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一转眼,黎恕就要退休了。
组织准备嘉奖他,要求他写一份工作总结。
他已经坐在书房里的书桌前发了好一会儿的呆了,想写的很多, 可一提起笔
一时间又不知从哪儿写起。
轻盈的脚步声音响起。
黎恕下意识看向书房门口, 果然看到栀栀端着个托盘走了进来。
“快试试阿锵他们从海鸥岛带回来的绿豆凉粉”她笑盈盈地说着,将一大碗绿豆凉粉和一盘子艳丽的杏果放在了书桌上。
他们的次子黎锵如今正驻守在南陵, 前段时间回来探亲, 带了不少土特产。
栀栀闲得无事,做了顿凉粉。
黎恕看着那碗绿豆凉粉。
嫩绿色的凉粉被切成长条状, 散发出浓郁的香醋气味, 且面上铺着辣椒油、香葱蒜末和芫荽末, 红的绿的一大碗, 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黎恕放下了钢笔,捧起了大碗拿起筷子, 吸溜了一大口绿豆凉粉
嘶
酸辣冰爽,享受啊
“你怎么不吃”黎恕问道。
栀栀笑道“我刚做这凉粉的时候试吃了不少, 撑着了。一会儿等我歇完了午觉再起来吃。”说着, 她拿过一只熟透了的山杏, 撕去薄薄的表面,大口吃了起来。
黎恕捧碗吃着凉粉,同时也不错眼地打量着栀栀。
他六十了, 按规定是要退休了。栀栀比他小三岁,五十五退休, 比他还早退了两年。但他和她都属于高端科技人才,退休以后再被单位返聘回去,原来的项目和课题没落下, 单位甚至还拨了不少项目下来,让他俩挂帅主持。
这是正常操作。
国家花费了那么多资金和资源才把他们培养出来,他们也理应在身体和精神都还算不错的时候继续回报,同时教出更多更好的学生
所以栀栀到现在也还是淮大的返聘教授。
五十七岁的栀栀,两鬓生出了华发。
她爱美,所以她会染发,再加上平时也喜欢护肤、锻炼身体什么的身段气质看起来还是二三十,但眼角的鱼尾纹和细微的颈纹,还是看起来像四十出头的。
此刻她正看着他笑。
黎恕笑问“你笑啥呢”
栀栀咬了一口甜糯多汁的杏肉,抿着嘴儿笑,“想起了当年我们刚上海鸥岛的时候那会儿根本吃不上大米饭,只能吃掺了豆子的饭,而且还是豆子多、大米少的那种”
可豆子饭真心不好吃啊。
于是知青们挖空心思的改善伙食。
让大米和豆子分开,黄豆、绿豆、红豆分别做成凉粉,副产品就是豆浆、绿豆水儿、红豆水儿
大家改为一天吃一顿半饱的大米饭,一顿酸辣凉粉配豆浆、绿豆水儿或者红豆水儿。凉粉不怎么抗饿,中午十二点吃过,干活干到下午四点就饿了
后来大家又改成中午的凉粉只吃一半儿,剩下一半儿用饭盒装好了带到地里去。凉粉本来就吃不饱,还只吃一半儿,本来能扛到四点多的,有时候三点不到就饿了。这时候就把另一半凉粉拿出来吃掉,好歹也能捱到五六点。
再后来,大家也慢慢摸出了规律
黄豆出粉率高,适合做凉粉;
绿豆呢事先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熬成纯绿豆粥,当早饭最好了;
红豆其实适合炖熟了加糖加猪油拿来做包子、或者是各种饼类的馅儿
就这样,知青们一边卖力气种田、种庄稼,一边做苦力建房子建窑厂建仓库还靠着细打精算和挖野菜、厚着脸皮蹭正义岛的鱼、蹭岸防部队黎恕的支援,才熬过了当初最最最艰苦的那段时光。
吃着口中味道熟悉且美味的绿豆凉粉,黎恕突然陷入了回忆。
一九六六年,黎恕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看到栀栀,她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一柄油纸伞遮住她的后背,露出一截手可一握的纤腰
他从来都不知道,只是看着她的背影,也能毫无理由地爱上她。
后来机缘凑巧,他必须退出特种兵部队了父亲本想让他回京都去,可他却一口咬定要来南陵。
因为栀栀在南陵。
一九六七年,他追随着栀栀登上海鸥岛,亲眼目睹了栀栀带着知青们是如何艰苦奋斗的。
一九六八年,海鸥岛灯塔建成,正义岛雷达站建成,他率兵登上海鸥岛驻扎
那会儿军营的基础建设也差。那一年他带着兵蛋子们把大多数时间全都花在开荒种菜、养鸡鸭,兴建篮球场、仓库、食堂、厕所、洗澡堂和活动中心甚至还修了一条不算太宽敞的水泥马路。
同年,他们在海鸥岛上遭遇了严重的台风。
