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文明破晓 > 第1003章 破晓(四)

第1003章 破晓(四)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在李润石连任发言的第2天,各国外国分析家们将打印出来的李润石连任发言中的重要内容标出来。

    “……在社会管理上,应用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管理系统能力……”

    “……全力发展移动通讯产业……”

    “……全力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到优先位置上……”

    “……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通过内部竞争与产业扶持政策,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与世界各国进行产业合作,通过产业规划的方式,让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动力,与全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建立世界宇航合作中心,稳步发展,争取完成1970年载人登月计划……”

    ……

    从1945年成为世界霸主开始,中国国家主席的发言就成为了决定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有能力析透分析彻发言内容,辅以对中国国家运营模式的深刻理解,就有很大机会找从中国发展中找到商业机会。

    20年过去了,那些有实力的工业国针对中国政策的分析团队大多经历了至少3次迭代。第1次是1948年到1950年。随着中国完成了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全球安全体系的构建,各国最初针对中国的分析团队就被专门划分出来,成立了独立的分析部门。

    第2次迭代发生在1958年到1960年。1958年,中国的个人电脑问世。搞情报工作的人员再也不用待在机房旁边进行数据分析,个人电脑让办公从集中化开始转向分散化。

    此时的世界上,中国虽然是世界霸主,但是美国,苏联两国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两国同样拥有自己的计算机产业,以及远超其他国家的网络体系。

    1960年,中国的民用网络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美国凭借着其技术实力快速跟进。不用出门就可以与各个机构和学者们交流,引发了分析团队的全面改变。

    1962年,中国主导的世界通讯委员会完成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通讯体系建设。自此,分析团队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再次大大提升,导致了分析团队的运营模式第3次迭代。

    对于1965年李润石发言的分析很快就有了第1阶段分析结果。整体上看,李润石的发言依旧立足中国国内发展。与世界合作的主要方向依旧在产业布局上。

    此时的欧美各国中,吃到中国全球产业布局最大红利的莫过于西德。西德与日本1样,都全力将本国产业与中国产业规划合作,从而争取到了1部分产业划分。

    在1945年,到过西德的欧洲人感叹,西德的废墟也许要20年才能拆干净。事实上,西德利用中国的空心水泥砖技术,将废墟变成了全新建筑材料的来源。并且利用中国的欧洲复兴计划(欧洲称其为程若凡计划)提供的资金与技术,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建成了1个全新的西德。

    由于中国主导着全球市场,获得了中国的产业规划中的1部分产业,就意味着获得了世界产业中的那1块。这使得西德与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不过20年时间,西德不仅完全从被战争摧毁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更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了西欧欧洲经济第1,欧洲经济发动机。

    所以西德的人口虽然远不如美国与苏联,但是其国内分析部门的人数并不比美国与苏联逊色。

    西德第1阶段分析报告中认为,李润石政府经过了20年的平等政策后,其根本政策上出现了转向效率优先的迹象。这种转变让西德分析部门感觉到1些忧虑。

    报告递交上去后,西德政府离开召开了会议。1950年,德国共产党在竞选中大胜,取得了过半国会议员席位,直接独立组阁。之后的15年中,传统的社会民主党虽然也曾经数次让德国共产党的国会议员人数不过半,但是西德共产党始终稳居德国第1大政党。直接导致了德国泛社会民主党左翼“投共”。

    投共的不仅是左翼。1般来说,主张“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理性”的家伙们普遍都右倾。比较了传统社会民主党与基于工人参与生产和管理的德国之后,这票右倾的家伙也投共了,给德共增加了冷酷唯物主义的底色,使得德共主导的德国政府内部会议相当理性。

    这种理性给下头部门的压力可不是1般的大。德国针对中国的分析部门根据经验,知道德国政府的内阁会议大概得开3天。这3天里,分析部门需要的不是继续加班加点,而是赶紧放松。以迎接后续的紧张工作。

    结婚的或者与家人住在1起的都赶紧去和家人相聚放松,单身狗们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放松。

    留守的人员比较悲催1些,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消遣。有人上网冲浪,看成人网站。有人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看书。

