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朕是大魏王朝开国皇帝的长女,生来就是人中龙凤,天之骄女。十六岁正式被册为太女,成为大魏王朝的皇储。
朕能成为皇储,接任天下,最该感谢的就是阿娘的坚持。
朕的阿娘是大魏开国皇帝,尊名明溪,世称魏太祖高皇帝。
阿娘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非寥寥数语可以概括。
朕现在要说的是为何朕继任大统,需要感谢阿娘。
很多年以前,阿娘揭竿而起,剑指四分五裂的盛王朝。后来,她和还是她副手的阿耶、以及武国公许慎率三十五万大军兵围京城。
攻城当天,武国公失了心疯一样,在朱雀门前说要娶阿娘做皇后。让阿娘的三姐姐,也就是我的三姨母,淮阴郡王做贵妃。
原因无他,武国公那时是军队里的二把手。
他听阿耶和三姨母撺掇,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他想着攻下京城后,自然是要另立新朝。在阿娘没做皇帝之前,千百年来只有垂帘听政的太后殿下,没有君临天下的女皇陛下。
因此,武国公以为他会是新朝的开国皇帝。
不得不说,他实在是想的太美。
打天下的功绩没朕阿娘大,还想当皇帝;想当皇帝就算了,还想左拥右抱,娶妹为妻,纳姐为妾,享齐人之福。
朕做太女时和武国公喝酒吹牛,听他说起那时的心路历程,笑得前俯后仰,差点从高高的屋顶摔到地上。
他醉着酒对朕说“臣想着新朝总要有皇帝,以陛下的功绩必然震主。唯有臣做了皇帝,封她为后才可保全她。”
“当然了,臣那时确实也没想过女子能做皇帝。心里寻思着臣在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位非臣莫属。”
“臣想着既然要当皇帝了,有个皇后和贵妃也挺寻常。当时臣都想好了,封陛下做皇后,赐她垂帘听政之权,和臣一起治理天下。”
“而淮阴郡王,臣就封她做贵妃,打理臣的私事。一内一外,实乃人生美事。”
说实话,朕初听时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来人啊,把这个乱臣贼子给孤叉出去。
听到一半时,朕只觉得好笑。
听他絮絮叨叨讲完后,朕却生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
朕同时也明白阿娘留他一命的原因。
他那时好歹是军中老二,杀了多浪费人才。
阿娘不怕他造反,不仅不怕他造反,还给他军权,想他给她打一辈子工。
阿娘想的很美,但确实做到了。
武国公孤独一生,给她打了一辈子的工,任劳任怨,指哪打哪,真心臣服。
朕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阿娘,武国公绝对能成为新朝的开国皇帝。
可惜没有如果,世上有阿娘这么一位千百年来,她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奇女子。
他不知道阿娘十五岁被逼离家,目光所及便是京城太极殿正中的位置。
朕听阿耶事后回忆,阿娘在朱雀门前听到武国公的狂悖之言后,丝毫不拖泥带水,抽出刀砍断他的左臂,说出震惊天下之言。
阿娘说“我想当皇帝”
然后阿娘创立大魏,成为大魏王朝的开国皇帝。
朕和皇弟出生于大魏开国后的第二年。
大魏开国的第二年,阿娘怀胎,太医说腹中是一双龙凤胎。
根据阿娘力排众议定下的皇位继承法,皇帝长子继承皇位,长子若薨,二子继,若无子,平辈年长者继,以此类推。
当然,阿娘也想过会有男帝的情况。
由于男女先天差异,男帝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是皇后的嫡长子。皇后无子的情况下才可选旁的妃妾所出的长子,再以此类推。
