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332章 朕这记性啊······

第0332章 朕这记性啊······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呵”

    “果然如此”

    汉十四年冬十二月,长安以北七十里。

    站在已经呈现出大体脉络的酂渠,刘盈看了看手中的简报,不由冷笑着摇了摇头。

    见刘盈这幅面容,躬立于刘盈身侧的阳城延,也是略带迟疑的稍上前半步,面带疑惑的看了看刘盈。

    却见刘盈满不在意的伸出手,将手中简报递到阳城延面前,嘴上不忘同时说着“燕相来报得朕归平壤于朝鲜君之诏谕,卫满已遣使回禀,言前时之争,已使朝鲜君部众离散;若归平壤于朝鲜君,则朝鲜必乱。”

    “故卫满意暂代朝鲜君治平壤,待朝鲜君收拢离散之部众,再亲于朝鲜君,商谈归还平壤事”

    刘盈说话的功夫,阳城延也已是看过简版,旋即便略带严肃的望向刘盈。

    “依陛下意,此事,该当如何”

    低声发出一问,阳城延又似是生怕刘盈误会般,赶忙补充道“若陛下欲发兵讨之,少府虽无甚多布帛、军械,然军粮一事,当不在话下”

    闻言,本还打算摇头否认的刘盈面色一滞,旋即满带着戏谑,看向阳城延那满是自信的面容。

    现如今的少府,真真可谓是与往时不可同日而语了

    想当初,先皇刘邦还在,少府还没垄断关中粮食市场时,身为少府卿的阳城延,整天都在忙活怎么把手里的各式杂钱,全都熔铸成三铢劣币。

    刘盈记得当时,长安城里还曾有过与之有关的笑话,说阳城延名为九卿,实则,就是个铸钱司监令

    而这,都还不是阳城延最落寞的时期。

    在刘盈的前世,太祖皇帝刘邦驾崩之后,少府先是倾其所能,甚至还拉着国库一起原地破产,才总算是办完了太祖刘邦的丧葬之事。

    紧接着,便是摄政太后吕雉下令禁铸钱三铢,禁民私铸钱,改行钱八铢;

    就这样,少府先是被刘邦的丧葬之事刮了个干净,紧接着就失去了铸钱的利润渠道,只能寄希望于每年的口赋,能稍微给内帑带来些许进献。

    可偏偏太后吕雉在下令废除钱三铢,并将铸币权收归国有,推行八铢钱之后,还补了一句过去铸好的三铢钱,也允许流通

    这样一来,被刘邦三铢钱破坏的钱币市场,虽然因铸币权收归国有而稍好转了些,但少府,却是被接连打断了好几根肋条。

    先是刘邦驾崩,刮干净了少府的家底;

    之后禁铸三铢,让少府没了收入来源;

    最后,许民用三铢,又让少府内帑得到的所有口赋,都变成了自己曾经花出去的劣质三铢钱

    这一系列打击,前世的少府究竟缓了多久,刘盈并不知道。

    刘盈只记得直到前世的自己要驾崩的时候,身为少府卿的阳城延都还哭丧个脸;

    宫里宫外到处在传陛下又驾崩了,这下可如何是好

    而这一世,曾经被三分钱难倒的英雄汉,却是彻彻底底站起来了。

    前年开春,先皇刘邦驾崩,少府一力承担起所有丧葬之事的用度,愣是没找相府国库帮忙

    再经过去年一年的休养生息,今年的少府,俨然已经成为了汉室第一狗大户

    两个月前,那批被刘盈假戏真做,送去北墙一线的军事物资,少府虽有些吃力,却也是独自完成;

    眼下,这条名酂渠,全长二百余里的新渠,也已经被少府独自挖了个雏形,再两个月,就基本能通水;

    除此之外,少府还打算在开春之后,正式启动长安城的建造工作,并同时开始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围设、规划工作

    一想到少府这一连串或已完成、或正在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壮举,刘盈便不由感觉到一阵神清气爽。

