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红楼]绛珠双生 > 第92章 第32章

第92章 第32章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郁明所出的二公主,刚好出生在大军凯旋捷报飞传之日,皇帝大喜,赐号宁至公主。

    旁人都感慨宁至公主生得好,生在这凯旋之日,尽得陛下与太后的恩宠;贵妃所出的和安公主虽是皇帝长女,与宁至公主年岁相近,出身和恩宠却都被宁至公主压了一头,同为皇家女命运却注定不同。

    只是在二公主满月之日,贵妃却一病没了。

    说起贵妃贾氏的死,宫中说法也是众说纷纭;太医说贵妃因早产诞下体弱的和安公主,也已是伤了身子,出了月子也仍是落红不止。

    可怜和安公主年幼就没了亲生母亲,在这宫中长大更是艰难。

    皇帝后宫中除却诞育了皇长子和二公主的皇后,高位嫔妃中便是和安公主的生母贵妃贾氏和已故的陈妃;太后病重也是无暇照看公主,况且贵妃之死又冲了皇帝最疼爱的宁至公主的喜福,连着皇帝对贵妃的女儿都不甚在意。

    嫣玉对宫中近日之事未太在意,大军凯旋归京,不日将到京城,穆莨也要回来了。

    只是却听说了贵妃亡故,就接到了一封奇怪的信,是一个聋婆子将这封信送到东安王府说是她家姑娘求交给王妃的。

    嫣玉看了信,便知是惜春送来的。

    信中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救我

    惜春本是打算在年春时入宫参选为史籍司的女官,却因在参选之前惜春突然染了急病,才未能成行。如今惜春又派人送来这封信,让嫣玉不由有些不解;惜春好好的在荣国府中,便是遇见危难自有老祖宗和宁国府她的兄嫂做主,缘何就求救到她这里

    “那婆子可还在”嫣玉向柳妈妈问,柳妈妈应声就下去带了那聋婆子过来拜见。

    那聋婆子的姊妹是惜春的奶嬷嬷,算来她也是惜春的亲信之人,因她耳聋不能在主子面前做事,府上就只当散福让他们在庄子上做活。

    嫣玉问起她话也是艰难,那聋婆子也不晓得什么事,只说是四姑娘让她将这信来交给东安王妃。

    嫣玉无奈,只细想着何时能与惜春寻个良机相见,问得清楚缘故。

    但这个打算还未成现实,嫣玉就从贾敏口中得知了些许关于惜春的事情。

    自从贵妃元春亡故后,贾家就打算着再送一个姑娘进宫为妃;本来探春便是最好的人选,探春容貌出众,聪慧能干,在姊妹之中除了元春便数探春最为出众,只是可惜如今探春已是许配了人家,荣宁二府适龄的姑娘就只剩下一个惜春。

    贾家想要将惜春送进宫中为妃,以替代元春承蒙圣宠,光耀门楣。

    可惜春并不愿意成为宫妃。惜春想要入宫成为史籍司的女官,也不过是以图避世,像宝钗一样在宫中能寻得一寸容身之地,不至于在府上身不由己地受到摆布。但若进宫便将无可避免地卷入宫中是非,如元春那般聪慧的女子在宫中都红颜薄命早夭亡故,更何况是惜春。

    嫣玉倒没想到竟是因为此事,很是震惊“贵妃方故,舅舅就这般迫不及待地要将四妹妹送进宫中,未免也太无情了。”

    贾敏也感慨“元丫头年少进宫,全然是为了家里才留在宫中。”

    贾家费尽心思想要送惜春进宫,却借口说是为了和安公主。

    “和安公主是贵妃留下的孩子。如今贵妃娘娘不在了,公主没了生母,在宫中实在可怜;便是陛下怜悯为公主找一位娘娘做养母,若待娘娘日后有了自己亲生的孩儿,只怕也未能对公主视如亲生。但四姑娘和贵妃娘娘是同宗姊妹,这必然是不同的。”

    嫣玉听到这种说法就很不满。

    世事本就不能尽如人意,便是惜春进宫为妃也未必能以贵妃之妹的身份直接抚养和安公主,况且宫中是非争斗不断,以惜春这般性子只怕要被生吞活剥了。而且便是贵妃不在了,和安公主也是皇帝的亲生女儿,陛下和皇后自会安排公主,也轮不到旁人对皇家公主指手画脚,皇帝必然不会喜欢这样的;若连累得公主也失了君心,才真是害了公主。

    其实若说是为了和安公主,倒不如说是为了让惜春进宫有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而不至于落人话柄,说贵妃刚刚薨了,贵妃的娘家就迫不及待地又送一个姑娘进宫争宠。

    “所以才说这可实在是失了良策。”贾敏无奈说起。

    “若四妹妹能不入宫闱,可就好了。”嫣玉也是若有所思地想起,并将惜春曾让聋婆子给她送来求救信的事告诉贾敏,“母亲,四妹妹也是不愿进宫的。况且贵妃娘娘薨逝,恐怕也并非如我们所知这般情形,四妹妹入宫岂非是羊入虎口。”

    贾敏听说这般事情还是很意外“都说贵妃娘娘骤然薨逝恐非寻常,如此说来还的确是不寻常的。”

    就像陈妃的死一样,即便所有人都知道贵妃薨逝恐怕另有内情,却都不敢乱说。

    嫣玉经常初入宫中,也太知晓其中几分缘故。

    元春薨逝和陈妃有关,同样也和贾家有关。

    和安公主并不得皇帝宠爱,而在宁至公主出生后的对比也愈发明显。

    元春只以为是自己连累了公主,因她和陈妃有所牵连,才让陛下也不喜欢公主,甚至担忧日后皇帝会因此迁怒了荣宁二府;元春知道陈家在宫中尚有残余势力,于是故意让他们以为陈妃被赐死和自己有关,最终元春被陈家在换了汤药,才骤然亡故。

