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太后千千岁(清穿) > 第107章 变故

第107章 变故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明朝已经烂到根基, 当官的吃肉,当兵的土都没得吃, 谁肯好好打仗。

    除了在几个军事重镇遭遇一些像样的抵抗外, 其他地方的军队投降的有,逃跑的有,负隅顽抗的几乎没有。

    李自成一路顺风顺水打到京郊, 却在京郊遭遇了奉旨前来勤王的卢象升。

    冤家见面分外眼红,要不是明军缺吃少穿战斗力下降,李自成差点再次被卢象升打回西北老家吃土。

    干掉卢象升之后,李自成这边也伤了元气,好死不死又在紫禁城外遭遇刚被崇祯赦免不久的前蓟辽总督洪承畴, 不得不率军与洪承畴带领的禁军展开巷战。

    洪承畴善用兵法, 善用火器, 可兵法在巷战无用,明朝最厉害的火器都在宁远城, 禁军手里只有火枪火铳,杀伤力十分有限。

    最后洪承畴力战不敌, 以死殉国,李自成也被打得灰头土脸, 带兵冲进紫禁城的时候脸都被禁军放火枪的烟给熏黑了, 毫无形象可言。

    与此同时, 多尔衮正在山海关办誓师大会。

    接到李自成攻占北京逼死崇祯帝的消息,他站在山海关的城楼上,朝城下整装待发的八旗军队喊话“杀李自成者, 封固山额真,赏银万两”

    八旗军队厉兵秣马早在山海关等烦了,迫不及待入关建功立业, 如今一听还有这好事,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杀杀杀。

    等隆重的出征仪式办完,大军兵分两路。东路多铎带队,领正白旗、正红旗和镶蓝旗直扑北京,与李自成正面交锋。西路豪格带队,领正蓝旗、镶红旗堵住李自成和其他路农民军回西边老家的路。

    多尔衮居中,领镶白旗坐镇山海关,两黄旗留守盛京。

    其中东路军对外宣称接到明朝太子送来的求援信,携太子入关助明朝铲除李自成。

    因此,东路大军一路开到京郊并没受到任何实质性的阻拦。

    李自成在龙椅上屁股还没坐热呢,就听说了山海关那边的动静,顿时气得七窍生烟。

    什么内斗

    什么受人掣肘

    什么拖延时间门

    都是障眼法

    他前脚才跟卢象升和洪承畴打完,才消灭了明朝最后的勤王军,逼死崇祯,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多尔衮后脚在山海关起兵,跟他玩起了携太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明明多尔衮跟他目标一致,都想要明朝的江山,可推翻明朝的苦活累活都让他干了,逼死崇祯的罪名也让他担了,多尔衮这时候派兵过来捡胜利的果实,哪有这样的好的事

    可多尔衮手里有大杀器,把宁远城都轰塌了,谁不害怕。

    李自成左思右想还是决定跑,以后再徐徐图之,这时再看紫禁城越看越气,怎能把这里的一砖一瓦留给多尔衮

    于是打算效仿西楚霸王火烧阿房宫。

    当李自成临时召集士兵准备搬柴泼油的时候,前线战报到了,说多铎已然兵临城下,再不跑就跑不成了。

    李自成只好忍着气逃出紫禁城,匆忙往西而去,结果还是慢了一步与多铎遭遇,被大炮轰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在出征之前,明玉提醒多尔衮提防李自成狗急跳墙火烧紫禁城。多尔衮记在心里,私下叮嘱多铎,让他一路急行军,不得拖延,遭遇李自成只用炮轰不必恋战,以攻占紫禁城为第一要务。