    此时中国产的彩色喷墨打印机边,两个兄弟将下载下来的成人图片打印出来。倒不是说两位单身狗已经好色到这个程度,彩色打印机本身就挺有趣,以德国的绘画氛围,美女图片反倒是更优选。

    两位的图片还没打印完,1个兄弟走到两人身边说道:“快点,我要打印本书。”

    “什么书?”两位兄弟有些疑惑。分析部门里面的打印设备就是个耗材,每天打印出来的东西都够装订十几本书。他们不解的不是这哥们为什么要打印书,而是不理解这哥们为什么要在大家合法摸鱼的时候还要打印书。

    等这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书打印出了头几页,两位兄弟已经把成人图片抛到1边,开始认真的看起了1位英国记者写的长篇报道《西德经济奇迹》。

    现在德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整个欧洲的惊叹,而这篇报道中,记者的视角很有趣。他认为西德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国在西德驻军,西德成功引进了中国的道教。

    中国驻军确保了西德的国防安全,让西德全力发展经济,而不必担心遭到外国入侵,也不用担心西德国内的右翼军国主义复苏。从普鲁士正式建立后,德意志地区就从未有这种真正的安全环境。

    引入道教,却是1种令人惊叹的成功。德国的哲学发展水平很高,这也使得德国国内的思想界早就想让基督教文化赶紧破灭。然而历史上德意志地区的宗教改革搞了那么多次,始终没办法扳倒基督教。

    直到道教在何锐的布局下全面进入德国后,局面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道教本身的结构同样有至高存在。但道教的至高存在是非人格的“道”,而不是人形的人格神。

    与上帝创造世界1样,道教中,这个世界是“道”所产生。与基督教不同的是,世界上的1切都是“道”的1部分,人类与“道”之间并不存在高下和主从关系。这使得人类不必通过“世界末日”和“最终审判”,立刻就让人类与世界的终极核心之间建立起完整的关系。进而摆脱了基督教中的上帝对人类的桎梏。

    基于内在需求,从1945年后,道教在德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很多人的确是被道教的理念所吸引,成为了道教的“居士”。更多人之所以改信道教,只是他们不愿意因为宣称自己的无神论观点而被德国传统所排斥。

    信教人口数量的巨大改变,也导致了德国传统基督教力量的变化。保守派们更加保守,开始搞起了原教旨主义。而德国思想界本就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够够的,这直接导致了原教旨的基督教势力快速式微,沦为了翼基督教长枪党之流的极右货色。

    与时俱进的基督教势力则趁机引进道教的思路,开始宗教改革。他们尝试把上帝解释为类似于“大道”的无意识体,基督耶稣则被描述为1个“激进的类共产主义改革者”。

    道教不向教众收税。德国改良版的基督教既然尝试将基督耶稣定性为“激进的类共产主义改革者”。社会主义者怎么可能收什1税呢?

    那是邪恶的教廷才会搞的事情!

    变格派认为,真正的基督教就不该收税。凡是收钱的,就该定性为“商业团体”。

    不管过去20年德国宗教怎么折腾,宗教在德国的影响力以惊人的速度在消散。德国基督教徒比例从1945年的90以上,变成了1965年的31。

    德国道教教徒在2战前最兴盛的1937年,拥有不到100人的有中国道统的正牌。到了1965年,德国在宗教信仰中的填写自己的宗教信仰为道教的人口达到了57。至于这些人信的到底是全真还是正1,又或者是其他流派,德国国内也没人在意。

    剩下大约12的人口,表示自己信佛教或者别的教派。有7的德国人口公开表示自己是唯物主义者,没有宗教信仰。

    英国记者在文章中认为,“……德国已经在过去20年中变成了1个真正的世俗化国家,宗教已经彻底失去了决定性的影响力。让德国成为了1个在社会结构上越来越像中国的国家。

    的确,德国变得更安全了,也变得更富裕了。然而德国却貌似失去了自己的传统。

    用传统换取现在的1切……这值得么?”

