把嘴皮子都磨破了。
偏偏有国家给袁奕当靠山,给她当心里支柱,所以任凭他们夫妻俩给她分析利弊,袁奕就是要坚持在工程建设的一线,谁拦也不管用。
既然袁奕苦苦坚持,袁建国这个当爹的也“助纣为虐”,他们只好跟着点了头。
“下一个工程很重要,我让你留在一线可以,但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袁改明退让了一步,但还是死死地守住了底线。
袁奕“您说。”
陈冬梅接上了他的话,一本正经道“无论何时,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听见没”
保证安全,就是他们对袁奕最低的要求,也是最后的底线。
“没问题,请您放心”袁奕郑重其事地站起身,作了个揖道,“下一个工程什么时候开始动工”
“还没定下来,估计还要几年的功夫。”
袁奕又问“是在哪儿”
袁改明“常江,叁峡。”
杂交水稻后续的研究要在南海进行,这次,陆必清只带了一个学生,却不是他最得意的学生。
袁建国放弃了和他继续研究水稻的机会
那天,袁建国他们一同来到车站为陆必清先生送行。
望着来来往往的旅人,陆必清先生只是不停地叹气。
“可惜啊,要是你能一起去南海就好了。”
陆必清从未这样惋惜过一个人。
那感觉,就仿佛是斩断了自己最强健有力的手臂。
这些年他的成就里,袁建国有不小的贡献,他的细心、他的专注是其他学生所不具备的,尤其是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那股劲儿。
他总说自己那是强迫症,可在陆必清看来,却是难得可贵的品质。
如果他能跟着自己继续专注水稻的研究,或许就会有新的突破
袁建国惭愧地低下了头,“对不住了老师,我”
陆必清淡淡地笑着,打断了他的道歉,说“理解理解,毕竟也是为了老百姓的吃喝,说对不住那可就言重了。”
马上就要毕业了,袁建国并没有跟着陆必清踏上科研的路,而是选择了留下来利用自己的所学大力地发展农业。
民以食为天,农业乃是民生大计。
尽管现在已经研究出了高产的农作物,但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只有将科学的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将这些年所学的知识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怎样预防病虫害怎样解决肥力不足灌溉和排水系统该怎样搭建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将这些知识交给地里的农民,才是从根源上解决粮食问题。
陆必清能够理解袁建国留下来的用意,所以自然不会怪他,只是感到有些可惜罢了。
说着,陆必清又打开手里的袋子,从里面抓出一把水稻的种子交到了他的手上,“这是咱们之前研究的稻子,你留着。”
这几年来,他们研究出了好几种高产的水稻,其中又有好几种产量、品相和味道都很不错,只是因为种植和病虫害问题没办法普及。
去南海研究水稻寻求优化的方法,也是陆必清的目的之一。
陆必清“希望未来某一天,这些种子能种满咱们国家的耕地。”
尽管袁建国不跟随自己去南海,但让国民吃上更好的稻米,是他们共同的夙愿。
这,也是他布置的最后一道作业。
袁建国恳切地点点头,“您放心,一定会的”
从车站回来的路上,杨丽一直沉默着不说话。
回想着这些天发生的事,回想着袁奕和袁建国所说的话直到从车上下来,她才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我打算换专业。”
袁奕愣了一下,问道“为什么师范专业以后能教书育人,挺好的啊。”
袁建国倒不急着问她原因,而是换了个角度问她“不读师范,你打算换什么专业”
“水利工程,”杨丽早就考虑好了,“农业方面的也行。”
袁奕
“为啥”
杨丽挺起了胸脯,一脸的斗志昂扬,说“我也想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
过去,她一直生活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里,心里只有柴米油盐,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但当她看到水电站能够点亮一整座城市的灯,看到高产水稻一亩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亩产的三四倍之多。她才知道,原来比起让自己的小家过得幸福,让大家过得更好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知道了袁奕他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后,杨丽深受触动,所以,她也想要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想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教书育人对国家建设有什么用倒不如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来得实在。
更何况,这两条路上还有袁奕和袁建国走在最前面,定然不会出错。
袁奕和袁建国对视了一眼,说道“小丽,建设祖国不止有一条路,没必要舍弃自己的初心。”
“人民教师同样能为国家添砖加瓦。”
杨丽喜欢教书,也有当老师的那股气场,若是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不愁培养不出国家未来的栋梁。
更何况,她对农业和水利并不是像对师范那样充满兴趣。
盲目地换专业,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还可能因为没有兴趣而讨厌一门学科。
杨丽消沉地垂下了眸,“可当老师能做的太少了,我”我不想一直比你差。
仔细想了想,后面的那句话她还是没有说出口。
她深知袁奕比自己优秀了不止一星半点,也知道她所学的知识是自己再花许多年也追不上的。
但她不想,连在爱国的觉悟上,自己也比不过袁奕。
袁奕拉起了杨丽的手,她手心的温度与自己的同样炙热,“贡献也许分高低,但是不分行业和职业,只要能各司其职便能各有作为。”
在祖国这个庞大的家庭里,总要有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搭房建楼的工匠,有做饭炒菜的大厨,还有种花养草的园丁
一家人既然无分彼此,更不应该无分职业的高低。
“我相信,你如果选择老师这条路,未来的成就一定会超过我。”袁奕盯着她的眼睛,坚定地说道。
杨丽惭愧地摇摇头,“不,你比我强太多了。不比了,以后我不会再比了”
建设祖国不需要什么好胜心,而是需要齐心、需要用心。
她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知识要学。
作者有话要说所有的职业都是国家这座大厦中的砖瓦,无分彼此、不分高低
感谢在2021061507:23:372021061723:22: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珊2瓶;草莓酸奶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