但不管谁登基,继任者只能认皇后为母,其生母只能称太妃。
原因无他,阿娘不太赞成女子入宫为妃,她更希望女子入朝为官,堂堂正正来争利益。
至于阿娘为何没有明令废除后宫,原因再简单不过。阿娘虽然一生博爱天下,但终究是个凡人。
是凡人,就会有私心。
不过终阿娘一生,她的私心没能用上,反倒便宜了朕。
还要特别注意的是,“长子”的“子”,非“儿子”的“子”,而是“孩子”的“子”。
也就是说,阿娘赋予了她的女儿、孙女、曾孙女同等继承皇位的权利。
当文武百官和京城众郎君得知阿娘腹中是一双龙凤胎时,皆求神拜神,祈求龙先降生,凤在后,好使阴阳归位。
呸说到这里,朕就不得不多槽一句。
凭什么来个男帝就是阴阳归位阿娘做皇帝不好还是怎么
阿娘登基不过两年,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比前朝那劳什子男帝好了不止百倍。
总之,阿娘生产当天,京郊国寺里上香的郎君排了老长的队伍。皆说若遂心意,给佛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用金子。
朕和皇弟降生的时辰是在子时。
据说第一声响亮的哭声哇哇响起时,天降祥瑞,阿娘生产的紫宸殿上方盘旋的一龙一风,绽放出烨烨华光。
由于龙比凤长的原因,守在皇宫内外的朝臣皆先看到神龙的虚影。
他们便以为先降生的是皇弟,当即敲锣打鼓,颇有普天同庆的架势。
然而,让众位失望了。
先出生的是朕,隔了接近一炷香后,皇弟呱呱坠地。
在排序问题上,某些人拱着祖母和阿娘起了不大不小的争执。
祖母听了旁人的话,对阿娘说“让男孩做哥哥,女孩做妹妹,哥哥护着妹妹。”
祖母会有这种想法,来源于阿娘的十一位义兄。
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几位舅舅们的全力支持,阿娘女儿身暴露引起的动荡不会那么轻易解决。
所以,哥哥保护妹妹,再合适不过啦。
但是,阿娘不这么认为。
阿娘觉得既然是朕先出生,那朕便是她的长子,是姐姐,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这个争执持续了一个月,直到阿娘出月,颁下圣旨,才将朕和皇弟的名分确定下来。
朕为长女,承继大统;皇弟封一字并肩王,辅佐朕治理天下。
从小到大,朕学君王权术,皇弟学辅佐之道,井水不犯河水。
终于在朕十六岁那年,朕文武双全,哪怕再轻视女子的男臣也不得不承认朕很优秀,足够成为皇储。
于是,阿娘昭告天下,封朕为太女,入主东宫,皇弟为翊王。
自此,开始朕烂桃花不断、政绩斐然、波澜壮阔的一生。
皇弟和朕不同,他向往阿娘和阿耶少年携手的浪漫,立志要和他的小青梅共度此生。
结果他真重复阿耶的遭遇,年近三十才抱得心上人归。
言归正传。
十七岁那年,朕看上一个面若桃花的小郎君,他虚长朕一岁。
他出身不高,且是家中庶子,斗大字不识一筐。他除了好看和脾气好,没有其他优点,走的就不是朝臣那条道。
朕和他阿耶随口提了一嘴,他阿耶便把他洗白白送到东宫。
记得他承宠那天,眼睛都哭红了,委屈地不行。
但朕是谁,朕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个皇太女殿下,文武双全,长相俊美,三言两语就把他哄好。
朕看在他漂亮的份上,愿意宠着他,借他势,由着他在他混账阿耶面前耀武扬威。
阿娘听说朕宠幸了一个郎君后,朕以为她要训斥朕不知收敛,毕竟阿娘遵循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哪里晓得,阿娘把一张方子塞进朕手心,摸着朕的脑袋,笑语盈盈“你还小,胡来可以,孕育子嗣,需得二十岁以后。”
