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大明皇太孙日常 > 第130章 130

第130章 130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南京城, 东宫。

    朱高炽收到朱瞻基让无影送来的密信。

    虽然朱瞻基知道朱棣不想让他插手管他爹爹和他二叔之间的事情,但是该让他爹爹知道的事情,还是得让他爹爹知道。

    朱高炽看着桌子上突然冒出来的一封信, 就知道是朱瞻基派人悄悄送回来的。他连忙拆开信,看了起来。等他看完信,他的眉头紧锁了起来, 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

    张明珍进来, 就看到朱高炽这副凝重的模样, 忙关心地问道“太子殿下,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朱高炽把手中的信递给了张明珍“你看看。”

    张明珍伸手接过信,细细的看了起来。等她看完,她和朱高炽露出一样沉重的神色。

    “太子殿下, 父皇他该不会还是想让二弟做太子吧”

    朱高炽皱着眉头说道“帝王的制衡之术,不过要是我在这场博弈中输掉, 那么我这个太子殿下也做到头了。”

    张明珍内心有些不安, 忙问道“殿下, 你打算怎么办”

    朱高炽面露苦涩“父皇想让我和二弟制衡彼此,但是我却什么都不能做, 最起码我不能像二弟那样明目张胆地收买大臣。”

    “这是为何”张明珍不太理解, “既然父皇想让你和二弟相互制衡,那么你也能像二弟那样笼络朝臣。不然二弟的势力强于你,你怎么制衡二弟”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却不能这么做。”朱高炽说到这里, 微微地叹了口气说,“你信不信,我要是像二弟那样极力地笼络朝臣,父皇一定会对我非常不满, 甚至会以为我有不臣之心。”

    “可你什么都不做,怎么和二弟抗衡”张明珍拧着双眉说,“二弟一向受军中将士拥戴,如今他又在北京,跟在父皇身边。”

    “明珍,太子不好当啊。”自从朱高炽被册封为太子后,他每日都如履薄冰。表面上他这个太子殿下看起来非常威风尊贵,其实他这个太子殿下做的非常辛苦。说实话,太子可比世子难做多了。“我这个太子要是太过优秀,被朝臣们拥戴,那么就会引起父皇的忌惮。可是,我这个太子要是庸庸无禄,一定会被父皇嫌弃,届时父皇就会找机会废除我这个太子,让二弟做太子。”

    张明珍虽然是妇道人家,但是她却非常聪明,对朝中之事有独特的见解。

    “殿下,你辛苦了。”殿下还是世子的时候就十分不易,如今做了太子,变得更加辛苦。

    “唉”朱高炽真的是满心的心酸和委屈,但是他又不能说,也只能对妻子诉诉苦。

    “殿下,你什么都不做,真的没问题吗”张明珍生完孩子后,恢复以前的聪敏,“殿下,你什么都不做,父皇就会满意吗”

    “我什么都不做不行,但是做了也不行。”朱高炽非常苦恼,“你说我该怎么办”

    张明珍也一时间想不到好的办法,“的确不好办。”

    “我还是听瞻基的,什么都不做,至于文臣们要做什么,我就不管了。”

    “可是,殿下,如果文臣太过拥护你,是会惹父皇不满的。”

    “父皇不满就不满吧。”朱高炽的语气听起来有些破罐子破摔,其实并不是这样,“我这个太子要是一直小心谨慎不犯错,父皇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偶尔还是得犯错,让父皇骂骂我。”

    “殿下,你要是犯错,二弟可是会大做文章的,届时父皇一定会严惩你的。”像这样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不怕,我还有瞻基。”朱高炽笑说道,“瞻基是不会让二弟欺负我的。”

    想到一直跟在朱棣身边的朱瞻基,张明珍心中很是想念“也不知道瞻基什么时候回来”

    “估计要明年春天了。”朱高炽猜测道,“今年过年,父皇他们是不会回来的。”

    “你说父皇留在北京过年做什么”张明珍很是不理解这件事情,“母后刚生下小妹没多久,父皇就去了北京,这一去还长时间不回来。”

    “你忘了每年冬天北境就会不安宁,父皇也是担心北元。”

    “也不知道瞻基长大了多少。”自从朱瞻基上次被刺客掳走,张明珍就非常在意担心他。

    “想瞻基呢”

    “殿下,你不想吗”

    朱高炽大方承认道“当然想,这宫里没有瞻基这小子,我都觉得冷清了不少。”

    “可不是么,我看母后也非常想瞻基。”

    “瞻基是母后抚养长大的,瞻基不在身边,母后比我们还要想他。”朱高炽说道,“好在还有团团陪着母后。”

    “就不能写信劝父皇回来过年吗”

    “父皇心意已决,谁劝都没用。”