    元春聪明一世,却偏偏为了和安公主糊涂至此,才真是感慨唏嘘。

    她赌皇帝皇后会对和安公主怜惜几分,便是这几分怜惜,也能保和安公主平安长大。她也赌皇帝会查出是陈家将她害死,因此会对她的家族宽容几分;元春侍奉皇帝不久,却也看得明白皇帝对她偶有的几分宠爱不过来源于她的出身,可荣宁二府却和昔日甄家纠缠不清,待日后皇帝定会清算贾家,也许皇帝会看在她生下了一个公主又枉死于陈家之手,会宽容几分。

    如她所愿,皇帝查出了元春之死的真相,只是如今西北未定朝堂未稳,暂且不能将陈家连根拔起,就只能将元春被害的真相暂时压下。

    皇帝会怜惜和安公主,也许会对贾家宽容两分;但若贾家迫不及待地将惜春送进宫去,皇帝的这两分宽容也会随之灰飞烟灭。

    皇帝并不好愚弄,只是因为时机未到。

    嫣玉不敢将这些框框条条分析给贾敏听,尽管她知道母亲不会轻易把这些机要透露出去。如今东安王府、忠靖侯府乃至皇后身后的徐家都是绑在同一条船上的,林如海又是忠于皇帝的近臣,自是一荣俱荣的关系;皇帝布下罗网之局要将文、甄残余一网打尽,就不能让贾家有任何可能走漏风声。

    纵是贾敏万分感慨,如今到这一步也难以改变;毕竟她是早已出阁的女儿,惜春又是东院的小姐,她实在管不到那么多了。

    “母亲若相信女儿,就让女儿来做吧。”嫣玉才对贾敏说起,“不如母亲找个由头,开个花宴酒席,让四妹妹到府上来,也好让我有机会见四妹妹一面。兴许四妹妹还有话想与我说的,我也有话想同四妹妹说。”

    贾敏虽有担心,但还是答应了嫣玉。

    没过两天,贾敏就以赏花为由头将熟识的太太奶奶都邀过来。

    盛萍带着宁姐儿过来,让她和怡姐儿一起玩;怡姐儿已是能咿呀学语了,看见又来了一个妹妹便觉得很是新奇,翻过身去看妹妹,然后笑着。

    “宁姐儿和怡姐儿是有缘的,只是可惜了。”盛萍进来后已经说了第三遍这话,语气便是无比遗憾,望着两个孩子又很是热切。

    一屋子的人都知道盛萍还惦记着要讨怡姐儿回来做儿媳妇的事,就都笑着调侃她,盛萍才又叹道“也是我们家宁姐儿无福了。”

    嫣玉听着觉得有趣,只笑眯眯地在旁听着。

    黛玉上前抱起怡姐儿,怡姐儿还往宁姐儿那边望过去。

    素日与贾敏交好的张太太没来,倒是张太太的亲家赵太太来了,拉着贾敏就攀谈起来,又顾左右而言他地问起琰儿“听说琰哥儿如今是在金陵的学堂读书呢,明年就要考秀才了。”

    赵太太消息灵通,贾敏倒不奇怪,只笑道“先生的意思是让琰哥儿下场试试的。”

    “琰哥儿学问做得好,日后必是像林大人一样大有为的。”赵太太赞道,贾敏才奇怪起赵太太怎么就突然说起漂亮话了,才见赵太太提起来意,“琰哥儿明年就十二岁了,说来虽是早了些,只是我见着合适,才动了心思想为琰哥儿牵条红线的。俗话说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定下了媳妇,才是立身之人了。”

    原来赵太太是来做大媒的

    穆莨和嫣玉的亲事就是赵岳夫妇牵的线,如今见她又说来,贾敏不敢不认真以待。

    琰儿明年十二,虽是年岁小了些;可若真是好姻缘,便是如今先定下亲事,待考取功名再迎娶成亲也是无妨。

    “不知赵太太要说的是谁家姑娘”贾敏连忙问起。

    “林太太也是认识的。便是我家四儿媳妇的妹妹,张家的七姑娘,唤做岚萍的。”赵太太才说来道。

    张家岚萍,便是张太太最年幼的女儿。

    贾敏自是认识岚萍,还很喜欢那姑娘,也曾动过心思想要为琰儿说来做媳妇的,只是那时思及两个孩子都尚且年少,才没有提起此意,没想到就让赵太太来做了这大媒。

    赵太太见贾敏渐露喜意,便知此事应是成了一半。

    “张七姑娘蕙质兰心,我也实是喜欢。只是不知道张太太是如何意思,还劳您牵个线来。”贾敏虽是这样说起,也知道赵太太能来跟她说到提亲之言,应是张家那边也有结亲的意思才让赵太太来做这个媒人。

    “有林太太这话,我一定好好相说。若琰哥儿和七姑娘真成大喜,才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赵太太笑逐颜开地道。

    贾敏和赵太太对于琰儿的亲事暂且达成了意思,便在心里记下此事,想着等晚上再同林如海说了,毕竟琰儿的亲事也要他来定夺。

    林家正如日中升,张家又是望族,这般算来这段姻缘便着实是不错的。

    贾敏又将自己的信物交给赵太太,让赵太太将其转交给张太太,以表其中诚心。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