    盖因为这一切,都是以刘盈推动少府官营粮米,让少府得以垄断关中粮食市场,来作为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

    “朝鲜之事,尚记不得。”

    将思绪稍拉回眼前,便见刘盈浅笑着侧过身,有意无意的沿着渠畔二十步的位置,朝没有人的方向走去。

    见此状况,随同刘盈视察的众少府官员,也都识相的停下脚步,任由阳城延独自一人跟了上去。

    “太祖高皇帝驾崩,朕又尚年幼,未及加冠亲政;”

    “于匈奴,此便乃吾汉家主少国疑、朝堂暗弱之时。”

    “若朕执意发兵朝鲜,则有本末倒置之嫌,又或使北蛮匈奴轻之,以为朕不明于国事,更年少好欺”

    闻言,阳城延只若有所思的缓缓点了点头,而后再次表态道“陛下之意,臣知之。”

    “只今,少府内帑之钱、粮多有富足,臣当可预留征发之所需,以备将来。”

    “若逢何时,或关东、或岭南、或朝鲜、或墙北骤起战端,陛下当可即取而用之,又无需苦于府库有缺。”

    再次听到阳城延认认真真道出一句颇有些凡尔赛的话,刘盈又是摇头一笑,满是幸福的拍了拍阳城延的肩膀,又顺势将阳城延往自己身上搂了搂。

    “倒也不必”

    “眼下,卿还当着手于酂渠、长安四墙,又上林苑之一应事宜。”

    “及征伐所用,亦不必预留。”

    言罢,刘盈不忘再拍拍阳城延的肩头,又露出一副满意至极的笑容,对阳城延一点头,才终于将手再度收回,背负在了身后。

    对于少府,刘盈确实是寄予厚望,但刘盈也知道,什么叫过犹不及。

    粮食垄断生意,尤其是整个关中级别的粮食垄断,利润是很庞大不错;

    但即便如此,刘盈也清楚地明白如今的少府,还没有夸张到有能力预留军费的程度。

    就说去年,关中平均亩产三石半,平均每户人家年收回粟米三百五十石;去掉税、赋,便剩下三百三十多石。

    但与少府所预料的平均每户存粮二百石入少府稍有所出入的是去年,关中平均每户农民存入少府的粮食,只有一百二十多石。

    至于原因,自然是让刘盈无比欣喜。

    经过过去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关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百姓,开始在自家建造小粮仓了

    刘盈也不知道这些农民,是怎么从一顿顿粟米粥里,抠出来了一座足够容纳好几百石粮食的小仓库;

    但想到后世,华夏民族能靠着几千的收入,就硬生生攒下一栋房子,刘盈便也释然了。

    华夏民族,从来都是最能吃苦、最能奋斗,且最懂得为以后做盘算的民族。

    租不如买的道理,几乎是纂刻在华夏民族基因上的。

    而百姓开始大规模自建仓库,自然就意味着少府代民储粮政策,正在加速进入倒计时。

    比如去年的关中,平均每户存粮一百二十石,就意味着平均每户人家缴纳的仓储费,只有十二石;

    再算上这笔仓储费,是由相府国库、少府内帑五五分成,少府能得到的,就只有六石了。

    那么接下来的这一年,少府代民储粮一项的收入,是多少呢

    答桉是每户六石,凡关中近百万户,少府收入共计不到六百万石

    而这不到六百万石的粮食,已经抽出了二百万石送去燕蓟,用来作为北墙卫戍部队的口粮补充。

    准确的说,是在国库拨调了每人每天两顿,各吃半饱的基础军粮之后,刘盈自掏腰包,为北墙近三十万边防战士,加了二百万石的赏赐。

    按照汉室卒月三石,民夫二石的军粮标准,近三十万纯战斗编制,一个月就能吃掉九十万石粮食

    一个月九十万石,一年,就是上千万石

    而在过去,相府国库碍于无力承担军粮调拨,只能每年调出五百万石粮食;严峻的边防局势,又使得汉室不敢从长城脚下撤掉一兵、一卒。

    时日已久,卫戍北墙食半粟的童谣,便也逐渐传遍大江南北。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刘盈从少府拨出二百万石军粮,给北墙一线的边防战士加餐,听上去是挺多,但实际上,也就是让那些英雄从半饱,勉强到七分饱的样子;

