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英雄问鼎 > 第二百零九章 刘沛公兵进蓝田

第二百零九章 刘沛公兵进蓝田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楚军下了蒉山,继续前进。忽然军探来报,说秦国已经调集了附近所有的军队,全部集结在蓝田,准备抵抗。沛公就问守将是谁。军探说是秦将名叫王坤,是秦国上卿王戊之子。沛公又问总共有多少兵马。回答说“大约两万人。”沛公就大笑道“由此推断,咸阳已经是一座空城了。”郦食其却顾虑重重地道“虽然秦军不多,可是这里距离咸阳还有一百多里,秦国的实情我们并不知道,还是要小心,不能重蹈周文的覆辙。”萧何也道“郦老先生言之有理,我们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谨慎。不如把军队先驻扎下来,等探清楚了前方的虚实后再进兵。”张良也同意萧何的说法。沛公就传令各路依山下寨,然后派人到前方去打探。

    这天晚上,在楚军左右司马的营帐里,有两个人正在秘密地议论着什么,他们就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和右司马卢绾。曹无伤对卢绾道“天下的诸侯都起来攻秦,唯独沛公的军队率先入关。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到咸阳了,这将是举世瞩目的大功劳。可是一路至此,所有的大功劳都让曹、樊、周、灌他们得了,如果到咸阳论功,我们这些人只能靠边站”卢绾也道“确实是这样的”曹无伤道“现在有个机会可以使我二人扬名。”卢绾就问是什么机会。曹无伤便诡异地说“我听说王坤率领两万秦军把守蓝田,我二人今夜就去偷袭城池,若是得到了城池,大军明日就可以直接进军咸阳。机不可失啊”卢绾道“可是沛公说不能轻易进兵,若是我们擅自行动,就怕他会降罪。”曹无伤愤愤不平地说“眼看就要到咸阳了,还顾虑这个干什么假如放弃这次机会,我们就永无出头之日。”卢绾拿不定主意,忽然有中军大营的人来传唤,说沛公请他们过去商议事情。二人就赶紧穿戴整齐,然后向沛公的中军大帐走来。

    原来谍报人员探听到秦将王坤派出了一支军队出南门拒敌,离此大约有二十里路。等将士们都到齐了,沛公就问“秦军来了多少”军探说大约千人。沛公笑道“千人怎能抵挡我十万大军”就想连夜进兵。张良却道“这是敌人以进为守的策略,他们也是担心我们会去劫营,才故意向前推进的。沛公不用担心,我们也要防止秦人夜袭。假如今晚无事,就可以断定秦国不会再派工匠来了。明天一举发兵,定能大获全胜。”沛公道“若是秦国人再派工匠来袭,该怎么办呢”张良思忖片刻,就道“让曹、樊二人率领一万兵马埋伏在楚营的左侧;灌、郦率领一万兵马埋伏在右侧;周勃率领一万弩手守在营门,就是秦军夜袭,也不会有麻烦了。”沛公就吩咐众将依计而行,再让别的人马各自回营休息。

    曹无伤走出大帐,就对卢绾道“你看沛公分兵派将跟我们没什么事吧哼区区几千秦军,有什么可怕的我俩连夜去偷袭敌营,一战把秦军杀个片甲不留。”卢绾道“子房先生不是也说,秦军害怕我们劫营才故意向前推进的吗还说今晚也要防止秦人来劫营,意思是千万不可重蹈张楚大将周文的覆辙啊”曹无伤冷笑道“子房先生的身子骨不好,经常感冒,他才故意劝沛公不要进兵的,再说他的话也未必全都对只要我二人今夜袭营成功,大家自然会另眼相看,沛公怎么会治罪呢请你放心,若是真有什么事儿,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卢绾听了这话,也因立功心切,就同意了曹无伤的建议。

    丑时许,二人便率领本部兵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大营,他们来到秦军的驻地,远远地看见秦营中灯火透亮,守营的军士也都在打瞌睡。二人自以为得计,就从两翼发起了进攻,楚军就径直冲了进去。可是当二人来到营中时,却发现营寨是空的,里面只是虚插着一些旗帜而已,就连站岗的士兵也都是穿着军装的稻草人。曹无伤这才知道中计了,急忙率领军士后撤。忽听一声梆子响,四面突然亮起了火把,紧接着杀声四起。原来守营的是秦国的左校尉苏吉和右校尉刘繇,虽说二人都是悍夫勇将,可他们今晚,就是奉了王坤的命令,故意在这里设了一座空营等着楚军来上钩,曹、卢二人就进入了他们的圈套。苏吉和刘繇见楚军已经进入了营中,就从外围向里面冲杀,一时间金鼓喧天,杀声动地,双方就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