    在看到读后这段之前,德国青年们看的津津有味。看完最后1段,德国青年们的脸色垮了下来。但3人1时都没找出反驳的话,心中有气却说不出,3人更加不开心。

    直到1位青年冷笑道:“英国现在穷成这样,还是好好关心自己今天吃什么吧。”

    其他两位青年听到如此中肯的嘲讽,想到英国1直没有起色的经济,忍不住笑出声来。

    放松的3天1过,前去参加内阁会议的部门负责人带回来了大量任务。德国内阁认为中国政府虽然有可能要调整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倾斜度,但是还存在1种可能,那就是中国可以在保持公平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拥有极高的发展效率。

    过去2十年中,西德与日本的发展虽然令人惊叹,但两国经济增长速度依旧没能超过中国。西德与日本的经济发展之所以看上去比中国的发展更令人印象深刻,很大原因在于中国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10亿,日本现在的人口刚超过8千万,西德超过了6千万。与中国并非同1个数量级。

    任何财富分配给10亿人,都会显得微不足道。就如中国1964年钢铁总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0亿吨,但是从钢铁蓄积量计算,中国也只是刚达到了美国北方合众国各州的人均钢铁蓄积量。然而从1924年到1964年的40年中,中国生产的钢铁总量已经是过去500年中其他国家钢铁产量的总和。

    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倾向于公平的社会分配,以及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以及固定资产建设。中国走的发展道路在欧美传统经济理论中,属于降低财富流动性的模式。然而中国的经济情况却蒸蒸日上,中国家庭拥有自己房产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97。

    所以德国内阁要求分析部门进行更多有效分析,而不是轻易下结论。

    然而事情的发展依旧超出了德国方面的想象。

    1965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排出代表团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协商,开始了新1轮的产业布局,大量劳动性密集的低端产业开始加速流出中国。

    根据欧美的经验,这种产业流动本身必然会出现大规模失业的问题。为了解决就业,中国将采用中国元升值,从全球购买廉价工业品的模式。让中国从1个工业生产国变成1个金融国家。

    然而到了1966年,欧美发现事情和他们想象的完全不同。中国在过去40年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着天然的巨大优势,当最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消失,而是直接转为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更直白的说,原本大规模生产纽扣的企业转型为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纽扣的企业。原本数量巨大的劳动者,要么年龄到了后直接退休,要么就接受成年职业培训,进入大规模的手机生产企业或者电子组装线,变成了另外的产业工人。

    从正常角度来看,纽扣生产者去组装手机,需要相当规模的培训。这种培训投资巨大,从单纯的资本角度看,得不偿失。

    但中国采用倾向于公平的政策,看中的是个人发展。每1个成年人每年都要接受两个月的再教育,接受再教育期间,能拿到基本工资。

    德国搞的也是这样的制度,对这个政策的执行情况非常清楚。德国引以为傲的高素质劳动力就是靠这么投入成本培养出来的。

    在德国分布部门看来,这种变化的问题不在于中国工人,而在于中国的产业竟然在现阶段出现了全面突破。

    从1940年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通过在产业领域上的突破,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始终走在世界新技术前沿。欧洲不仅在战争领域失败,在科技与产业领域同样输给了中国。

    时间进入1968年,全世界大量资金开始转向购买中国国债。李润石看完了中国与欧洲商业研究机构发表的《对名词正本清源系列讨论》的论文后,感觉自己还是受到了1定的冲击。

    在这次讨论中,国债被定性为“寻租领域”。寻租,在中国文化里面并不是好事。

    寻租(外文名:rentseekg,又称为竞租)是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经济租)所从事的1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国债本身并不产生利润,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投入到产业或者其他国营领域中获取利润,给与购买国债的投资方以稳定的无风险利润。

    何锐早就强调,任何经营都存在风险。如果出现了无风险获利,必然存在风险转移。所以无风险利润必然导致积累的问题将在不断转移风险的过程中爆发出来。1旦爆发,就会引发1场极为深刻的危机。

    在何锐时代,这个风险名义上被何锐政府承担了,实际上被国有经济承担了。何锐去世后,这个风险被何锐留下的产业发展规划给承担了。因为李润石支持了何锐的产业发展规划,名义上是被李润石政府承担,这个风险实际上依旧是由中国政府承担。

    李润石1直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却始终做不到。中国政府无疑是当下人类社会中最强大最有承受力的组织,如果中国政府都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其他资本方更不愿意以当下很低的投资回报率来承担风险。