他带着手下的大兵们和知青们挤在一块儿守望相助,过程很惊险,但也很有意思。
一九六九年,海鸥岛知青站和灯塔兵营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转。军营的建设任务少了,黎恕开始练兵。他最喜欢的就是每天一大早带着大兵们晨练,几十个大兵一字排开,负重跑上山坡
有时候栀栀正好呆在知青菜园里照顾菜园子。
她爱美得很,大清早出门也必须要戴一顶草帽,就怕被太阳给晒黑了。大兵们从知青菜园旁跑过,笑着和她打招呼。
这时候,她肯定会停下手里的劳作,笑眯眯地朝着大兵们挥手,还会再送上一声“加油”
每当到了这个时刻,黎恕就会装模作样的从队伍前跑到队伍后,然后再重新跑过栀栀面前。
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她两次啦
一九七零年,海鸥岛上的实验大棚已经建设得像模像样了。而黎恕管理的灯塔和雷达站也已经正式运转,除了日常维持雷达站和灯塔,除了每天练兵黎恕还需要带着大兵们穿着便衣伪装成渔民,划着破烂的小船儿巡海。
这一年,黎恕率众抓获了好几伙伪装成内地渔民的弯省特务,驱赶了来自月栏国的挑衅者,他和战友们因此受了伤,后来拿到军功章。但他当时没敢告诉栀栀,害怕她嫌他的工作过于危险,不肯和他处对象。
一九七一年,栀栀创办双岛社队成功。
同年,她终于同意和他处对象了,他开心得像个傻子。
后来冷静下来,黎恕才发觉其实栀栀同意不同意他和栀栀在确定恋爱关系以后的变化都不太大。也就是说,其实栀栀在他表白之前就已经喜欢上他了。
值得高兴
一九七二年,他受召回京都,见到了部队领袖和国家领袖。并且接到了一个在当时来看,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秘密任务。
国家需要他利于在南陵岸防部队的便利条件,在南海种一个岛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黎恕想也不想地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可他也为此愁肠百结,根本不知道要从哪儿下手。他是个军人,格斗、擒拿、枪法、侦察、埋伏、拼体力什么的,这些他都擅长。
而种岛
要怎么开始从哪儿入手
他根本没有任何概念。
一九七三年,黎恕向栀栀求婚成功。
与此同时,栀栀即将保送到工农兵大学去,而黎恕领着这个艰难的种岛任务,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何处着手、又应该要怎么开始。
他忐忑不安地把他这个巨难的任务告诉了栀栀在那之前,他一直有种不确定的心慌意乱。
因为他了解栀栀,知道在栀栀心里,事业是要排在第一位的。
到时候她要去上大学,他要去种岛
她是不可能迁就他。
有没有可能她会因此和他分手呢
没想到,栀栀一听到了种岛任务后,当即两眼放光她温柔而又肯定地坚持他、鼓励他,并且表明她也想参与这个项目她很快就给他提出了各种很有用的意见,并且建议他,和她一起去上大学。
黎恕一直都知道,栀栀才是海鸥岛知青们心里的灯塔,同时也是他的。
不出所料,这一次她依旧为他指明了方向。
同年,黎恕和栀栀结了婚,一块儿去了淮大参加学习。
一九七四年,栀栀生下了铁蛋。
黎恕在栀栀的支持与指点下,突破了学习的瓶颈。他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门外汉,渐渐成为了学者、专家。
一九七五年,栀栀得到了出国的机会。
她鼓励黎恕练好外语,和她一块儿去。她还告诉他,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在那个时代,国外的学科基础是比国内强的,多出去了解一下是好事。
为此,黎恕开始苦练外语。
一九七六年,黎恕和栀栀参加出访团,跟着出了国。
到了国外,黎恕才知道科学的精彩。他像条涉死的鱼,一头扎进学术的海洋到这时,他才体会到当初栀栀为什么非常坚持的、一定要他也跟着出来看一看。
一九七七年,栀栀生下了小儿子铁柱。
这一年,黎恕已经组织过队伍出海考察他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种岛的第一步。
