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清穿之八阿哥 > 第116章 第 116 章

第116章 第 116 章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公元1644年, 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这么短短的一句话, 竟是对一个盛衰兴亡三百年王朝落幕的完全概括。

    平安身处其间,瞧着历史的洪流朝自己滚滚涌来,油然生出一股无力感, 天地浩渺,时间无涯, 人也只不过是历史中太渺小的一粒沙。

    肚子里没粮尚可忍受,但没粮播种却是掐断了第二年温饱的希望, 最缺粮的不是寒冷的冬天,而是需要播种的春季, 而最剧烈的农民起义往往也爆发在这个时间。

    年后, 中原各地的农民起义又迎来新一波的。

    崇祯十七年正月,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向明朝政权发起最后的攻击。

    三月,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十七日已兵临北京城下。

    明廷被蛀虫腐朽得千疮百孔, 百余年积累的阴暗面一朝翻覆,脆弱得那样不堪一击,十八日,农民军攻克北京外城。

    次日凌晨, 崇祯帝在北京煤山自缢, 明朝灭亡。

    平安坐在崇政殿书房听着南边一封封传来的军报, 心是慌的, 人是麻的。

    明朝的灭亡远比他想象的要来的快得多,李自成农民军进军的顺利,也远远出乎他的意料,可见得民心,必要先得农民。

    此时北京城内一片混乱,新的政权入主紫禁城,南明政权建立,原本投降大顺政权的官员大多转投南明或降于清,李自成的自乱阵脚同样在意料之中。

    平安垂眸落在桌案的奏折上,如今他的身高已经能很舒服的坐在最普遍规格的桌案前了,他都长成了少年身材,一晃竟然过去这么多年了。

    李自成犯着疑心病枉杀旧臣时不会想到,大清军队早已集结在山海关外,悄无声息的攻破了最后一座边城宁远。

    皇帝亲征,太子监国,平安在奏折上用区别开的青墨快速勾了一个“阅”字,合起奏折后仰头看向南方。

    李自成纵容手下在北京城大肆拷掠明官,四处抄家时同样也不会想到,满蒙汉八旗与吴三桂里应外合,已经进了山海关,皇太极此行还带着之前差点把他逼上绝路的洪承畴。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与大清和吴三桂的联军战于山海关。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最后做了一把皇帝梦,次日逃往西安。

    皇太极率众亲征,几乎举全国之力赶赴山海关,已经离开了一月有余。

    平安直到现在想起自己被委以重任的那天还觉得惶恐,他早知必会有清军南下的那一日,但不知道这一日来的这样早。

    蒙古诸部的联军早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夕,就已经到盛京驻地集结,崇祯皇帝死讯传来,清军立刻拔营。

    给大军送行时,皇太极把他叫到百官面前,当众宣布朝中由平安监国,亲手把传国玉玺递到了他手里。

    十五岁太子监国,朝野上下无一声异议,拱手称善,和谐得令人惊诧。

    皇太极放心,各方皆大欢喜,唯独当事人不愿意,平安想逃没处逃,刚想推脱一句,他爹那边一声令下,大军已然开拔。

    平安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做了监国太子,然后没过两个月,又稀里糊涂的住进了故宫啊不是,住进了紫禁城。

    破李自成军,进中原,立新朝,行新政,速度快得好像按了加速键。

    只是有没有人能告诉他,他明明记得他爹好像终此一生也没能圆逐鹿中原的梦,怎么转眼之间,历史没拐弯,主角却换了

    呢

    进关比平安想象的容易,也比他想象的更难。

    原本在关外推行的政令如今推进到中原,其中与明朝政令不同之处还需要给民众们时间适应,这都是开拓新领土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而且由于土地和人口剧增,各行省大小奏事都要汇往京城,皇太极桌上的奏折肉眼可见的增高了不少。

    平安也跟着忙碌起来,国土面积变大了,原本在关外推广的那些农作物也该引入中原,还有他的各种学堂和各种工厂皇太极管军事和政治,把民生所有的相关问题全都扔给了他。

    民生施政要先以和缓安抚为主,新朝初立,以休养民生为先,这些先代王朝都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他们可以拿来直接用,就比如轻徭薄赋,减免土地的税收,免征劳役。

    但这样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国家财政的大半收入其实都靠税收,尤其是中原广袤的土地,人口税和土地税占着最大的比重。

    中原多年战乱,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国库出钱修缮恢复,平安打算仿效关外当年修路,国家出资,以工养民。

    所以为了资产急剧缩水的国库和他已经见底的小金库,平安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开海禁。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坐稳天下后第一个颁布的政令就应当是“重农抑商”,把人口牢牢的禁锢在土地上,以保证征兵和税收。