    又或者,是在两顿半饱的早晚饭之外,加一顿半饱都不到,只能算四成饱的午餐或宵夜。

    从这,就能看出如今的少府,虽然看上去还游刃有余,但实际上,也已经是濒临极限了。

    道理很简单今年,少府光是凭代民储粮一项,收入就有粮米六百万石;

    而边墙卫戍部队的军粮缺口,是在五百万石以上。

    那么,少府为什么只拨出二百万石,让半饱的边防战士吃个七成饱,而不是拨粮五百甚至六百万石,直接让边防部队顿顿吃饱

    答桉是二百万石,已经是少府的软极限了。

    软极限,用后世人的话来说,就是闲钱。

    换而言之,少府手里的余粮,只有这二百万石,其余的四百万石,都有了各自的去处;

    如眼下,征召民夫无偿开凿酂渠,所需要发放的口粮、明年开建长安城,以及上林苑时的需求等。

    而之所以说,这二百万石粮食是少府的软极限,则是因为必要的情况下,少府剩下的四百万石粮食,也是能拿出来的。

    只不过,这四百万石要是拿出来,那就得继续推迟长安城、上林苑的建造,就连眼下的酂渠,都得抠抠搜搜之余,再找国库匀点儿。

    等这四百万石也没了,就是到了少府的硬极限,再逼,少府就要伤筋动骨。

    结合这个现实状况,刘盈并不指望少府,能在垄断粮食市场仅仅两三年之后的今天,就有能力预留下一场中规模战役所需的军费。

    倒也不是没必要,而是不现实。

    按二十万参战部队计算,少府如今已经备做修建酂渠、长安城、上林苑的四百万单粮食,也才够打四个半月

    如果真要在朝鲜打一仗,那关中大军从长安出发,抵达燕蓟,再东渡鸭绿江,恐怕就得要一两个月功夫。

    所以,与其让少府拼进吃奶的劲儿,却只预留下二十万大军出去转一圈儿的路费,倒还不如好好搞搞建设,把手里堆积的项目给忙完。

    至于军费么

    “杨监令,可已回转长安”

    想到军费,刘盈便不由自主的想到前年,被自己派去吴国开垦盐田的少府监,墨家最后的火种杨离。

    刘盈依稀记得在决定设立盐铁都尉之后,刘盈似乎跟阳城延提了一嘴,让阳城延把杨离召回长安。

    刘盈贵人多忘事,提了一嘴把杨离叫回来,就把这事儿给忘了,阳城延对此却似乎很是伤心。

    “禀陛下。”

    “去岁秋九月下旬,杨监令,便已至长安;只彼时,诸韩使者入朝,又岁首朝议在即,臣恐陛下政务繁忙,便未曾禀明。”

    “岁首元朔朝议,杨监令亦随臣与会”

    听闻阳城延此言,刘盈顿时老脸一红,神情满是僵硬的干咳了两声。

    合着大朝仪,杨离就站在长信殿,而且还是阳城延边儿上,结果刘盈愣是没注意

    “咳。”

    “咳咳”

    又是几声干咳响起,阳城延也终于反应过来,便赶忙转移话题道“可需臣即调杨监令至此,以供陛下策问”

    却见刘盈闻言,只略带疲惫的缓缓一摇头。

    “不必。”

    “此出长安,不过朕欲一观酂渠;”

    “今即见,不日便当回转。”

    语调略带疲惫的丢下这句话,刘盈又左右看了看,便径直朝着不远处的辇车走去。

    而在刘盈身后,回味着刘盈方才的话语,阳城延的面容之上,却逐渐带上了些许焦虑之色。

    “杨丞令离京不过数岁”

    “莫非,便已为陛下所疏”,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