那张方子是赐给朕的小郎君的,每次承宠前需得朕的亲信亲眼看他喝下汤药。
他初时和朕闹过,朕觉得阿娘说得有道理,他闹归他闹,避子汤该喝还是要喝。
朕专宠他将近半年,直到朕随阿娘巡视军营,看上一个脱光上衣、露出八块腹肌,正在武剑的少年将军。
少年将军倒也耿直,朕和他比个剑的功夫,他便拜倒在朕的罗裙下。
有了少年将军后,朕就把面若桃花的小郎君抛在脑后,好生和少年将军闹了一阵。
但一盘菜吃久了,总是会腻。
于是朕时而宠幸小郎君,时而宠幸少年将军,轮换着来后,朕便舒畅许多。
阿娘听说了朕的荒唐,又把朕拉到一边,对朕说“阿娘是主角,晋江不允许阿娘这样做,但你是阿娘的女儿,是配角,你可以。”
“不对,你在全文连配角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没有名字的路人甲。不过,就算你可以这样做,也要注意身体。”
虽然朕很难过,但是阿娘说的没错。
朕就是一个没有名字的路人甲。
但有一点,朕比阿娘幸运,朕可以这样做哈哈哈哈哈哈哈。
阿娘派太医将小郎君和少年将军的身仔仔细细检查一遍,特意为他们准备一种净身的药浴,以免给朕染了什么不干净的病。
同时,也给朕准备了事后洁身的汤药。
从此,净身汤药和避子汤,成为朕宠幸男子前的必备戏码。
阿娘当真心疼朕。
没办法,朕是路人甲,朕是皇帝,朕只是犯了一个天下女子都会犯的错。
后来,朕陆续又收了好些宠侍,但在朕心里,小郎君和少年将军总是不一样的。
二十岁那年,朕遇到了朕的皇后。
他是朕所有桃花中最烂的一朵,朕与他相爱相杀,一对怨偶天成。
不过没关系,朕的皇后每闹一次事,朕就磨碎他一块傲骨。
人身上有二百零六块骨头,根据闹事的频率,他的傲骨足够朕磨到他死。
他是白衣书生,入京赶考,才华出众,武得一手好剑,又生的俊美,阿娘钦点他为探花郎。
不过阿娘曾和朕槽过他,说他颇为大男子主义,但架不住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朕以前从没听过大男子主义,但根据字面意思,还是能猜出一二。
难怪他每次见到朕,就鼻孔朝天冷哼一声,模样颇为不屑。
朕这一生称得上顺风顺水,从未有人敢如此待朕。他的行为举止,激起朕征服的。
二十二岁那年,趁舒坦日子过惯、想找刺激的阿娘率军北上,收拾死灰复燃的北庭蛮子,朕在紫宸殿前跪了整整三天。
阿耶被朕逼得没有办法,一道赐婚懿旨颁下。对朕没有好脸色的探花郎成了朕的东宫太女君,从此远离朝堂机要处。
阿娘凯旋后,好生数落了阿耶一通,又将朕唤到紫宸殿好一阵骂。
但阿耶懿旨已下,她不可能再下一道圣旨驳阿耶的脸面,故而只好承认此事,调旁人补探花郎的缺。
大婚初期,朕顶着小郎君哀怨的目光专宠于他,府库里的各式珍宝流水似的摆到他面前。
哪怕他整天摆着张臭脸对朕,朕都没有生气。
但日子久了,谁受得了冷脸,朕转头临幸被封为侧君的小郎君,偶尔出宫和小将军厮混。
朕的小将军,朕没有把他纳入东宫的很大原因是因为舅舅们。舅舅们认为他是军中青年一辈的翘楚,就连阿娘都夸他。
而且,朕和他在一起很快乐,那是和东宫宠侍待在一起时,不同的快乐。
朕出生起,就注定要为大魏奉献一生,无法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小将军是无拘无束的风,向往驰骋疆场。
风被拘在东宫,就不是风了。朕愿意给他别样的自由,让他带着朕对自由的憧憬,快意一生。
后来两年,东宫又陆陆续续来了好些年轻貌美的小郎君。
小郎君们年轻气盛,被朕宠的无法无天。他们被盛宠不衰的侧君笼络,一同针对失宠许久的太女君。
他们都是些娇生惯养的小郎君,哪里算的过曾在朝堂上勾心斗角的太女君。
太女君一出手,就给朕闹出了个东宫巫蛊案,以期朕的太女位被废,改由皇弟入主东宫。