一九八二年,黎恕在栀栀的帮助下找回棠娘。
种岛项目添了一员猛将。
一九八三年,黎恕在棠娘的建议下,择定了六处种岛地址。后来上级派员前来视察,又听取了黎恕花费十年的时间才做好的种岛计划最终择定了两处一是主岛北鲲岛,一是副岛南鹏岛。
从此,轰轰烈烈的种岛行动开动了
从那时起,黎恕和栀栀开始两地分居。栀栀带着孩子大部分时间留在淮安,暑假回到海鸥岛,黎恕则一心扑在种岛事业上,每隔一两个月去淮安看看老婆孩子
黎恕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都放在种岛上。
在海里要建个岛,谈何容易
何况还是在那么一穷二白的年代
是,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相比,国内的农业种植水平大大提升,老百姓能吃饱了,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在那二十年里,国内的重工制造几乎停摆。
再加上当时这种岛项目还是个秘密工程,栀栀曾经想过要向国外的重工生产企业购买专业的机械,但这是不被允许的。
黎恕当时拥有的生产条件,就是人。
那时候,无论是建设主岛还是副岛,都有着一言难尽的艰辛。
利用陆地建筑的经验,放在海里根本不适用
但原理差不多。
在陆地上起高楼,需要先挖深坑埋地基。
在海里也一样。
那么,要怎样才能在海里挖地基
“靠机械来挖地基”这个办法是不可行的。
靠人工来挖
开什么玩笑啊
人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在海底挖坑
一是黎恕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潜水服和氧气瓶,二是挖了坑也没办法固土、积土,海水会把泥沙带走。
黎恕动起了脑筋。
要不,从陆地运送已经浇灌好的水泥管过来
直接把水泥管插进海底,再排空海水,用船只把水泥和钢筋分批运来,日夜不停地浇灌钢筋水泥混凝土
这个想法很好,但成本太高。
要知道,当时黎恕能调动的最大船只,承重量才二十吨一个大型的水泥管就有近百吨重
再就是还存在着技术方面的种种难题
海底的山脉可以挖吗怎么挖挖多深才够遇上了海底的礁石还得爆破,可种花国至今没有尝试过在海底爆破的
假设“直接把水泥管插进海底”这个想法是可行的,那么又要把如何排空水泥管里的空气呢
和水泥的时候万一掺入了海水,会对钢筋水泥混凝土的结构产生变化吗
钢筋会生锈、会被海水腐蚀掉吗
栀栀在坚持她的科研项目的同时,也成为黎恕团队里的最坚实的技术顾问。
她会在每年的暑假里,参与到黎恕的项目中,甚至很多次黎恕攒假期回淮安去探亲时,两人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种岛的方案。
黎恕需要的所有科研技术,栀栀都会想办法帮他寻找到对口的专业专家。
栀栀甚至还想办法与国内重工、军工企业的负责人联系,和他们探讨能否在现有的机械上按照黎恕团队的要求来改装,以制造出适合的挖沙机器
与此同时,黎恕也一直向上级反映。
最终在多方努力之下,两家重工制造企业、两家军工制造企业想办法给黎恕的团队研发出合适的机器。
他们改装的第一艘大型民用船只,可以在海面上直接定模、灌浇水泥。
当然了,这过程长达两年之久因为总是会出各种各样的意外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几家企业干脆直接派了技术员长驻在黎恕的团队里,日以继夜的守着,一出问题就直接商量着解决但常常因为缺少这样或那样的零配件而耽误。
两年后,改装船的性能终于稳定了。与此同时,那几位技术员也画出了完整的、升级版的专业机械挖沙船图纸。
是的,从内陆运送河砂与水泥过来,费工费时。
海底有现成的砂,只要能攻破粘合剂的问题,就地采砂、取砂、灌浇等工序同步进行,岂不是事半功倍
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栀栀与黎恕的恩师米教授已经研发出合适的粘合剂,并且已经在实验室里做完了五期实验,确认粘合剂是安全有效的。
