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八零年代嫁混混 > 143. 番外四:重回水稻县 全文完……

143. 番外四:重回水稻县 全文完……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建业, 江诚,你们去问问梁燕和娟红要不要去县城转一转。” 李蓁蓁扶着小乐宁在地上学走路,又道“咱们这次回去的时间长, 能请下来假的话问问想不想一起回去。”

    小乐宁再有三天就要一岁了, 他们要回到县城大摆周岁酒席。

    因着从前小乐宁刚出生,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回县城,这次回去肯定要多停留几天。

    至少要大半个月。

    梁燕和杨娟红两个她们都已经和张建业江诚两个人定了下来。

    两家走过了定礼, 只是一群人出来旅游转一转也不会有其他人说闲话。

    双方都正在商讨婚期,结婚的日程都在今年,一群人在一起游玩,其他人不敢多嚼舌根。

    李蓁蓁让张建业和江诚两个人去问问,他们在一起之后, 就没有什么时间出去玩过。

    双方都忙, 梁燕是个医生, 早出晚归, 张建业更是天天都要在工厂。

    杨娟红和江诚还好,在学校总会遇到的。

    不过忙碌起来的时候,他们同在一所学校,半个月见不到面也是常有的事情。

    这次回县城半个月,李蓁蓁想不如大家就当做旅游了。

    办完小乐宁的周岁宴, 他们再去其他地方转一转。

    去不去都询问一下她们两人的想法, 大半个月的时间, 能在一起见面就多见见。

    “嘿嘿,嫂子,我早就问过了,假都提前请好了。” 张建业嘿嘿笑两声。

    他可不是江诚,方方面面他都想到了。

    李蓁蓁叮嘱江诚去问一声。

    去不去都行, 他们县城院子大,房间也多,都住得开。

    江诚在见到杨娟红的第一时间就问了,当时杨教授杨夫人都在场。

    也一并询问自己能不能去,杨教授和江诚大学四年的相处,早已经清楚对方的底细。

    他知道江诚从小县城出来,参加了四次高考,也知道江诚自己和两个哥哥来海城打拼。

    自己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自力更生。

    关于水稻县的故事,他们夫妻两个听了许多。

    江诚前一十多年的喜怒哀乐都是围绕着水稻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杨教授夫妻两个,想要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县城,什么样的街坊邻居养出了这样优秀的几个孩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从县城走出去,在县城需要他们的时候,回来施以援手。

    这是许多商人都做不到的。

    年少时街坊邻居给予的恩情让几个人一致记到了现在。

    这几个年轻人,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

    杨教授夫妻两个想要去看看这样温暖的县城。

    在江诚开口询问的时候,他们拍板决定也要跟着一起回去。

    于是一行九个人,浩浩荡荡从海城回到了县城。

    人多带着的东西也多,中间跟着的还有江诚的岳父岳母,回去不能再乘坐拥挤嘈杂的火车。

    九个人开着车刚到县城,路上已经看见好些个街坊,透过车窗看见车里的人都在热情打招呼。

    “还真是热情啊。” 杨教授感叹道。

    虽说他不认识那些打招呼的街坊邻居,但是并不妨碍他热情回应。

    杨夫人趴在窗户口说“是啊,不是距离家里还有很远的路,我都想要下去和大家一起走路了。”

    前方正在开车的张建业闻言,笑眯眯说“马上啦,叔叔阿姨别着急,到了长兴街道咱们就下来走一走。”

    车子没办法直接开进胡同里,只能停在外边。

    他们待会儿早些停车,多走几步路回去。

    九个人一共坐了两辆车,一大一小。

    谢言之开在最前方的第一辆车,他最先停下,张建业随着也停靠在旁边。

    刚停好车,四周的街坊便围了上来。

    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这会儿都还在上班,只有他们空闲下来。

    大家从刘大爷那里得到谢言之几个人要回来的消息,都早早等在外边。

    不少人手上还拿着毛线团,一边等人一边钩织小饰品。

    “哎哟,这是小乐宁吧,真是可爱。”

    “两位新媳妇儿也漂亮。”

    刚下车,大家七嘴八舌夸奖几个人。

    张建业一手提行李,一手牵着梁燕,扬声喊“大爷大妈们,喊早了,现在都还是未婚妻,到时候办婚礼,谁也别想逃掉份子钱。”

    他笑着打岔。

    还没有结婚,不能够让人喊梁燕和杨娟红两个人为新媳妇儿,于理不合。

    知道大家没有恶意,可是大庭广众之下,还是说清楚比较好。

    “蓁蓁,我能不能抱抱小乐宁。”

    李蓁蓁身侧的一位大妈开口询问。

    “当然可以。” 李蓁蓁说完,低头看向自己怀里“乐宁,让奶奶抱抱你好不好。”