阿娘不信巫蛊之事,朕也没必要行巫蛊之事。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一同审理此案,还朕一个清白。
他们继续查巫蛊源头,竟然查到朕近来最宠爱的侍臣身上,理由是争宠。
而太女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冲朕挑衅一笑。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朕忍不下这口气,他伤朕宠爱的侍臣,朕就去命人去抓他为官的父亲的把柄。
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上的人,鲜少有从里到外都是干净的。
皇弟的小青梅很能干,很快就找到他父亲结党营私的罪证。阿娘判下来之前,朕去问了阿娘,秋后问斩,其家财产充公。
然后他跪在朕身前,求朕搭救。
那夜,东宫的红烛燃了一夜。
朕从没见过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他,他满脸不情愿,眼睛深处却又藏着被他按下的意乱情迷。
第二天,朕以未来皇帝之祖父不可为罪人为由,请阿娘从轻发落。最后,他父亲被贬为庶人,其家三代不得入京。
一来一去,朕和他打平,暂时休战。
那一段时间,朕和他的关系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平平淡淡。
朕偶尔和他品茶对弈,谈天说地。
说到兴头上,他仿佛示朕为知己,畅所欲言朝政之事,眉飞色舞。
朕看意气风发的姿态,突然在想,朕把困在东宫,到底是对是错
朕娶他,究竟是为了所谓的征服欲还是什么
当夜,朕没有留在他的殿阁中。
朕临走之前,他张了张嘴,似乎有话想说,最终却什么都没说。
朕打马出宫,和小将军大醉一场。
小将军抱着酒坛子,半边脸隐在篝火后,跃动的火苗在他的琥珀色瞳孔中起舞。
他说“太女君为人高傲,本性不坏。当初他遭殿下强娶,无缘朝堂,心中憋着一口气。
“殿下如果真的喜欢他,就慢慢化去他心中的那口气。人心不是石头,总有捂热的一天。”
然后他话锋一转,说“但我观殿下左拥右抱,似乎也没有多喜欢他。想来殿下是因他从前眼高于顶,不甚尊敬殿下,故才娶他。
“殿下何不像放我自由一样,还他天高海阔。”
朕记得朕听完后,用力将酒坛子扔到地上,对小将军说“他已经上了皇室谱牒,终他一生,生是明家的人,死是明家的鬼。”
小将军摇头轻叹,不再相劝。
回宫之后,朕与他又回到最初的距离,这些天的谈花饮月仿佛只是一场空。
朕想起小将军所言,本想好好哄着。不曾想江南税收突有异动,阿娘派朕前去清查。
这一去,就是大半年。
江南烟雨,人也极美。
半年后,朕带回一个温温柔柔的小郎君。
对此,阿娘揪着朕的耳朵,提醒朕注意身体,也多关心关心太女君。
朕从小习武,身体可好了,拍着胸脯请阿娘不要担心。阿娘欲言又止,终究没再说什么。
他见朕又带回一个小郎君,彻底对朕关闭殿阁的大门,终日与自己对弈,不理东宫俗事。
朕对小郎君正在兴头上,也没想着哄他。
一夜,朕随阿娘宴请藩属国的使臣。
使臣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男子,举手投足间不卑不亢。朕突然想起他在朝为官时的意气风发,当夜爬墙去了他的殿阁。
那夜过后,朕不再宠幸旁的侍臣。
又过了两月,太医诊出朕怀有身孕。孩儿他阿耶总归身处东宫,但具体是谁呢,朕也不知道。
怀胎时,他高兴惨了,对朕关怀备至,严令禁止侍臣们向朕邀宠。
朕诞下长女,他视如己出,性情不再像以前执拗。但朕每每宠幸侍臣后,他还是会几天不和朕说话。
