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白恪言这次受伤, 确实是个意外。
半个多月前,他和校嘉华在上海分别,坐上了回西北基地的火车。
上海毕竟是个大城市,火车站的客流往来非常大, 连白恪言自己都没有买到卧铺票。
他在喧闹拥挤的车厢, 坐了两天硬座, 直到进入甘肃, 旅客下了一半,周遭才清静下来。
也就在这时, 白恪言注意到了, 一个可疑的男人。
那个男人三十多岁, 个头不高,穿着粗糙的尼大衣, 几乎全程戴着帽子和口罩。他是从上海上车的,偶尔说话,却带着明显的闽南口音。
某湾还没有解放,战士们的警惕性都非常高。尤其本月初,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成功后,部队领导特意强调过, 要更加小心反动势力的窥探。
果然, 火车一进入嘉峪关, 那个男人就旁敲侧击, 打听发射基地的位置。
也多亏校嘉华给白恪言定做了便装,白恪言没有穿军服, 所以能一路不动声色,暗中监视男人的行动。
临下火车时,男人去了趟厕所。白恪言摸了摸他的行李, 竟然摸到了疑似弹壳的东西。他立即判断,这人身上一定有枪支,是个极度危险分子。
国家机密,不容觊觎,绝不能把敌人引到基地。但是,城区老百姓很多,一旦发生冲突,无疑会伤到群众。
于是,到站后,白恪言在当地找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又借来一把短刀,主动和间谍套近乎。
白恪言打算,找机会先卸掉他的武器,等经过胡杨林,再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优势,彻底制服他。
可惜敌人非常狡猾,也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男人怀疑自己暴露后,果断跳车,想躲进山里。
这人身上有枪,一但流入人群,是非常危险的。白恪言没有犹豫,紧跟着跳下了车。
短刀对手枪,白恪言和敌人搏斗得异常艰难。好在,他平时训练有素,生理和心理素质都过硬,因而略胜一筹。
最终,白恪言夺下对方的武器,并用短刀刺中他的肩膀,使敌人彻底失去了攻击能力。
然而,在搏斗过程中,敌人慌乱地开枪,也击中了白可言的右腿
等公安和村民循着血迹,发现他们时,白恪言已经躺在丛林里,奄奄一息。他手里,仍旧紧紧抓着,那个濒临休克的敌人。
基地的医疗条件简陋,白恪言又严重失血,医生艰难地把子弹取出来,他又在病房里昏迷了好几天。
最严重的是,子弹擦到骨骼,幸亏送医及时,否则他会有截肢的危险。
由于腿伤严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白恪言都无法行走,原定下个月的婚礼,当然也不能举行了。
所以,白恪言清醒后,第一时间请求韩栋,推他去话务室,给校嘉华打电话。
因为害怕妻子担心,白恪言善意地撒谎,隐瞒了缘由。没想到,最终还是被她察觉了。
校嘉华听完这一切,哪还忍心责怪白恪言。她只恨自己,当时不够细心,没有察觉他的异常。
难怪,连陶燕都骂她是个“害人精”,如果白恪言这次放假,不是执意要去上海见她,也许根本就不会遇到坏人,也不会受这么严重的伤。
想到这里,校嘉华更怪自己不懂事,不该对白恪言乱发脾气。
他们有太多心里话,还没来得及说,但是,校嘉华再也不会再猜疑他了。
或者说,经此一事,她会永远无条件信任他。
八、九点的时候,校嘉华回到家里,一进屋,就看见两个孩子哭哭啼啼。崔丽芬在旁边,一边叹气,一边手忙脚乱地安慰他们。
校嘉华不解“都这个点儿了,怎么还不去上学”
崔丽芬见校嘉华回来,脸上松了一口气,忍不住责备闺女“还不是因为你昨天晚上,你发烧生病,他们在床边哭了一夜。今天早上睡醒,又没看见你,怕你不要他们了,哭着不肯上学,非要去县城找你呢”
“娘”校大宝和小石头看见校嘉华,终于破涕为笑,两眼放光,齐齐冲过来。
校大宝红着眼睛,低着头道“娘,我错了,昨天我不该惹您生气作业我都写好了,以后再也不敢贪玩了”
小石头也抱着她认错“娘,对不起,不要生气石头会很乖”