    毕竟西路还有豪格。

    所以多铎并没全歼李自成,而是将他留给了豪格。

    豪格看见李自成气就不打一出来。当年他要不是为了策应李自成,也不至于遭遇洪承畴被按在地上摩擦,丢了亲王爵和兵部。

    也不至于着急建功,着了范文程那个老东西的道儿,争取带兵入关的机会,险些永远留在关内。

    说来说去,都是李自成的错

    豪格打不过严阵以待的洪承畴,还打不过仓皇出逃只剩下半条命在李自成吗。

    李自成率残部逃出北京城后,在山西被豪格堵住团灭。

    其实多尔衮很想去东路带兵,代表清朝第一个入主紫禁城,可有了上次入关的教训,他生怕明玉母子再遇到什么危险。

    明玉太美,太优秀,觊觎她的人实在太多,不留下看着多尔衮不放心。

    得知多铎顺利进入紫禁城,且紫禁城完好无损,多尔衮回家把消息告诉了明玉,明玉捂着心口说“还好多铎够快”

    历史上,紫禁城被李自成一把火烧了,过火面积非常大,只有外围的武英殿逃过一劫。

    后来多尔衮进入紫禁城下令重修,经过清朝皇帝一代一代的不断扩充修缮,才是后世所见到的故宫。

    只夸多铎不夸他,多尔衮看了明玉一眼,转身走进内室。

    明玉站在原地眨了眨眼,忙着追过去“多亏摄政王英明神武,多铎才能跑的那样快,才保住了紫禁城”

    听说柴火都搬到宫里去了,只差泼油点火,多悬啊

    明玉夸得真情实感,多尔衮不为所动,也不叫人,也不叫明玉,就自己面无表情脱朝服。

    才解开两个领扣,腰带被人扯住了,低头看见他的小福晋正噘着嘴抠腰带上的花纹,多尔衮淡声提醒“鎏金的,再抠掉漆了。”

    明玉本来想装可怜博同情来着,闻言没忍住“噗嗤”笑出了声“堂堂摄政王戴鎏金的腰带,真够寒酸的,回头我让人给你打一个纯金的。”

    多尔衮原想绷一绷,看明玉能对他做小伏低到什么地步,结果听见她的豪言直接气笑了“纯金的腰带你认真的”

    那得多沉啊

    明玉也笑了,殷勤地帮多尔衮解朝服,衣服还没脱下就被人扯进怀中。

    腰被人搂着,头顶搁着那人的下巴,听他带着笑意的声音说“多铎腰上的荷包是达哲亲手绣的,出征都带着呢。”

    这是在埋怨她没给他绣荷包,明玉听懂了却不想接话,她一个蒙古贵女没学过女红针黹,可太正常了。

    没等来满意的答复,多尔衮又道“多铎听达哲说,你的女红做得比达哲好。”

    多铎没事吧,一个荷包也值得拿来在他哥面前显摆

    达哲也是,绣荷包就绣荷包好了,为什么要带上她

    原主会绣荷包,她不会啊啊啊啊啊

    对方把话说得这样直白,再不接话就不礼貌了,明玉脸贴在多尔衮胸口,哼哼唧唧说“人家不会嘛。”

    多尔衮最爱明玉这样难得的娇憨模样,不会好办啊“我会,我教你。”

    明玉“”

    打仗你会,养孩子你会,连女红针黹你都会,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吗

    明玉苦着脸“行,你都学会了,我还有什么理由学不会呢”

    说着装模作样看了一眼外边的天色“今天太晚了,明天中午你早点回来教我,我一定认真学。”

    明天安排去田庄视察。

    多尔衮轻吻着明玉的发顶“为什么是中午晚上不行吗”

    明玉心虚“晚上光线不好,不适合刺绣。”

    多尔衮将明玉整个贴在自己身上,哼笑“晚上不适合刺绣,适合做什么啊”

    明玉“”

    明玉红着脸不回答,多尔衮又问了一遍,还不回答,多尔衮忍笑“那就晚上教,我白天忙。”

    “别”

