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 32. 梦回 世事一场大梦

32. 梦回 世事一场大梦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昨日夜里发起了高热, 加之几日水米未进,苏轼有一种时日无多的预感,强撑着坐起给弟弟苏辙留了遗书“即死, 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他幼年时听一个老道士说,人在临死的时候,此生的经历会像走马灯一样在眼前闪现。当时的他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这老道士自己又没死过, 哪能空口白牙愚弄世人。

    可没想到此次写罢撂笔, 整个人便陷入了光怪陆离的梦中世界。

    像是被一团轻柔的云托起, 穿越崇山峻岭, 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

    眼前的迷雾散去,苏轼看清了周围景致,这是眉州老家父亲的书房“南轩”。书房里有一高一低两张书案, 低的那张书案前坐了一个正在埋头温书的小童,只是这小童的注意力明显不怎么集中, 总是时不时抬头皱眉看向窗外, 复又将视线转回书页上。

    即便隔了四十年未见, 苏轼也一眼认出了这是弟弟小时候, 只是怎么书房里只有弟弟一人, 自己这个时候去哪里了

    未几, 门外跑进来一个满头大汗的孩童,身形看着要比屋内的弟弟硬朗挺拔一些,一阵风似地朝着书案奔去“阿同, 我今日和邻家二虎子吵架吵赢了,他灰溜溜地将偷来的鸟蛋全部送回了鸟巢,你是没看见, 他那吃瘪的样子可有意思了”

    苏辙年幼时身体虚弱,并不喜欢像哥哥一样精力旺盛地四处跑跳,但闻言还是笑着回道“这样说来哥你今天又做了一件好事,娘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苏轼骄傲地点点头,只是看到弟弟手中的书后脸色大变,提手拍上脑门,忍不住哀嚎“完了完了,父亲他今天是不是要抽查战国策,我还没背会”

    年幼的苏辙因为常年不出门的缘故肤色比苏轼白了一个度,如今姿势板正地坐在案前,越发像个让人想揉一把的糯米团子。

    此刻,糯米团子故作老成地开了口“哥你放心,方才我已经将父亲可能抽查的部分背熟了,一会儿我就站在父亲身后,你记得看我嘴型。”

    “阿同,我的好阿同,没有你为兄可怎么活”童年时期的苏轼给了弟弟一个感激的熊抱。

    123老苏坑弟弟的属性,原来从小就开始发育了

    柳树发芽这样的弟弟给我来一打好嘛,太乖太可爱

    在梦中旁观了这一幕的老年苏轼已经想不起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也可能是小时候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他便淡忘了,只记得兄弟俩没少靠这种法子在父亲的抽查中蒙混过关。

    当时只道是寻常,往日里觉得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历尽千帆后回看,却发现那时无忧无虑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恬静美好的岁月。

    天幕外,有文人对苏轼幼年时这种行为感到不满“读书本就讲究一个勤字,这等偷懒打滑的行为,岂不是要教坏了以后的读书人”

    “兄台你这就不对了,那苏子瞻平日里抄书八遍,该用功时比你我中的任何一人都要用功,这不过是小儿心性不稳时的童真童趣,你又何必斤斤计较”

    “话说这苏轼也真是天赋异禀,这样的情况下才气还要比弟弟苏辙出色许多。”士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道。

    这话被另一个人急忙打住“这话可千万不能说,没听天幕说他认为弟弟才华天下第一,你这要是传到他耳朵里,他不得写文章骂死你”

    天幕上,幼年时期的苏轼爱领着弟弟玩文字游戏,找几个同伴围坐在一起,每人说一两句诗,从而拼凑成一首完整的诗篇。

    “庭松偃仰如醉”、

    “夏雨凄凉似秋”

    苏轼“有客高吟拥鼻。”

    年龄最小的苏辙呆了呆,情急之下胡乱抛出一句来“无人共吃馒头”

    苏轼哈哈大笑“阿同,你这句接的狗屁不通哈哈哈,今晚就让阿娘给你蒸馒头,我与你共吃”