    可他们如今有瓷器和茶叶了,如果也能像关外的丝绸厂那样实现批量生产,商业富国也不是不可以。

    开了海禁,相当于准许了民间对外的贸易,贸易壮大自然会反向推动民间商业的发展,而商业新的蓬勃发展,又了更多的贸易产品。

    这相当于是开了一个源头,一个鼓励发展商业的源头。

    重商的风气原本是不该鼓励的,但皇太极想到这么多年平安在关外折腾出来的成果,最终还是垂眼默许了。

    平安的许多想法听起来惊世骇俗,但当真正施行时所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远比这个时代更为超前,放手让他去做,皇太极其实很放心。

    强国富民很难,尤其是在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已经有了现代的经验支撑,还有系统这个外援随时能技术指导,又不算太难。

    平安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特点,或是发展农耕,或是开办工厂,转头搞起了精准扶贫。

    于是原本封禁的海边贸易港口全部开启,各式的工厂在国土境内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起,农作物根据各地的水土条件实现了集约化、专门化的种植,特色农业在每一片垦殖区发扬光大。

    转眼时间三年已过,民生社会渐趋安定,各地的反抗斗争也步入尾声,皇太极松一口气,终于反应过来该是时候给儿子娶妻了。

    满人男子十五岁便可以议亲,平安十五岁那年正逢入关,诸事繁杂,再加上这小子一通耍赖不肯好好选妃,此事也就暂且搁置下来。

    如今平安已经十八岁了,自己像他这般大的年纪时长子都已经一岁,平安却连嫡福晋的人选都没有定下来,这让他这个当父亲的怎么能不心急呢

    两人如今都在乾清宫书房理政,皇太极让人在书房给平安添了一张一模一样的桌子,只不过是在侧面,一抬头便能看见他。

    这事想起来时便已经晚了,更是一刻也不能再耽搁,放下手中的奏折,皇太极把平安唤到近前,语带忧愁,

    “齐正额三个月前都已经娶了嫡福晋,你比他还要大上两岁,却还没个着落”

    齐正额正是豪格的长子,娶得是正蓝旗乌雅氏的女儿,乌雅氏容貌端方

    ,性情又温柔贤淑,比齐正额只大一岁。

    得了这样好的嫡福晋,那小子还曾到平安面前炫耀过。

    而平安作为一个快乐的寡王,除了对他报以真心的祝福,并没有任何的动心之处。

    爱河水深,他还是在岸上再呆几年。

    皇太极越想越发愁,

    “此事今年必须定下来,不能再耽搁了。”

    他做事一向雷厉风行,恨不得今天说了,明天平安就能把嫡福晋娶回来,

    “你有没有心仪的女子若是没有,便叫你额吉去科尔沁给你选个好的,一会儿便传内务府过来准备。”

    “不不不,”平安慌忙摆手,“阿玛阿玛,先等等,议亲之事怎能如此草率,儿臣如今年纪还小,未曾考虑男女之事。”

    未曾考虑

    皇太极抬头看一眼自己身高将近六尺的儿子,微微皱了眉。

    他稍稍回想了一下,发现平安好像确实没有这个方面的意思,府上连一个侍妾也没有。

    都已经这个岁数了,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难道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

    “你不行”

    即便是心中觉得这个猜测十分的荒唐,皇太极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平安一口口水呛在嗓子里,咳得脸都红了,但还是坚持捍卫自己的男性尊严,

    “咳咳咳咳咳阿玛,您真是我亲阿玛,怎么会想到那个方面去了,儿臣只是因为此时尚且没有心仪的女子,并没有身患隐疾,何况”

    他义愤填膺,

    “成亲不应当是一件大事吗,怎么能说得像是去集市上挑大白菜一样容易”

    虽说强扭的瓜甜不甜要尝一口才知道,即便不甜也解渴,但平安还是想要甜的那个瓜。

    感情虽然可以后天培养,但哪里就那么凑巧,他们互相都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呢

    不是就好,皇太极稍微松了一口气,心知这孩子十分有自己的主意,只有解释明白了他才可能心甘情愿的答应。

    于是皇太极温言劝说道,

    “嫡福晋只需身份高贵即可,阿玛和额吉先替你选一位贵女成亲,日后你若有喜欢的也可以抬为侧福晋,两边都不耽误。”

    平安难以置信的瞪起眼睛,

    “阿玛和额吉一生一世一双人,恨不得把整个后宫都遣散了,但是让我当渣男”

    皇太极“”