    明玉可不想晚上被绣花针扎手指头,她勾着多尔衮的脖子,踮起脚凑在他耳边说了一句什么。

    多尔衮哈哈大笑,三下两下脱了朝服,弯腰抱起明玉大步朝浴房走去。

    晚饭变夜宵,明玉对着一桌子饭菜都没什么胃口,看一下嗓子眼儿都疼,燕窝粥端上来的时候差点没吐了。

    明玉第一次这样服侍他,多尔衮心情激荡有些放纵,虽然怜惜着都没怎么敢用力,看样子还是伤到了明玉。

    躺在被窝里,多尔衮也这样服侍了明玉一回,明玉还是不习惯还是羞得不行,抓着他的辫子才哼哼着泄了气力。

    多尔衮给明玉揉着喉咙,边揉边亲,最后又没忍住折腾到后半夜。

    几日后,多铎的奏折到了,其中内容比较耐人寻味。

    多铎在奏折中请多尔衮推迟小皇帝入关的时间门,原因是北京城最近流行一种叫“疙瘩瘟”的病,见面即传染,传染后肿脖子肿胳肢窝,几日速死,且死相惨烈。

    这种病正在大流行,北京城日出万棺,几乎家家门口都挂着白灯笼,街上纸钱摞着纸钱,风一吹跟坟地似的。

    有那门口没挂灯笼的,不是家中没有人被传染,而全家都死绝了,无人收尸,邻居也不敢去帮忙。

    疙瘩瘟不仅在民间门大范围传播,因为李自成带兵闯宫,紫禁城中最近也有病历,接连有太监宫女染疫病死,情况很不客观。

    南边的太医说这种病怕冷,严冬时节会好一些,多铎正忙着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请多尔衮晚两个月再护送小皇帝进京。

    多铎的奏折在朝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索尼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措辞还算客气“疙瘩瘟早在南边传开,不是新出现的瘟疫,因此不让皇上入关,臣觉得不妥”

    他说这话的时候并没看多尔衮,眼睛一直盯着抱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的太后。

    太后抱着小皇帝的手臂紧了紧,抬眸看多尔衮“摄政王以为如何”

    多尔衮站在丹墀之上,转了一下拇指上的翠玉扳指,恭敬道“太后,臣相信多铎的判断,皇上年幼,晚两个月入关更为稳妥。”

    话音未落,朝堂里立刻响起一片嗡嗡声,鳌拜第二个站出来反对“皇上贵为天子,却被一场小小的瘟疫吓得不敢入关,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他说话的时候没看太后,眼睛直直盯着站在丹墀之上的多尔衮“多铎已然入住紫禁城,受南边官员夹道欢迎,再等两个月,天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

    就差直说多尔衮两兄弟会造反了。

    鳌拜说完,两黄旗官员一个一个站出来附议。

    朝会已经开了一个多时辰,小皇帝在太后膝上有些坐不住,太后抱着小皇帝腰也疼得不行。

    她根本不接索尼和鳌拜的话茬,而是转头看阿济格“英亲王,你怎么说”

    小皇帝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听觉正常,也能发出声音,就是不说话。巫医看不出毛病束手无策,只猜测是当年早产留下的后遗症。

    大清即将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怎能是个小哑巴。

    年纪小都不要紧,关键他是哑巴。

    这要是让人知道了,还不得把南边那群酸儒给笑死,把史官给逼死。

    为此,太后曾不止一次暗示多尔衮,先帝还留有一份传位给他的诏书,谁知多尔衮跟她装糊涂,根本不接话。

    其实太后巴不得多尔衮赶紧登基,好让她卸下摄政太后这个累死人的差事,不用每天起大早抱着小皇帝上朝,在冻死人的崇政殿一坐就是好几个时辰,回到清宁宫不歇上小半天腰疼都缓不过来。

    她年纪大了,可皇帝还小,再这么煎熬下去,她恐怕等不到入关就要追随先帝而去了。

    年轻的时候她陪着先帝吃了那么多苦,可不是为了陪小皇帝再吃受二遍苦再受二茬罪的。

    这个太后做不做都不打紧,她现在只想颐养天年,过几天舒心的小日子。

    所以太后谁也不问,只问阿济格,阿济格是多尔衮一奶同胞的亲兄长,肯定会支持多尔衮。

    爱什么时候入关什么时候入关,爱谁当皇帝谁当皇帝,太后现在只想尽快结束朝会,赶紧回清宁宫的热炕上躺着。

    这腰疼可太要命了。

    果然阿济格公开支持多尔衮“太后,疙瘩瘟不是最近才有,可是会死人的。臣上次入关在南边见过,确实惨烈,死得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孩子。皇上年幼,太后也有了年纪,还是稳妥些的好。”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敢情这疙瘩瘟针对老人小孩。