    沛公在营中休息,忽然巡营的靳强和靳歙两兄弟闯进来报告,说曹无伤和卢绾前去偷袭敌营了。沛公大惊,就问是什么时候出的营。二人说出去已经半个时辰了。沛公道“为何不早来报告”二人回答“以为是奉命前往。可是现在军探来,才知道他们是私自去偷袭。二人已经身陷重围,并且非常危险了。”沛公就对靳强和靳歙道“你俩快去接应”二人就立即出发了。

    靳氏兄弟纵马提枪,疾驰来到秦军的营前,见双方还在交战,便奋不顾身地冲了进去。这时曹无伤和卢绾已经筋疲力尽,眼看就要被秦军捉住,只好拼命厮杀。可是敌人越围越多,正在失望的时候,忽见有人来救援,便跟着救援的人奋力杀出了重围。而楚军大半都被秦军杀死在了营中。靳氏兄弟救了曹、卢二人后,就立即赶回来复命。

    沛公见曹无伤和卢绾损失惨重,非常震怒,就准备拿军法从事。这时众将都一起求情。沛公就将二人各杖三十。卢绾当即领完刑就被架了出去。曹无商因为已经受了伤,沛公就说伤好之后再领杖刑。二人懊悔不已,回到后军思过去了。

    时间不大,天已大亮,沛公便起身升帐。忽然探马来报,说秦军的左右校尉已经退到蓝田去了。沛公就召集昨晚的军探问话。都说咸阳再无秦军,就是阿房宫的工匠也都跑完了,工地上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沛公见咸阳确实已经是一座空城,就传令大军拔寨启程。大军来到蓝田城下。沛公就派曹参、樊哙围攻西门;周勃、靳强、靳歙攻东门;灌婴和郦商攻北门;梅鋗攻南门,他亲自率领夏侯婴、柴武等几十员副将来到北门之外摆成阵势,准备随时抵御咸阳方向来的救援之军。张良和萧何等谋士却站在高阜处纵观全局。傅宽、王吸等将领保护他们。任敖、周昌、周苛等人率领两万人屯扎在城南,随时接应各路,整个布局十分严谨。

    大家摆好了阵势,时间不大,张良就从高处看到西北方旗帜翻卷,尘土冲天而起,有一队人马杀到。张良道“这是咸阳的增援部队。”便立即率领将士们来到沛公的阵中报告。时间不大,秦军就杀到了。他们来到沛公的阵前,领头的原来是两个少年将军,一个身穿黄金锁子甲,手持方天画戟,胯下是一批纤离马,这是一匹千里马;另一个则是银甲白袍,手持金柄大槊,胯下是一匹从陇西进献来的駃騠马,也是一匹千里马。两位少年看上去威风凛凛,仪表堂堂,原来正是秦国皇帝三世的两位皇子嬴文和嬴奎兄弟。二人来到阵前,将战马勒住,然后舞动兵器,跃跃欲试。

    双方对峙片刻,嬴文大叫“我是大秦皇帝的长子嬴文,刘邦在哪里快来领死”嬴奎也高声叫道“我是大秦皇帝的次子嬴奎谁敢和我决战”沛公得知他们原来是三世的儿子时,心里不由得伤感起来,因为他这时已经感到秦国真是无将可派了,就高声道“我就是你们心中的那个坏蛋刘邦你们的父亲确实英明,他杀了赵高,为天下除了一害,可是二世皇帝罪孽深重,天下人不会放过秦国。我就是奉了楚怀王的命令,前来讨伐秦国的。我看你们两个还是孩子,确实不忍心伤害,你们还是回去劝说你们的父皇放弃抵抗,早日投降。这样既可以保全了性命,也能使咸阳的百姓免遭杀戮”嬴奎见沛公劝他投降,就怒不可遏地道“刘邦村夫,我们都是嬴氏子孙,岂能投降贼人我今天一定要杀了你”说罢就拍马来杀沛公。沛公看着嬴奎,十分惋惜地将令旗一挥。夏侯婴冲了过去。