朕简直都要觉得他爱上朕了。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两三年,东宫里的人开始争论起女儿像哪位侍臣。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最像朕近来最宠幸的那个。
那人没见过大世面,被人捧着,开始以未来的太女殿下生父自居,还背着朕和女儿滴血认亲。
滴血认亲的具体结果朕不知道,朕也不关心。
毕竟女儿日后能成为太女,是因为她是朕的长女,而不是因为她的生父。
事发后,朕发落了那人。
同时,朕也罚太女君幽禁三月。没有他推波助澜,那人没胆子敢和朕的长女滴血认亲。
再后来,女儿到了半大不小的年纪。
东宫里又传出女儿像另一位侍臣的言论,某一天朕经过东宫花园时,又恰巧听到那侍臣教尚懵懂无知的女儿寻宗之事。
何为寻宗,他日女儿登基后,就更名改姓,随他姓。
朕当场命人抱走女儿,下令杖毙有谋逆之心的侍臣,拖着他的尸体来到太女君的殿阁。
他看见侍臣的尸体后露出轻蔑的笑容。
朕让人把尸体拖进他的寝殿,要他日夜盯着血肉模糊的尸体,歇了从中作梗的心思。
他终日面对腐烂的尸体,继续我行我素。以这样那样的名义,清除朕身边的侍臣。
到最后,朕的身边只留下他和最初的侧君,以及戍守边关、偶尔回京的小将军。
又过了几年,阿娘和阿耶于睡梦中含笑驾崩。朕登基为帝,册他为后,封侧君为贵君。
登基不过两年,他闹出一件大事。
他独自去往离宫。
阿娘登基后,觉得任用太监内侍太不人道,在前朝皇宫的基础上扩建,将后宫一分为二。
一半为坤宫,供女帝的侍臣起居,服侍之人皆为男子;一半为乾宫,供男帝的妃嫔起居,服侍之人皆为女使。
朕居坤宫时,乾宫即为离宫。
然后,关于他和乾宫女使的谣言便传了出来。
朕扯着他的衣领,问他到底要干什么
他咬牙切齿地说“陛下新欢不断,臣给他们腾地方。”
是的,朕又招了些年轻的郎君入宫。这就是他口中的新人。
他要朕废了他的后位,他说他愿幽居冷宫,更愿意饮下一杯毒酒。
奈何后宫自戕是祸及家人的大罪,他不敢。
所以他闹出这件事,他跪在朕的面前,请求朕,要么废了他,要么杀了他。
不,朕不会废他,也不会杀他。
他一天是朕的皇后,一辈子都是。死后,朕还要和他同葬皇陵,千古相随。
听朕说完,他仿佛失去所有力气,颓丧地走回属于他的宫殿,紧闭宫门,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
就这样又过了五年,朕的长女足够优秀,通过考验,正式入主东宫。
回想过去种种,朕再一次爬墙,只见他躺在藤椅上晒太阳。
他念起了经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看见坐在宫墙上的朕,他轻轻招了招手,仿佛朕是他阔别多年的老友。
再往后,朕批完奏章后,便时常坐在墙头和他闲话。为了方便,朕还特意命人在他的宫外修了个高台。
后来,朕和他都很老很老了。
他吃力的爬上梯子,为朕梳理耳畔散落的发。
他低声道“来世,陛下的心不要分给这么多人好不好”
朕戏谑道“天子博爱众生。”
然后他轻叹一声,爬下梯子。
几日后,朕再登上高台,却不见他在庭院中念经喝茶。
朕命人撞开宫门,踏入他的寝殿。
和进京赶考时一样,他身穿一袭白衣,安稳地睡在简陋的床铺上。
朕目送他的棺椁被抬入皇陵,心中涌起莫名的悲伤。
小将军已经成了老将军,他站在朕身边,摇头叹息。
“陛下和大行皇后,终究是错过了。”
他离去后一年,朕立在长安的城墙上,俯瞰秀美江山。
朕看见一个白衣书生背着书箱,憧憬地仰望长安城墙,脸上是少年人特有的轻狂。
朕恍然大悟。
原来,朕一直爱着在朝堂上挥斥方遒的他。
驾崩之前,朕留下一道遗诏。
凡高中进士者,若其本人不愿,后世帝王不可强纳其入宫。
全文完,,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