    太后狠狠剜了索尼和鳌拜一眼,心说,你们贪恋权势,就拿老婆子和小皇帝的命去赌,你们良心都让狗吃了

    再加上腰疼,太后心累地摆摆手“既然摄政王和英亲王都这么说了,就晚几个月再入关,先让多铎把宫里的瘟疫肃清。”

    好家伙,好家伙,好家伙,多铎信中说的是晚两个月,怎么到太后嘴里就变成几个月了

    几个月过去,朝政都理顺了,人也都安插好了,南边只认豫亲王,豫亲王只听摄政王的,谁还记得关外有个不到三岁的小皇帝

    到那时还有必要入关么

    女人就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索尼和鳌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怒火。

    气都要气死了

    见索尼和鳌拜齐齐跨出队列似乎又要反对,太后看了多尔衮一眼,多尔衮会意勾唇“两位要是不放心,可即刻启程入关,去北京给多铎帮忙。”

    索尼和鳌拜“”

    上次入关,两黄旗随皇太极坐镇宁锦,只听说关内正流行疙瘩瘟,好像死了不少人,却并没亲眼见过。

    多尔衮此人多吊诡,多铎满嘴大炮,相比之下阿济格倒是个老实人,从来不会胡说八道。

    他说惨烈,应该足够惨烈,他说老人孩子死得最多,应该也是这么回事。

    索尼比太后年纪还大,要是大家一起去,他敢,让他自己去,别开玩笑了。

    鳌拜倒是敢去,可他怕索尼独木难支牵制不了多尔衮,所以他得留下。

    此言一出,原本还群情激奋的朝堂立刻变得鸦雀无声,等众人都安静下来,多尔衮又问了一遍“两位可要过去”

    “”

    索尼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刚想跨出队列,却被鳌拜扯住了袖子,索尼叹了口气,终究没跨出那一步。

    多尔衮问了两遍没人回答,鹰隼般的目光扫过索尼,最终落在鳌拜身上。

    鳌拜被冻得一个激灵,只得硬着头皮跨出队列“臣随皇上一起入关。”

    多尔衮面无表情“那就是不去了”

    鳌拜额上见汗“是,不去。”

    多尔衮这才移开目光,对丹墀之下的文武百官朗声道“两个月后,圣驾入关。”

    再无人反对。

    太后的腰疼被恐惧战胜,忍不住问“两个月够吗那时疙瘩瘟能好”

    多尔衮面朝龙椅“太后放心,臣先过去看看,在皇上摆驾前至少要保证皇宫是安全的。”

    关键时刻谁也靠不住,还得靠多尔衮,太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想了想又问“你走了,朝政怎么办啊”

    这个多尔衮早已想好“臣走后,暂由英亲王阿济格和郑郡王济尔哈朗监国,太后以为如何”

    阿济格为人老实,济尔哈朗是先帝的铁杆,这俩人确实可以托付,太后点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吧。”

    多尔衮回家把他要提前入关的消息告诉了明玉,怕明玉担心并没提疙瘩瘟,只说南边千头万绪多铎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

    历史上,清朝第一个入关第一个入主紫禁城接受百官朝拜的人,并非多铎,而是多尔衮。

    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入关,多尔衮可以说煞费苦心,事态也全部按照他的计划在稳步推进。真到了收割胜利果实的那一天,多尔衮却让多铎去了。

    明玉猜多尔衮之所以没去,多半是放心不下她和福临,毕竟上次入关出了那么多超出他掌控的事。

    “好,我这就去给你收拾行装。”明玉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也可以照顾好福临,她不想在这件事上拖多尔衮的后腿。