    嬴奎来到阵前,径直挥舞大槊直刺夏侯婴。夏侯婴举戟相迎,战了三十回合,未见胜负。夏侯婴心想今天不杀了这个孩子,大家会耻笑我,可是杀了他,心中却也不忍心。又战了几个回合,夏侯婴就打马向东逃走。嬴奎虽然勇猛,可未经战阵,缺乏经验,误认为楚将打不过跑了,就把马猛抽几鞭,奋力追了上来。夏侯婴却突然回头,一矛将嬴奎的兵器打落在了地上,然后将他活捉了,还让军士把駃騠马也夺过来,大家一起奔回了阵地。楚军将士齐声喝彩。

    嬴文看见弟弟被楚军抓住了,就挥动大军掩杀过来。夏侯婴看见嬴文向沛公冲来,就催马迎了上去。二人兵器相交,一场好杀。这时战场上一片混乱,有人就劝沛公离开战场。沛公道“双方打仗,就如同两头犏牛抵角,牛同时用力,这时假如一牛先退,另一头就会趁势来攻。打仗就如同牛抵角,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哪一方的将帅先退,军队的士气就会衰竭,一旦没了士气,军队将会一败涂地啊更何况我军数倍于敌人,岂能退却”便拔剑在手,高声喊道“抓住秦将的受上赏”以此鼓舞士气。这时周昌和任敖前来接应,大家就把嬴文包围起来厮杀。夏侯婴怕沛公遇到什么意外,就放弃了嬴文前来保护沛公。众将就一起围住嬴文厮杀。嬴文遭遇群殴,招架不住了,就向北门杀来。恰好灌婴就在阵前观望,嬴文就被他捉住了,同时把纤离马也一起虏获。嬴文不甘受辱,趁大家不注意时,就向旁边的石头撞去,脑浆迸流而死。秦军见皇长子已经死了,就全部向楚军投降了。

    嬴奎见哥哥死了,就大骂楚军和沛公。沛公只好让军士放了他。嬴奎来到嬴文的遗体旁,拿起嬴文的剑也自杀了。沛公感叹不已,就让军士们将二人埋了,然后指挥大军来到城下。一连几日,沛公都在感叹,就对将士们道“始皇帝的子孙个个都是英雄,却没有想到他们被赵高害惨了现在咸阳再无救兵,而王坤还不投降,这是为什么”张苍分析道“可能是受到了嬴文、嬴奎的感染,也想替秦国尽忠。我试着写一份招降书,告诉他们没有必要,看看他们如何回复”沛公就让张苍写了一封信,让周勃射进城去。

    城中的军士捡到信后,就拿给王坤去看。原来信上写着

    王将军您的父亲王戊也曾是秦国的贤臣,最终被奸臣迫害致死。现在王将军不替父亲报仇,反而助纣为虐,白白地牺牲性命,这难道是尽孝吗现在秦国举国皆空,已无一兵一卒可派来打仗了,而将军还在孤军守城,是一心要替秦国尽愚忠吗这有什么意义就算将军死了,还有谁来复兴秦国啊假如将军能留下有用之身,今后还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希望三思。

    王坤看了信后,就和部下商议。将士们都道“眼下楚军里三层,外三层,我们怎么能打退他们况且秦国久遭赵高之祸,就是三世也无力回天,我们即使死了,确实也没有任何意义啊”王坤见此,只好在城头上竖起了降旗。沛公大喜,就在阵前迎接王坤出降。王坤就打开城门,来到楚军的阵前,将印绶交给了沛公,然后迎接楚军进城。百姓也都焚香夹道迎接。沛公就下令军中,坚决不许惊扰百姓,违令者必斩。百姓非常高兴。那些逃走的人,也听到了沛公的仁德,又返回了城中。沛公于是废除了秦国的一切律法制度。百姓齐呼万岁。