    搞产业发展的风险与社会主义制度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无关。如果资本主义制度能够产生更有效解决经济与产业问题的能力,就轮不到中国在全球1骑绝尘。

    这就是李润石感觉很遗憾的原因所在。何锐在用唯心主义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何锐预设了问题,并且根据其想象力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甚至在何锐死后20年,何锐生前的设想依旧能够帮助中国将产业发展风险降低到完全可以承受的水平,帮助中国高速而且有效的解决问题,

    按照这样的方式治国,肯定要出大事。

    李润石执政期间,已经竭尽全力消除党和国家领导层内部的唯心主义倾向。也通过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唯物主义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有些事情却不是李润石能够解决的,甚至不是强大的国家能够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果事情最终成功了,自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大家在事后的总结会议上分析不足,做自我检讨,被批评,甚至被惩罚。因为事情成功了,这些都能被接受。

    但是失败了呢?

    失败了就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国家层面的损失岂是个人能够承担的?

    动辄以亿来计算的投资,就完全超过了失败者们能够承担的能力。更遑论失败工作和项目所投入的时间,以及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受到的影响。

    中国在过去40多年中走过了其他工业国200年的发展阶段,并且后来居上,站在了领先世界的位置上。别的国家能够承担的失败,在中国极度压缩的发展过程中就变得不能承受。

    以中国人口的增加速度,以及中国人民不断快速提高的生活水平,中国必须维持高速发展,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

    在这种时候,别说承担经济停滞的责任,便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也是李润石都难以承担的政治责任。哪怕是何锐死而复生,也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李润石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他对此非常清楚。如果从1924年开始算,何锐也不过执政了20年。李润石的执政时间已经全面超过了何锐。

    在23年的执政经历中,李润石能够屹立不倒的重要理由,就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平均速度始终保持在9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中国人民人均拥有的财富也在不停增长。

    作为唯物主义者,李润石很清楚,经济发展1旦出了问题,人民就不能接受。

    这与是否宏大叙事无关,也与人民是否拥有牺牲精神无关。在战争中,不仅是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惊人的牺牲精神,全世界各国的人民和军队都不乏牺牲精神。

    被认为是邪恶代表的纳粹德国,在苏德战争中是优势1方。然而在战斗居于劣势的情况下,面对苏联红军优势兵力进攻的时候,绑满炸药冲入苏联红军进攻队列中自爆,是纳粹德国先搞出来的。

    各国人民不是不能接受牺牲,各国人民不能接受的是无意义的牺牲。更直白的说,人民不接受失败。

    在国家层面上,人民不接受执政党与政府的政策失败!

    李润石1直以来希望消除何锐那种唯心主义的方式在中国政府中的影响,让中华文明党以及中国政府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拥有何锐那种战无不胜的能力。

    然而与同志们1起努力了这么久,李润石依旧没能实现自己的最高期望。在何锐提供的动力被用尽之前,李润石依旧没能找出1条明确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可行性道路。

    当然,如果从政府运作角度来说,李润石有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改变现在的政策倾向,重新采用效率优先的政策。让那些被人类贪欲驱动的人群承担风险。

    如果李润石采用了这样的政策,事情可就要变回何锐之前所预言过得局面。承担风险的人自然要求获取超额利润,获取了超额利润的人则会引发思想领域的动荡,在个人追求凌驾社会价值追求的基础上,会让平等政策会变成1种可笑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李润石要做的,以及必须做的,就只有提出“正确的生活方式”。

    至少在人民彻底看透“走资派”们不可救药之前,这种混乱将持续很久。直到人民对于不公平的忍受到了极限,重新将政策推回到追求公平为主的道路上为止。

    当然,事情也未必会完全如此。如果李润石能够找到另1个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何锐作为继任者,只要风险完全可控,下1任领导者就可以如同何锐1样,冷酷的将效率优先者作为工具使用,继续推动社会快发展。在效率优先已经不是解决矛盾的优先的选项之时,进行下1次政策交接与切换。

    李润石完全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如果他这么考虑问题的话,他就不是1个唯物主义者而是1个唯心主义者了。