    多尔衮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无比煎熬,一边是老婆孩子,一边是亲兄弟,可相比之下,还是多铎那边更凶险。

    崇祯吊死,李自成搅和了一顿才走,南边的朝政千头万绪比盛京要复杂得多。再加上大流行的“疙瘩瘟”,多尔衮怕多铎顶不住压力向着了东林党的道儿,更怕多铎被人算计感染疫病。

    于公于私,他都得提前过去。

    可明玉这边怎么办

    带上明玉和福临吧,怕那边疫情控制不住让他们染疫,不带吧,又怕盛京再有什么他无法预见的变故。

    上一次能成功逃脱是明玉运气好,可好运气不可能总眷顾同一个人。

    多尔衮快纠结死了,明玉却好像没事儿人一样该吃吃该睡睡。

    下了早朝多尔衮没留在皇宫处理政事,而是让人把需要批改的奏折都搬回了家,搬到了正房外间门的大炕上。他一边批改奏折,一边带娃,一边看明玉忙前忙后给他收拾行装。

    “把酱牛肉带上,对,带一整坛”明玉坐在炕沿上把屋里的奴才们指挥得团团转,一会儿搬酱牛肉,一会装腌鹿肉,还有温泉山庄刘大娘腌的萝卜条和黄瓜条

    衣服鞋子没带多少,怎么全是吃食。

    就在明玉提到大米和白面的时候,多尔衮放下朱笔,将福临抱在膝上,忍不住出言提醒“明玉,我不是督粮官,也没想抢督粮官的活儿干。”

    怎么还运上粮食了

    酱牛肉腌鹿肉他忍了,刘大娘腌的菜确实爽口,他也不介意带一点调剂伙食,可大米白面是怎么回事

    南边再怎么不堪,皇宫里也不至于没粮食吧。

    明玉回头看他“你敢吃南边宫里准备的膳食不怕他们给你下毒”

    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可多尔衮真不想带大米和白面“那你给我带一双银筷子不就行了。”

    此时明玉已经准备到水了,连水都要给他带上“银筷子只能测毒药,不是毒药怎么办”

    多尔衮一脸无语“别人要害我,不下毒药,难道下补药”

    明玉此时正在看娜塔拿来的清单,多尔衮一打岔看串行了,气得怼他“哎呀,万一是春药呢”

    多尔衮“”

    屋里服侍的“”

    明玉捂脸,想拿话岔过去,却听她儿子坐在他阿玛膝上,大声鹦鹉学舌“吞药”

    这坑娘的货

    知道明玉脸皮薄,也怕明玉一时下不来台回头找儿子的麻烦,多尔衮朝屋里服侍的摆摆手“都下去吧。”

    众人应是退下,多尔衮好脾气地跟明玉商量“你要是不放心,不如跟我一起去”

    一起去明玉没这个打算,现在正是互市最忙的时候,她走不开。

    “没什么不放心的。”明玉继续核对清单,“招蜂引蝶的男人走到哪儿都招蜂引蝶,不分美丑。长得丑的,也有孟浪之徒,长得美的,也有洁身自好之人,全凭个人自制力,看得了一时也看不了一世。”

    明玉只怕多尔衮被南边那些莺莺燕燕脏了身子,还得和离,还得争夺抚养权,怪麻烦的。

    “真不跟我一起去”多尔衮又问了一遍。

    问一百遍也没时间门,明玉轻轻“嗯”了一声,收起行装清单。

    都准备妥当了。

    多尔衮在家小东西不肯好好睡觉,总缠着他阿玛做这做那闹腾得不行。吃过午饭,明玉把多尔衮赶去了书房,这才把小东西成功哄睡。

    世界终于清静了。

    下午看了一会儿账本,达哲过来串门。

    明玉见达哲眼圈红红问她出了什么事,达哲还没说话,眼泪先掉了下来“长姐,我担心多铎,我怕他会感染瘟疫”,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