    沛公在城中举行宴会,祝酒庆贺。萧何一一记录了大家的功劳,还有缴获的战利品。夏侯婴和灌婴就牵着从战场上得到的宝马来献给沛公。沛公见纤离马身体洁白,唯有马鬃和四蹄是黑色的;駃騠马也白得如同霜雪,全身没有一根杂毛。两匹马体形高大,耳小蹄阔,都是秦国的宝马,就对二人道“你们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才得到的宝贝,我不能据为己有,况且宝马应该配英雄。”就把马原赐给了二人。二人欢喜不已,双双牵着马来到城外试骑。二人便跃上马背,放开了辔头,几鞭下去,双骑一溜烟就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嬴文和嬴奎战死,王坤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咸阳,三世哭昏在地,百官也慌作一团。丞相王绾老泪纵横,道“事已至此,请陛下再赦免一些工匠,还能得到几千人啊,老臣率领他们前去阻挡叛军”三世道“在这三年中,工匠们一批批都送往山东作战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朕怎能忍心让他们去送死”王绾就请求把咸阳所有的卫兵全部集合起来,总共有两千多人。王绾就率领这些卫兵前来抵御楚军。

    次日,沛公正在府衙商议事情,忽然有人来报,说咸阳方向又来了一支兵马。沛公急忙率领将士出城察看。一会儿,秦军来到了城下,只见门旗开处,一位苍颜皓首、忠义凛然的老人站了出来,他大声道“逆贼刘邦秦国屡遭不幸,灾祸不断,都是你们这些狂徒在捣乱现在为什么还不退去”沛公就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人”王坤回答“他是秦国的王绾老丞相。以前被贬后沦为刑徒,三世继位后又将他官复原职。现在领兵至此,是来为秦国尽忠的。”沛公肃然起敬,连忙拱手道“王老丞相失敬失敬刘邦甲胄在身,恕不能下马相见。”王绾愤怒地道“哼反贼刘邦你今日纠集乌合之众,若不早早退兵,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沛公并不生气,语气很缓和地道“您的忠义海内皆知,可是赵高乱国,以至于天下大乱。虽说三世英明,可是秦国也早已无可救药。我今日奉命来此,目的就是要铲除x政,消灭秦国。秦国不灭,人心不死啊还望老丞相认清形势。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王绾大怒道“你这样说,就看你能不能从这里过去哼”沛公道“请丞相不要苦苦相逼,您何不效仿前朝大贤微子,弃暗投明,归顺楚国,天下的百姓也会赞叹您的盛德啊”王绾见沛公劝他投降,越加愤怒了,就道“我乃堂堂大秦国的丞相,岂能屈膝降贼我劝你尽早退兵,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沛公就道“老丞相不可逞强啊我千里奔袭关中,岂有退兵之理”王绾就在马上大叫“将士们,将反贼刘邦拿下”卫士看着威武雄壮的楚军将士,都不敢上前。张良见此,策马上前行礼道“老丞相,您明明知道秦国气数已尽,为什么要让他们送死啊现在沛公效仿当年的武王伐纣的故事,仗义入关,吊民伐罪,您果真能仿效微子而归顺楚国,天下的百姓必定会称赞您的英明啊还望老丞相三思。”王绾道“你是何人敢在此胡说八道”子房道“在下就是当年在博浪沙锥击始皇帝的张良”王绾大惊失色道“原来你这狂徒在此兴风作浪快快将逆贼张良拿下”可是秦国的卫士还是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敢上前的。

    王绾见大势已去,仰天大笑道“我杀贼无望啊好,你们口口声声自称是仁义之师,就请你们以仁义为本。刘邦,我今天有一句话要说,你可听从”沛公就道“请讲”王绾就道“既然你赢了,我们秦国输了,那就请你们到了咸阳后不要滥杀无辜,也不要杀害子婴和各位秦国的大臣,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过错啊”沛公就满口答应道“我刘邦绝不是滥杀之人,请老丞相放心啊我会铭记在心。”王绾见沛公答应了他的请求,就下马向咸阳方向跪拜道“老臣已无力保全秦国了啊还望陛下保重先帝,老臣来也”说完便横剑就要自刎。

    沛公急忙道“丞相大人,自古有德替无德,您何必要为秦国陪葬请您留下有用之身,继续为大秦的子民造福吧将来或者后世的人们,对秦国的灭亡自有公论,但罪过绝不会是你们这些耿耿忠臣啊”沛公几乎是在恳求了,但是王绾听了沛公的话,就大笑数声,然后决然自刎而亡。沛公见王绾为他的国家殉节了,痛惜不已,就让军士们将遗体掩埋了,然后悲愤地唱道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