    “原来此行自己竟是个梦中的看客。”年迈的苏轼旁观着兄友弟恭其乐融融的场面,陡然生出许多不该有的羡慕来。

    只是还未等他看够,画面一转,他看到青年的自己和父亲弟弟乘舟北上,一路豪情满怀,立志要在汴京闯出一番天地来,而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愿,科举中他和弟弟一路青云直上,一时间成为了京城里的红人。

    父亲苏洵一辈子求取功名却屡屡落选,见两个儿子轻轻松松摘下进士,一时间感慨万千。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梦中的情景在此刻再次发生了变化,苏轼细看,自己骑着高头大马,旁边是好友马梦得,这应当是自己第一次到凤翔做官的场景,也是第一次和弟弟分开。

    画面中的苏轼见弟弟衣着单薄,耐心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和父亲,说罢见弟弟仍旧一脸不舍,不由地提笔写诗赠予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子由你看呐,这人生就像飞鸿在雪地里留下的一个爪印,我们到处为了功名奔走,最后等到雪化天晴,会发现这些经历就像雪泥鸿爪一样被拂去。所以不要为分别哀伤了,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当下吧

    当六十多岁的苏轼回过头来去看自己二十多岁时留下的诗,不由地好笑,那个时候的自己原来早就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只是可惜写诗的人并未按照诗中的道理去践行人生。

    最令苏轼意外的是,他在这场梦里见到了自己的发妻王弗。

    彼时妻子红颜如昨,经常与他一起挑灯共读,少年夫妻,一路和他从蜀中山间走到汴京的显赫地。

    可不久后,便只剩下了一具冰冷的棺木,任他扶着回到眉州归葬。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当夫妻阴阳相隔十年后,他写下了这首悼亡诗。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压抑思念了,可当年相濡以沫的时光,又怎是那么容易忘怀的曾经的回忆一旦被勾起,便像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压抑了十余载的感情倾泻而出,连当事人都恍惚,原来,自己从未忘记。

    仕途波折,有多少次他想要去妻子的坟前诉说一下内心的苦楚,但却和那座孤零零的坟墓相隔千里。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等到二人在梦里相见,她依旧青春正好,而他却两鬓斑白。他自惭形秽,想必这副样子妻子一定不认得自己了,可抬头去看时,却见坐在窗边的妻子早已眼含热泪。原来当思念积攒到了一定的深度,再次重逢时,所有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此情此景,夫妻在梦中对望,已经不需要多余的言语。

    这首诗是苏轼当初在密州时留下的。想必时隔十年,能够在梦里见到妻子,他一定有再次重逢的喜悦,有这么多年仕途不顺的委屈,也许还有曾经让妻子跟着自己奔波的愧疚,但千百种情绪都抵不过无法诉说的思念,只能祈求这个梦再长一点,让他晚些醒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他猜想,眉州埋骨地松树茂密,月光凄凉,妻子也一定在为这种天人永隔柔肠寸断。

    天幕外,当读到这首动情的悼亡诗时,无数对平凡的夫妻都为之叹惋。

    王弗本人心神大恸,也是不住地以手帕拭泪。

    青年苏轼捏紧了王弗的手,眼底湿润“阿弗,此生定不重蹈天人永隔之悲”

    接下来的梦确实如走马观花,苏轼看到自己在杭州的湖边放生,喝醉后索性在船上一醉不起。

    登上密州超然台,心胸开阔,高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乌台诗案,狼狈如犬,朝廷为他的生死吵个不休

    黄州东坡山路崎岖,他拄拐高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有声名赫赫的得意,也有登高跌重时的凄惨,朋友来了又走,不变的,只有他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始终未被官场玷污的正气。

    梦的最后,居然是惠州和儋州的老百姓来给他送行“苏先生好走,此行定能得到成仙。”

    苏轼微笑摆手“我不成仙,我做个凡夫俗子,就十分自在满足。”

    世事一场大梦。

    原来自己的一生这般精彩离奇。

    病榻上的苏轼睁开了眼,看向在一旁偷偷抹眼泪的三个儿子“我这一生,无悲无喜,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应当不会坠入地狱的。如今我没有遗憾没有怨恨,这么走就很满足了,你们不要哭,让我静悄悄地走。”

    说完这句,天幕上的苏东坡陷入了永远的沉睡。,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