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张璁离开之后,直接去了李承勋那里。
让李承勋离开都察院容易,但让他心甘情愿的负责刑部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朱厚熜要的是,能够用心工作的刑部尚书,而不是心不在朝廷的刑部尚书。
这就需要安抚李承勋。
让李承勋接受事实,好好地去当刑部尚书,心里不要有怨念。
这也是考验张璁能力。张璁作为朱厚熜指定的改革负责人,必须要有能力驾驭朝政。而驾驭朝政,需要的就是能够团结朝臣。让朝臣能够放弃一些东西,安心工作也是能力之一。
至于张璁如何说服李承勋,朱厚熜并没有多关心。甚至张璁利用这个机会,拉拢李承勋,朱厚熜也不在意。若是张璁能够安抚好李承勋,甚至利用这个机会和李承勋化干戈为玉帛,朱厚熜反而更高兴。因为这样的张璁,才有能力帮助朱厚熜推进改革。现在朱厚熜更在意的是,接下来谁负责都察院。
都察院对于吏治改革很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都察院其实已经完成了初步改革。按照朱厚熜的设想,都察院在全国各个省份设立省都察院之后,都察院权力大增。等以后都察院完全改革,和六部切割之后,都察院的权力就更大。
但正因为都察院在吏治改革重要,而且权力很大,所以朱厚熜才更谨慎。派出的人,必须是要配合张璁,完成都察院改革,完成吏治改革。但这个人又不能完全听从张璁的话。
毕竟张璁是吏部尚书,已经是掌管官员的任命和升迁权力。要是掌握都察院,反而不利于吏治改革。或者说到时候张璁的权力太大。
到时候全国的官吏都要看张璁的脸色,用不了几年时间,张璁必然是权倾朝野。这不是朱厚熜想要的。朱厚熜要的是,帮助自己改革的臣子,而不是权倾朝野的权臣。
可是这样的官员,并不容易找到。若是胡世宁没有病逝,倒是一个很好的人选。朱厚熜把有资历、有能力接手都察院的人选都一一分析之后,派人叫了大理寺卿陈璋过来。
陈璋很快入宫。
六十四岁的陈璋很有威仪,看不出一丝老态。走入了乾清宫之后,立马对朱厚熜施礼道「参见皇上。」
「免礼。」
「谢皇上。」
一整套动作,做的一丝不苟。
陈璋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和严嵩、顾鼎臣、翟銮、董玘是同一届的进士,入仕快三十年时间。不过陈璋的仕途,早年也是非常坎坷。陈璋殿试之后,因为母亲病重,所以中进士第一时间请假,未入仕就回家照顾母亲。后来准备入仕,却得罪了刘瑾。结果陈璋成为了未授官而被勒令「致仕」第一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进士致仕」的官员,被不少人讥讽。
当时刘瑾权势滔天,就连朝廷重臣在刘瑾面前都战战兢兢的时候。可是还没有入仕的陈璋没有屈服,更没有贿赂刘瑾。反而是写文章讽刺刘瑾,抨击刘瑾,结果被抓进了锦衣卫大牢,直接打个半死。要不是锦衣卫那边有人跟陈璋是同乡,悄悄地给他伤药,陈璋在锦衣卫监狱就死了。
当时的陈璋年轻,因此也是书生意气居多。
陈璋这一次的伤养了两个多月。
刘瑾被诛之后,陈璋才开始正式入仕。入仕之后,陈璋在刑部升官速度非常快。短短四年之内,就从正六品刑部主事,成为了刑部郎中,前途大好。因为熟读大明律,断案水平高,深受当时刑部尚书的器重,连明武宗都听过他的名字。不过陈璋刚刚去福建立了一个大功劳回京,没等升官就卷入了明武宗南巡之事。
陈璋因为反对明武宗南巡,再次被廷杖,这一次比刘瑾那个时候还要严重。足足养月的伤,才能够下地走路。而且还被明武宗贬到了云南。一直到朱厚熜登基,陈璋的仕途才开了挂。
陈璋名气大,之前是被明武宗贬了官。明武宗驾崩,杨廷和他们掌权,当然对陈璋这样的官员进行奖赏。因此陈璋立马就被任命为云南按察副使,而且食三品俸禄。
任命没两个月,陈璋又是被召回京城,开始担任大理寺少卿。
虽然朱厚熜登基之后,陈璋能够迅速升官,和杨廷和的提拔是分不开的。但陈璋却在大礼仪之争当中,偏向于朱厚熜。陈璋认为大礼仪之争完全是无谓之争,导致朝廷内部内讧,是无谓的内耗。陈璋反对杨廷和因为这点事情就跟皇帝闹别扭,或者说陈璋认为这方面的儒家礼仪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重要。正因为陈璋在大礼仪之争倾向朱厚熜,因此朱厚熜虽然刚刚登基,但也知道了陈璋这个人。
在大理寺少卿这个位置上也就一年时间,陈璋被朱厚熜任命为贵州按察使,配合云贵总督姚镆推行改土归流。陈璋在贵州是兢兢业业,推动了贵州的司法,让当地土司也开始习惯大明律。姚镆平定了水西安氏之后,陈璋回京担任大理寺卿。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时间。
陈璋在朝廷中的名声说好不好,谁坏也不能说坏。
陈璋在朝中被誉为是「法家」。
现在可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大家都说中国古代是「外儒内法」,但明晃晃的说一个大臣是「法家」,并不能算是夸奖。在标榜儒家意识形态的明朝,「法家」的称号是意味深长的。朝野普遍认为「知法」者多是「残苛刻薄」之徒,「法家门徒」多是酷吏。陈璋在这种环境里坚持「法家」作风,被朝野上下称为「法家」,并不是什么好的评价。但陈璋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依旧是我行我素。
陈璋不管是在刑部,还是在大理寺,包括在地方按察使司当官,都是最重视「大明律」。甚至陈璋不管到了哪里,对于自己的属官时时都会讲「大明律」,提倡「士而不读书,谓之废学;官而不读律,谓之旷官」。陈璋不仅熟读「大明律」,而且对于「大明律」做了大量的注解,自己还编写了不少法律著作。
不过陈璋此人倒不是真正的「酷吏」。陈璋也算是名气不小「断案如神」的官员,但却和唐朝时期的「法家酷吏」完全不同。胡世宁不是一个喜欢夸奖人的大臣,但却对于陈璋评价是「知法而能恕」。
「陈卿,廷议的时候,对于取消言官风言奏事”,你为何一言不发朕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