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西方世界,有两位大帝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即便是不知道他们的事迹,那也应该听说过名字。
一个叫做凯撒大帝,一个是亚历山大大帝。
这两位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出场率还是蛮高的。
其中,凯撒大帝就是同秦始皇差不多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二者都是功绩卓著、彪炳史册的人物。
但是在退场之后,留下来的世界全完全不一样。
始皇帝退场之后,大一统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后面华夏大地之上政权更替频繁,但打来打去,那都还是中国人。
至于凯撒大帝,在退场之后,只留下了一个称号,散落在西方世界,那里该乱乱该打打,永远也没能迎来统一。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是这样评价秦始皇的秦始皇统一中国,用这样长远的严管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何不让人仰慕。
秦始皇除了在制度方面做出了精到的设计之外,还在经济和文化上达成了高度统一。
在古代,世界上也存在这不少强悍一时的帝国,但是能够真正做到文字统一的实际上没几个。
而始皇帝,则成功的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
在如今,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民族认同感,究其根本,也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如果一个国家之中,语言文字都不通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必定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文化。
就好比阿三,仅仅是纸币之上,就有着十七种文字,如此貌合神离,无外乎冲突频繁。
而做到了将六国文化进行统一的秦始皇,在真正统一天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稳定的一步,历史表明,这一步非常重要
如果文化上都没能实现统一,那么秦始皇辛辛苦苦一统天下也不过是重复了周朝的覆辙,最终依旧会瓦解成数十上百个小国家,彼此不断地争斗攻伐,最终形成春秋战国一般的局面。
文化上的统一,在明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因为这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当以往六国的百姓,都在使用着大秦的文字,说着大秦的语言之时,那么不论那些老古董们说起往日的六国有多么的荣耀,也不会触动新生代们的心怀。
文化统一,功在千秋万代
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度量衡的统一。
这是经济方面的一向重大举措。
度量衡的统一,不仅有利于经济,还有利于联姻。
假如度量衡并没有统一,各个地方还在使用以前的度量衡,那么很可能就会发生以下情况。
a与b进行交易,定好的一块钱买五斤米面,但是当b拿过来的时候,a上称一称,发现怎么只有三斤,一问起来,原来是两方之间度量衡不一样。
再简单一点,你网恋一个自称只有80斤的妹妹,声音温柔长相甜美,你心花怒放决定面基,一到现场却发现对面居然有四百斤,细问之下原来对方使用了美颜和修图,吓得你立马软倒在地从此不敢硬来。
度量衡就相当于去除了一切的不可靠因素,最终将一切都放置在了同一套标准之下,大家都不使用美颜修图,拼的就是素面朝天。
正是因为秦始皇做出了这些统一的举措,才让以往分裂割据的人们,有了对国家最为基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让大一统真正的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对比一下隔壁的阿三,他们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和文字,每年都会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引发冲突,导致不少人因此丧命。
而我们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秦始皇为我们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说一句高瞻远瞩,实在是不为过。
而我们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种言论,有赞颂的自然也有排斥的。
排斥的理由其实也无外乎就那么几种,残暴不仁,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等等。
话说起来,秦始皇确实也算得上是在中华大地上,首批的基建狂魔。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秦始皇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秦直道的修建,被拉上了帷幕。
现今已知的秦直道,横穿了半个中华大地,长度达到了七百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最快仅仅只要三天时间,就可以从咸阳一直干到草原,看成是兵贵神速的代表。
四通八达的直道,主要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抵御来自北方的强敌匈奴,但是道路的开辟毫无意外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秦国的做法简单直接粗暴,逢山开路遇水修桥,硬生生的开辟了秦直道。
秦直道的开辟对后世裨益众多,无论是在军事上快速支援,马踏匈奴,还是为后世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都有着不小的作用。
当然,对当时老百姓来说,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
大秦帝国毕竟是身处在两千多年前,当时的工具和技术极端的落后,修路毫无疑问,是一件残酷且辛苦的苦差事,老百姓怨声载道,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大兴土木,选择基建,在当时绝对是弊大于利,这会造成百姓动荡,国本动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是利大于弊的。
修路是一项工期长,收益见效慢的事情,哪怕是放到现在,城市中开修地铁,也会造成车辆拥堵,上班族们同样会暗地里进行斥责,但是一旦地铁修建完好投入使用,大家还是会笑嘻嘻的走进地铁站,享受着地铁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这还是在如今科技发达、工程器械先进的时代,放在两千多年以前,修路要付出的代价则更为痛苦,像这样的工程,基本上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本朝本代,实际上好处不多。