    1969年,李润石并没有再次参选党主席。这消息深刻的震动了世界,全世界都明白,中国又开启了1个新时代。

    1979年夏天,湖南刚结束了1场暴雨。李润石打开了窗户,看着院墙外道路上所剩无几的积水,又看着驶入他退休后住所前院的汽车。

    车停下来,走出1位身穿军装的老人。老人军服的阶级章上没有星星雨线条,交叉的松柏枝刺绣旁只有国徽图案。

    以相当有力的步伐走进李润石的客厅,李润石已经乘坐电梯从2楼到了1楼,开心的向来人打招呼,“若凡,你真是稀客。”

    程若凡看上去并不高兴,他只是点点头,将1个文件袋递给了李润石。李润石打开1看,里面有几页纸质资料,以及1个u盘。

    现在的计算机已经发展到14纳米的制成,u盘在年轻人中替代传统信息承载模式。不过李润石还是喜欢纸质书的手感,他先看完了纸质资料,才问道:“你这是想让我发言么?”

    “不全是。我只是很感叹。”程若凡有些遗憾的答道。

    “走,上楼去。”李润石没有立刻给与回答。

    李润石的电脑使用了40寸的屏幕,字体大小调整到了300,看文字内容不费力。看完了头几页,李润石停下翻页,他转头问程若凡,“这是真的么?”

    “是的。这孩子被杀了。”程若凡此时的脸色冰冷,语气也很冷。

    李润石与程若凡都见过太多的死亡,死在两个人命令下的人类数量,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类1生中亲眼见过的人都要多。

    这些年中,随着电脑网络以及移动网络的全面普及,因为网络上的言论争端而被杀人也不是没有。资料显示,遇害者本人属于这类犯罪行为的受害者。

    “你为何这么关注此事?”李润石问的很率直。

    “因为我觉得这件事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程若凡也回答的非常认真。

    李润石感觉这件事肯定有什么特别之处,否则程若凡绝不可能为1个素昧平生的人出头。而且程若凡这次明显是要拉上李润石出面,证明了此事定然不1般。

    “我得慢慢看。”李润石答道。

    程若凡点点头。李润石肯看完,就证明李润石开始重视起此事。

    “我下下楼去转转,李主席你慢慢看。”说完,程若凡转身离开了书房。

    李润石退休后的住处在长沙郊区,是很舒适的1栋房子。院子里种着1些很简单的植物,1只3花猫在院子里溜达,看到程若凡后停下巡视领地,抬头看了过来。

    这只3花猫的社牛属性明显倾向于和人类交流,随着程若凡蹲下身呼唤道:“咪咪,咪咪。”3花猫走到程若凡身边,先是蹭了蹭程若凡的手,很快就在程若凡熟练的撸猫手法下躺在程若凡手底,翻出了肚皮。

    1人1猫玩了1阵,2楼书房的窗户打开了。李润石站在窗户边对程若凡喊道:“若凡同志,麻烦你上来。”

    程若凡起身走向电梯,3花猫意犹未尽的跟在程若凡身后1起进了电梯,又跟着程若凡走进书房。等程若凡落座的时候,3花猫就坐在程若凡脚边,用身体蹭着程若凡的裤腿。

    李润石神色严肃,“这件事有调查结果么?”

    “我不知道。”程若凡神色冷峻,“我只是希望不要是我担心的那样!”

    李润石的目光不经意的掠过3花猫,又回到屏幕上。遇害者的网名叫做“3花聚顶猫”。浏览了已知的内容后来,李润石的情绪已经受到了影响,名字上的偶然巧合让李润石感觉心情更复杂了1些。

    “现阶段具体的网络个人信息资料已经出现了大规模泄露的问题了么?”李润石先从这个角度发问了。

    “我担心是更糟糕的事情。”程若凡依旧有着坚持。

    李润石点点头。看来此事需要谈1阵子才行。

    此时3花猫已经跳上了沙发,程若凡也觉得自己看上去或许太紧绷,就轻轻撸了撸身边的3花猫。3花猫发出满足的呼噜声,干脆趴在了程若凡的腿上。

    以猫咪的呼噜声为背景音,两人在夏日午后开始了交谈。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