校嘉华看了眼房间,床铺已经被他们收拾好,作业本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桌上。而两个小孩子,为了出门去找她,急得棉衣都没穿好,小手冻得冰凉。
校嘉华蹲下来,平视着校大宝和小石头,帮他们把棉衣的扣子系好。
她裹住他们的小手,又是摩擦又是哈气,直到他们暖和起来,才柔声道“大宝,石头,你们放心,娘没有走,娘也不会走,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们。”
她终于放下所谓母亲的威严,诚恳向孩子们道歉。
“其实昨天,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因为大人吵架了,心情不好,就把气撒到你们身上。对不起,以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要吵架,也不要乱发脾气,好吗”
两个孩子哭得更大声了。
尤其校大宝,作为一个大孩子,他比小石头敏感得多。昨天晚上,他其实是有一点不服气的。
可是今天,看到娘亲这样平等地向他们道歉,校大宝心里的委屈,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可见,沟通和信任,才是维系爱的基本条件。
委屈和自卑,如果长期憋在心里,很容易憋成问题儿童。而现在,校大宝终于可以继续做一个快乐的小男孩啦。
快乐男孩心情大好,忍不住把校嘉华带到院子里,去看他们昨天堆好的雪人。
而昨天,被校嘉华推倒的高个子雪人,不知什么时候被扶了起来,倔强地站着。
高矮胖瘦,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见他们如此执着,校嘉华只好发出爱的鼓励“真棒,不过,这么多的雪人,哪个是你堆的,哪个是小石头堆的”
小石头抢答道“娘呀,这些都是我堆的”
校嘉华当然不信,他这么小小个,连雪人的肩膀都够不着。
校大宝却帮弟弟解释“娘,每个雪人身上挂的东西,围巾,帽子,胡萝卜都是小石头找来的。昨天,爷爷负责堆底座,奶奶负责堆身子,我负责堆脑袋。”
崔丽芬也在旁边笑“是啊,昨天可把我和你爹累得够呛,要不是天黑了,他们非要堆六个,要把我和老头子也加上呢”
“所以你们是分工合作”
校嘉华灵光一闪,似乎又想到什么了不得的事。
她把两个儿子抱起来,亲了又亲“大宝,石头,你们俩可真是我的幸运星”
校嘉华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立即回了太丰县城。
她马不停蹄,去国棉厂找到仝其芳,第一时间要求暂停棉衣生产的培训。
仝其芳感到困惑“为什么要暂停趁这两天维修缝纫机,大家都在积极学习,争取尽快攻克每一个环节。”
校嘉华“仝姐,如果您让所有工人去,都去学习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等她们成为全才,完全掌握下来,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问题就出在这里”
校嘉华继续分析“倒不如让她们选择一两项,自己熟悉、擅长的工序。大家按照每一个环节,分组划区,互相配合,而不是各做各的。让每一件棉衣,真正在生产线上流动起来。分工合作,各擅其长,这才是真正的流水线模式”
仝其芳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
她恍然大悟道“确实是个好办法,一开始我怎么没想到呢都怪我,还是老式的夫妻作坊思维。我只想着把一件衣服做好,没想着怎么把一批衣服做快”
校嘉华想到校大宝和小石头,也笑了“是啊,几岁的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我们这些大人,却当局者迷了。”
改革后的培训,效果是显著的。
技术熟练的老大姐,单独成立缝纫组,把缝纫机踩得极溜。不擅长踩机器的年轻姑娘,则负责勾边,盘纽扣,塞棉花
所有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一张棉布从打板裁剪,到缝纫加棉,再到装饰质检,从头到尾,严丝缝合,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工人们术业有专攻,随着技能一天比一天提高,不到一星期的时间,三百件棉衣就下线了。