    方才自己说时不觉得,被平安这么一提醒,好像确实有点不太对劲,明明他刚才还记得要让平安自己选一个心仪的女子来着。

    心中油然而生些许愧疚,皇太极一时无话可说,于是平安趁机卖起乖来,

    “儿臣确实还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只想承欢于阿玛和额吉的膝下,永远做一个不用长大的小孩,永远被阿玛和额吉保护着。”

    他们自然也想要孩子永远承欢膝下,何况是平安这种从小乖到大又特别聪明的孩子。

    此话一出,皇太极轻轻抚摸着平安的头顶,一时没有说话。

    着急他的婚姻大事,一则是因为平安现在确实到了年纪,二则是因为自己与他额吉这些年夫妻恩爱,感情甚笃,自然觉得成亲是一件极好的事。

    少年夫妻相伴,若能白头到老,又该是怎样一件幸事。

    平安成家后若能也有这样一位心意相通的福晋,两人从家国大事聊到诗词歌赋,琴瑟和鸣,他们日后也就可以放心了。

    至于这第三嘛,皇太极其实有自己的私心,他如今年纪

    渐长,处理国政虽不至于精力不济,但也觉得诸事繁杂,有些恼人。

    他毕生之志就是入主中原,如今各地的起义都已经镇压完毕,各处归服,形势一片向好,他的心愿已经完成了,有些萌生退意。

    正好之后又有平安这样宽仁聪慧的后继者,把整个国家都交给平安,他十分放心。

    “白山黑水与广袤草原虽辽阔壮美,但看了这些年也腻了,我也想看看江南烟雨、岭南山岚,再顺着碧波清溪漂流而下,纵情于山水之间,想想都是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

    先铺垫了一番,皇太极叹口气,开始跟儿子打商量,

    “关内有大好河山,我早答应过你额吉,终有一天要陪着她游遍山河万里,阿玛如今年纪大了,若此时不趁着腿脚便利,日后即便是有心也无力了”

    说着说着,皇太极语气骤然低落,

    “只这么一点小小的愿望,平安也不能答应阿玛吗”

    平安“”

    问如何分辨你爸爸突然的文艺是因为煽情还是想坑你

    答平安也不知道,但是平安不想007。

    为了逃避工作,平安脑子转得飞快,

    “阿玛春秋正盛,分明是正值壮年,能挽强弓射双雕,年年的围猎中都是阿玛拔得头筹,头上也连一根白发也没有,怎能说自己老了呢”

    “少来,”皇太极睨他一眼,

    “你成亲后便是个真正的大人了,阿玛也好放心的把大清交给你。”

    这当然就更别了,管理一个国家需要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呀,平安每天少睡一个时辰都觉得好难过。

    皇太极又道,

    “你之前忙于国政实在辛苦,也没机会去见各家的女眷,若没有心仪的女子,阿玛便给你安排几次宴会,正好下月便是你的生辰。”

    相亲宴吗

    这可不兴办啊

    眼见着事态逐渐朝自己无法控制的方向滑去,如脱缰的野马拉也拉不回来了,平安权宜之下只得暂且应了下来,同时暗暗下定了决心。

    七月初八,太子十八岁的生辰宴上,应皇后之邀,满蒙上三旗大族皆带着自家适龄的女儿们赴宴。

    宴席规制甚高,热闹非凡,

    名为祝寿,实为相亲。

    燕乐悠扬,早过了开宴的时候,这场宴席的主人公却迟迟没有出现。

    皇太极安抚住席间众人,悄声吩咐长庆去看看平安怎么还没过来,可是出了什么岔子,或是害羞了。

    不多时,去往太子东宫请人的仍旧只回来了一个,

    不是平安。

    长庆声音都哆嗦,把手中的信纸递上去,

    “回大汗,不是,”

    他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声音还是抖,嘴还是瓢,

    “回皇上,八阿哥、不是,是太子殿下留书一封,说要去替您巡行天下,过两年再回来。”

    皇太极微一挑眉,长庆紧张得手都攥紧了,小心翼翼的觑着他的脸色,

    “还有,方才隐卫来报说,走的正是前年殿下力主疏浚的那条京杭大运河,昨夜上的船,快得话,此时应当已经出了直隶了。”

    好样的,不告而别,留书出走,他依稀记得平安幼时也玩过这个把戏,转眼之间人已经到了百里之外。

    皇太极神色如常的应付着席间的众人,在举杯遥祝的遮挡下,微笑着咬牙道,

    “立刻、给朕,把他抓回来”

    七夕当夜,民间欢乐,天下同庆,太子殿下为逃避相亲,趁夜出逃皇城。

    崇德十二年皇家逸闻录

    卖着最贵的价钱,写着最简短的逸闻,崇德十二年年度逸闻盘点,当以太子殿下为逃避相亲,出逃紫禁城为最佳。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