一九八六年,第一艘专用挖沙船问世。
建岛的速度一下子加快了许多。
一九八七年除夕,月栏国终于意识到,种花国是想在这儿建个岛
由于北鲲岛远离种花国海岸,反而距离月栏国国境更近月栏国的几十个“渔民”趁夜摸黑来到了北鲲岛,想趁着岛上的战士们过除夕、放松了警惕,登岛作案,意图俘虏、驱离岛上的战士。
守岛的年轻战士们用电台向南陵岸防部队求助,然后拿着武器冲了出去
等到附近的军舰来救时,北鲲岛已经经历了一场恶战
年轻的战士们虽然人人负伤、浑身上下鲜血淋淋,但大家全都活着,而且还把几十个月栏国的“渔民”给抓住了。
黎恕恨得咬牙切齿,向上级申请军演,数十艘军舰压着公海的线,在月栏国的海境附近反复巡航。
月栏国这才老实了。
一九九零年,北鲲岛逐渐现出了雏形。岛上的第一幢茅草屋问世,同时出现的是栀栀的实验仓,共有十二位战士长期驻岛。
但在这个时候,一切补给全靠船只运输从内陆运来。
一九九二年,北鲲岛上建成了两层铁皮房的宿舍,战士们住在铁皮房里,虽然又热又闷,但好歹不用再经受半夜时分茅草屋顶被狂风掀翻那样的事
海岛的海拔被填高,岛上开始种植椰子树、蔬菜瓜果。同时还实现了淡水自给自足、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自给自足。
一九九五年,北鲲岛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成为过往军、商、民用船只的淡水补给站。岛上设施进一步完善,有了可供官兵家属探亲时居住的招待所、食堂、活动中心等。
一九九七年,北鲲岛的面积再次扩大,在南陵政府的动员下,部分渔民移居北鲲岛。
北鲲岛开始了民间改造。
以前,北鲲岛看起来像是个冷冰冰的机器,没啥人味儿。
自从几十户渔民移居以后,他们忙着养殖海鱼海货,忙着种树种菜种庄稼政府与部队还想办法建成了医院、机场、学校和污水处理系统
接下来,北鲲岛自产的新鲜瓜果蔬菜,供给率达到70,粮食自给率达到20以上
到现在二零零七年,建设北鲲岛的负责人黎恕即将退休。
回忆起这些年来,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无限艰辛对内,有无数难题需要攻关,有无数相关部门需要协调合作,要省钱,要省吃俭用,要照顾参与的人员身体和情绪等问题要解决;对外,诸国狼子野心不怀好意,参与人员必须扛得起铲子拿得起枪,还必须随时做好以身殉国的准备
黎恕深呼吸
不知不觉他已两眼泛红。
这是他热爱的国,是他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一切的国
他自年少时起,到现在发鬓染霜,每一天每一刻都在为国奉献,他不怨、不悔,甚至甘之若饴。现在他即将退休,但北鲲岛的建设还没有完成。
他必须要把把这项重任再交给年富力强的新的负责人,然后,他将继续为北鲲岛服务,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黎恕再次深呼吸。
他拿起笔,开始唰唰书写起他的工作报告来。
栀栀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黎恕。
自打黎恕即将退休、上级要求他写一份完整的述职工作时,她就看出来了,黎恕有些闷闷不乐。
她能体会他的感受。
黎恕身体素质好,六十岁的人了,健壮得和三四十岁的人没啥区别。他手下好多兵蛋子的体力还不如他呢却因为到了年纪,要服从规定退休。
就这好比她也五十七了,精神状态也非常好,她的学生教出来的学生,有时候记性力还不如她呢可她也是因为到了年纪就必须退居二线
这些其实没什么关系,规则是大家都在遵守的。退了休以后也能继续发光发热嘛再说了,培养新人也是一种挑战。
本来这段时间她应该呆在淮安带学生、盯项目的,就是考虑到黎恕临近退休,心态可能会有点儿不好,才特意赶回来陪着他的。
也正像栀栀猜测的那样,前几天黎恕确实有些闷闷不乐。
栀栀便想办法陪伴他、给他做好吃的甚至还拉着他去外头散步、在附近的小河里钓钓鱼什么的。
现在,见黎恕下笔如飞的认真模样儿,栀栀笑了笑。
她收拾好碗筷,轻手轻脚地离开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