这比原来计划的生产效率,足足提高了两倍。
质检过关后,仝其芳带着样衣,赶到供销社公司,激动地去找校嘉华报喜。
“妹子,你快看看,咱们自己做的棉衣好不好跟上海服装厂的比,怎么样”
校嘉华摸着棉衣,心里也很振奋。这些棉衣质量、做工,都不亚于大厂产品。而且,她们用的是边疆最好的长绒棉,在面料上,甚至还高出大厂一个档次。
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原料、工人都是自己的,国棉厂的棉衣,在造价成本上,也远远低于上海服装厂的。
物美价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棉衣行不行我说了可不算,投放到供销社,老百姓买账了才算数的。”校嘉华谦虚道。
事实再次证明,求大于供的年代,好东西但凡物美价廉,一定会受到群众的追捧。
校嘉华特意吩咐苗小麦,把国棉厂的棉衣,混进上海厂的棉衣里,共同售卖。几天之后,上海厂的棉衣销量变动不大,但是国棉厂的棉衣,已经售罄了。
还有几个供销社的社长,亲自跑到公司,堵住校嘉华的办公室,要求她优先增发国棉厂的棉衣。因为,他们已经在口头上,“欠”了顾客好几件呢
货品质量过关了,解决产能是关键。
仝其芳把情况反馈到县里,县领导看到效果,立即给省里打报告,追加缝纫机的数量和规模。
仝其芳也调集工人,又增加了一条棉衣生产线。他们继续沿用之前的培训方式,每个人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大家都进步神速。
不到半个月,全城老百姓们都已经知道,国棉厂效益好,连棉衣都做得便宜、耐穿又好看。
考虑到群众手中,布票、棉衣票有限,校嘉华和仝其芳在产量上,一直把控得非常严。
可是,等到外县、外省的人,都悄磨叽地跑到本县来购买时,仝其芳就不得不向县里申请,从外面招聘新员工,再次扩大生产线了。
这次招新范围很大,不少人为了这个工作岗位,各显神通,挣得头破血流。不管怎么样,工厂还是为县里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笑笑妹子,这么多人报名,咱们该怎么选呢”
仝其芳如今,都快养成“遇事不决,先问笑笑”的习惯了。
校嘉华可不想越俎代庖,“仝姐,以您的能力,这些小事,还能难倒你”
她还有大事要办。
对校嘉华而言,她每天最重要的事,不是工作,而是去医院、药店看看。
但凡遇到适合跌打枪伤的药,甚至抗生素,消炎药,她都会买下来,第一时间给白恪言寄过去。
自从上次和白恪言通完电话,校嘉华口撕陶燕,战友们都知道了,白同志有个性格嗯,很鲜明的妻子。
还有几个女同志,早对陶燕看不惯的,私下都拍手称快。大概,她就是当代版的绿茶克星、反矫情达人了吧。
不过,因为白恪言受伤的事泄露,基地领导对话务室的管理更严格了。他们要求,白恪言痊愈之前,任何人都不能打扰他,要他安心在基地养伤。
校嘉华倒不担心这个。她当然相信,白恪言在基地是安全的,也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只是,相比平时的跌打摔伤,枪伤要严重得多。而且,白恪言伤在腿上,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再加上后期的复健,他不知道要忍受多少痛苦。
想想就让人心疼。
等十二月过完,进入新时代的第一天,所有人都在欢庆阳历新年的时候,校嘉华终于接到了白恪言发来的电报。
确切地说,电报是他托战友,去镇上发的。
电报言简意赅,内容大意是,白恪言的腿已经结痂,不需要再寄药物过去。
而且,他一直积极配合医生复健,基本可以单独行走了。
最重要的是,电报最后一句话,是久违的四字经“待吾岁归,与子结发。”
校嘉华一秒钟看懂。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所以这次,他真的要回来结婚啦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