    小乐宁不怕生人,哪怕不是很理解妈妈说的话,也还是听懂了抱抱两个字。

    听见这两个字,她就会伸开藕节似的小胳膊,眨巴着大眼睛,作出抱抱的动作。

    嘴巴里还吐字不清的重复“抱抱”两个字。

    李蓁蓁把小乐宁递了过去,自己的胳膊也轻松了一会儿。

    本来小乐宁是可以自己走路的,人太多,她个子太小,晃晃悠悠的走路不稳当,李蓁蓁还是放心不下。

    不用抱着孩子,李蓁蓁接过了谢言之手上的一些行李。

    四周聚集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热情说要帮助自己搬运行李,也只有同龄的杨教授夫妻两个递了一两个轻松的行李过去。

    杨教授从进来水稻县就在观察,观察这里和其他地方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街道上出现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

    这不是什么坏事情,这是好事儿。

    没有年轻人意味着都在上班,应该在上班的年纪和时间都在上班。

    不会有哪个年轻人坐在家里,走在大街上四处闲逛。

    这可不是一般县城能够达到的水平,尤其是前两年的下岗浪潮,谢言之他们能帮忙到这一步,属实不容易。

    年轻人都有工作能赚钱,老年人能够放心在街上休息闲逛,幸福生活的指数蹭蹭的上涨。

    不是一般县城能够达到的。

    从外边进来的时候,杨教授也看到了建立在县城外面的工厂。

    规模很大,内部据说也是相当不错。

    他想有时间他也可以去里边看看,看一看内部环境是不是有江诚说的那样好。

    江诚当然不会骗他,但是他还是想要亲眼看一看。

    在人群的簇拥下,杨教授夫妻两个先来到了谢言之家里。

    吃饭的话大家决定还是在一起,不是在谢言之家里就是在刘大爷家里,他们两家桌子大,合起来可以坐下这么一大家子。

    街坊邻居们帮着收拾了院子,然后就离开不打扰几个人了。

    收拾收拾已经到了晚上,李蓁蓁在家里收拾床铺,小平安和大狼狗看着小乐宁。

    谢言之和刘大爷一起去找了长兴街道上承包宴席的人家里去,再商定商定周岁宴怎么办。

    之前周岁宴是让刘大爷先预定下来的。

    周岁宴婚宴这些都需要提前预定。

    人家大师傅都是很忙的。

    不早点儿预定根本排不上。

    刘大爷只是先预定了下来,定好了周岁宴的时间,让大师傅将那两天的时间腾出来,防止冲突。

    这次谢言之再去是要定菜品的。

    家里生活条件好了,他家宝贝闺女满月酒都没有办,只办这次周岁宴,菜品一定要好。

    保证让大家吃好喝好,绝对不能差。

    接下来的时间,谢言之去巡查工厂,监督大师傅选菜,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到了周岁宴这天,街坊邻居早早到来,来的时候都抬着家里的桌椅板凳。

    街道上办宴席都是互相借街坊邻居家里的桌椅板凳,用完了再还回去,都是相互的。

    来的人非常多。

    从谢家院子里到外边的整条胡同,放满了桌子。

    大家都封了红包拿着礼物到来。

    来的人比谢言之预期的还要多,他多备出来的五桌子菜全部都用上了。

    有些哪怕是不吃饭也要来看看,都是来感谢几个人的。

    当时那场下岗浪潮,拍死了多少家庭,谢言之和李蓁蓁就挽救了多少家庭。

    他们是一定要来的。

    来参加周岁宴的一批又一批人,吃饭不吃饭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亲口对几个人说声感谢。

    一声真诚的感谢,他们说了许多遍。

    每当自家生活条件又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就会想起来谢言之他们的帮助。

    能够有现在的生活全靠谢言之他们当年伸出的援助之手。

    杨教授坐在谢家院子里,看着一批又一批人端着杯子来敬谢言之张建业和江诚三个人。

    李蓁蓁的身边倒是没人敬水,他们不喝酒,杯子里全部都是饮料。

    杨教授接下来又跟着谢言之三人去工厂看了看,看几个人平时的工作内容。

    真的是听千百遍不如自己亲眼看一遍。

    他听说几人工作辛苦,听的时候揪心,看到的时候更加揪心。

    三个人什么都做,从工厂里最基础的清理木材到最辛苦的扒房子。

    什么都干。

    那都是真刀真枪的实干,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

    他亲眼看着几个人拿着铁锹和大锤在那里砸墙铲石头。

    杨教授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他也感受到了水稻县热闹的氛围和街坊邻居的热情。

    他甚至是在大树下聊天的时候套取大家的话。

    从言谈中了解江诚那些年的过往。

    他的眼神中不自觉带上了心疼。

    又听到老乡继续说“那三个孩子,不,是那四个孩子,没有一个生活的容易。”

    “都是好孩子,发达了还记着县城里的我们。我们也没有帮多大忙,真正帮忙的也不过是一两件事,却一直被他们记在心中。”

    “过去的那些不好的是半分都没有往心里去。”

    有人长叹附和“唉,咱们可要记着那些,不能再忘记。”

    “是呀,要记住咱们当初怎么对待那几个孩子的,现在那几个孩子又是怎么对待咱们的。”

    杨教授的思绪逐渐飘远,在几位老乡的口中飘去了十几年前。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