    张明珍心中清楚,也就没有再说这件事情。

    朱高炽他们夫妇俩没有再说政事,说起宫里的一些事情来。

    被朱高炽和张明珍他们挂念的朱瞻基,此时正忙着训练他的小军队。

    朱棣给了他一队童子军,让他自己训练。训练一段时间后,朱棣还让朱瞻基带着他们上战场实战。

    朱瞻基对训练他这支小军队一事非常重视,他参考他前世的一些记忆中的训练军队的方法来训练他的军队。

    朱棣没有插手朱瞻基训练一事,让他放手的去做,然后等着看他训练的结果。

    关于朱瞻基的童子军,朱棣直接在北京城中招收的。

    一听要做朱瞻基的士兵,北京城的孩子们非常积极地报名。

    朱棣没有给朱瞻基多招人,就招收了五十个孩子。

    朱瞻基每天除了读书,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训练他的军队。

    朱棣和张玉他们对朱瞻基训练方法很惊奇,这跟他们训练士兵的法子完全不一样。

    刚开始几天,朱瞻基只是让五十个孩子站军姿。别小看这站军姿,要想站好可不容易。五十个孩子整整训练六七天,才把军姿站好。

    张玉他们的将士并没有训练过站军姿。虽然他们是精锐的军队,但是他们的站姿真的很用朱瞻基的话说很没有精气神。

    在朱瞻基忙着训练他的军队的时候,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则忙着去大漠巡视,维护北境的安宁。

    时光如梭,很快就到了除夕。

    虽说今年不回南京过年,但是朱瞻基他们在北京城的年过得也非常热闹。

    今年,朱棣和北京城的老百姓一起过年,来一个与民为乐。

    南京城里,因为没有朱棣,这个年过得不太热闹喜庆。

    过完年,又过完上元节,朱棣在北京城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鼓励北京的老百姓开荒。

    北京城虽然比南京城大,但是繁华比不上南京城。最重要的一点是,北京城的人口没有南京城的多,良田也没有南京城多。

    目前为止,北京城的田地产出来的粮食只能自给自足。如果想要让北京城作为京城,那么现在的人口和田地是不够的。

    在正式迁都之前,朱棣先鼓励北京城的百姓们开荒,开出更多的田地来。这样等迁都后,能保证百姓们都有田地。

    当然,还得在北京盖建新皇宫。新皇宫要比南京的皇宫宏大,那么所需要的材料也非常多。

    北京的树木不是很多。最重要的是北京没有楠木,楠木得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为了保证能让材料顺利地运到北京,运河必须修好。

    朱棣在来北京之前,派宋礼去修运河。除了宋礼,还有夏原吉。

    夏原吉主要负责修理浙西、苏、松等地的水域。来自度娘。

    宋礼和夏原吉治水都很有一套。在他们两人的治疗下,运河畅通了很多。但是,因为修河花费的人力也不少。在修河过程中,也死了不少人,这让百姓们有些怨言。再加上,一些漕帮的人煽风点火,导致百姓们对于修河一事越来越不满。

    朱棣听闻此事后,就让朱高炽安抚这些百姓。

    朱高炽还是有些能力,在他的安抚下,原本怨声载道的百姓们没有再抱怨了。

    朱瞻基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想到那本金手指书上记载的事情。历史上,皇爷爷迁都北京是对后世影响很大,北京作为京城也影院深远,但是迁都一事真的是花费了少财力和人力。

    因为这事,民间起义不断。也因为这事,百姓们对朱棣非常不满。

    他皇爷爷在位期间做了很多大事。这每一件大事都劳民伤财,导致民怨不断。

    “皇爷爷,你有算过迁都花费的财力和人力吗”

    这个问题问的朱棣愣了下,他说道“并没有细想过。”

    “皇爷爷,迁都花费的人力和财力可不是小数目。”朱瞻基说着,就跟朱棣简单地算了下。

    朱棣听完后,眉心狠狠一皱,他没想到会花费如此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皇爷爷,你还要北征,这两件事情加起来花费的更多,届时民间肯定怨声载道,会影响你的名声。”

    “瞻基,你告诉皇爷爷,秦始皇修建长城是对是错”

    “自然是对的。”长城发挥的作用可是非常大。如果没有长城护着,中原地区只怕永远不会安宁。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时候是不是也花费了很多财力和人力”

    “是的。”

    “秦始皇在意了吗”

    “没有在意。”朱瞻基明白朱棣的意思,“皇爷爷,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反对你做,而是让你知道做这两件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瞻基,你说的这些,皇爷爷知道,但是皇爷爷考虑的不是眼前,而是日后。”朱棣信心满满的说道,“皇爷爷相信把京城迁到北京是对的,后世也会觉得朕迁都是对的。”

    后世的确认为朱棣迁都北京是对的。

    “瞻基,有些事情,现在做起来会让很多人认为是错的,但是后世的人会觉得是对的。”朱棣一脸深意地说道,“现在或许不会让百姓受益,但是日后一定会惠利百姓。”说着,他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瞻基,有些事情需要长远考虑,而不能只看眼前。”

    朱瞻基受教地点了点头“皇爷爷,我明白的。”

    朱棣又说道“瞻基,你要记住,做事情不能因为眼前被人反对、被人骂,就不去做。”他又接着说,“身为帝王,你要考虑的是长远利益,造福后世。”

    “就像秦始皇修建长城,隋炀帝修建运河吗”不过,隋炀帝当初修建运河可不是什么长远考虑,也不是为了日后惠及百姓。但是,不管他当初修建运河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后来的确惠及到了百姓,并且一直影响到后世一两千年。

    “对,迁都北京,能守住北境,抵挡住蒙古人的入侵,这样老百姓才能真正的过上安稳日子。“朱棣语重心长地说道,“老百姓们现在不理解,日后他们一定会明白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