与修路一样痛苦的大工程,还有修建长城。
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和南下掳掠。
目的毫无疑问是很好的,但是一旦实施起来,遇到的麻烦事情那可是一件有一件。
现在为大家所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据说就是发生在秦始皇时期,但是实际上,这事情和秦始皇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孟姜女哭长城的时候,连秦始皇这人都没有。
经过后世不少人不断地推波助澜和完善,硬生生的将一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给安在了秦始皇头上。
明朝修筑长城的时候,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当然这个锅自然也是由秦始皇背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确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以当时的物质条件来说,像修建长城这样的浩大工程,那绝对是要动摇国本,甚至于国破人亡的。
而且统一也就那么一点时间,六国的老百姓刚刚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对新诞生的大秦帝国刚刚有那么一点好感的时候,一桩桩一件件基建事业,就将他们的好感打落泥沼。
老百姓惊觉,这日子不仅没以前好,还比以前更坏了。
秦始皇的目的自然是好的,修筑直道,修建长城,从此北方就不会再有多大的威胁,后世子孙也能少些后患。
但是他明显的错误估计了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或者说对这些东西认识的不够透彻,因此步子一下子迈的太大了,以至于扯到了蛋,国力没有增加,反而是衰败了。
这一点上,刘邦和他的继任者们,明显就聪明很多,直接来一手休养生息,啥也不干,先给老百姓放个长假,好好地养一养民力,为汉武帝噶韭菜,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当然,这也是因为后世的王朝在旧朝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的时候,都会受到前朝的影响,前面的人走过的弯路,继承者们就会想办法去避免。
大秦因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搞出来个二世而亡,那我老刘家就不能这样子做,必须要改,因此休养生息得到了推行。
而大秦废除分封制,使用郡县制,以至于天下揭竿而起的时候,居然没有宗室之人相互扶持,咱老刘家也必须吸取教训,先来他个几十个王爷,去各地待着镇守一方,以至于后面来了个七王之乱。
因此,并不是秦始皇糊涂了,而是因为他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作为开派祖师爷一般的存在,在他的前面,是没有什么所谓前人的经验的。
一切都只能自己摸索,自己创造,制度、文化、经济等等各种措施,都需要他自己制定并且推行。
秦始皇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独自莫索并前进的勇士,他的手里高举着大秦帝国的荣光,前路艰险黑暗不可测,没有人能给他建议,一切只能靠他自己。
在旧有的制度废墟之上,如何才能够开出一朵长盛不败的花朵,这是秦始皇必须思考的问题,他想要自己的国家千秋万世,想要大秦的明月,朗照整片天地。
正是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他一生不辞辛劳,勤勤恳恳,最终在黑暗之中,摸索出来一条可行的道路。
只不过可惜的是,大秦这一具庞大的机器,受制于时代,无法承受住始皇帝的宏伟构想,而始皇帝本人,也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感到恐惧,最终在时光侵蚀之下,饮恨而去。
在他死后,一切曾经被掩藏的问题,纷纷暴露出来。
无论是继位者本身,还是帝国这具濒临分崩离析的身躯,都极需要一个机会,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如果继位者能够休养生息,废除一部分严苛的法律,或许大秦帝国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写。
或者说始皇帝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以他本身的威望,帝国也不至于崩解的如此之快。
只不过一切都没有如果,始皇帝带着遗憾,进入了帝陵之中,而他的继任者,却不是他心中所想的扶苏。
一切机缘巧合,在不经意间,将历史的走向彻底的改变。
曾经恢弘庞大、不可一世的强大帝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彻底的土崩瓦解。
曾经梦想着千秋万代的统治,也随之深埋地底,成为了后世供人怀念的遗迹。
大秦的明月,最终也未能朗照万世千秋,而始皇帝的梦,最终随着他的离去,成为了历代君王为之奋斗的目标。
秦始皇就相当于一个指路之人,为后世帝王,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因此,后世不论是汉也好,是唐也罢,都是在始皇帝开创的这条道路上继续向前。
在这条充满传奇故事的道路上,拥有着后世能够想到的一切要素。
无论是大一统的观念,还是郡县制的体制,都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即便是到了如今,皇帝这个称呼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之中,但秦始皇创造性地开创下来的意志,依旧在被继续使用着。
这就是秦始皇的伟大之处,也是他能够稳坐千古一帝而不惧任何质疑的重要原因。
易泽的讲述,到此终结。
因为秦始皇这个话题,其实在之前的节目中就已经做过了,还不止一次。
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视角进行的。
而今旧事重提,易泽也没什么生疏和不熟练的,拿起来就能说。
叭叭叭直接一大堆,听的观众一愣一愣的。
但是理解起来,并不难。
简单理解,秦始皇很伟大吗
这需要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解答。
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秦始皇绝对是个暴君。
各种各样的大工程层出不穷,搞完一个又来一个,堪称是现代版九九六狂魔。
因此,当时的百姓憎恨他,厌恶他,非常正常。
谁会喜欢一个事情多还严苛的老板呢
但是对后世而言,始皇帝做出的贡献大不大
那绝对是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彪炳史册,无人能敌。
但为什么后世还是会有很多人憎恨秦始皇呢
都过去了这么久,修建长城的又不是后世这群人。
但秦始皇的名声,在漫长的时间里,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好了。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难不成是后世的百姓,对大秦时期的百姓,产生了一种共情
或者说这就是血脉中流传下的憎恨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