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 46. 辛弃疾(三) 栏杆拍遍

46. 辛弃疾(三) 栏杆拍遍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南宋临安, 朝堂之上,赵构看了眼被五花大绑出气多进气少的张安国, 又看了眼腰背直挺面沉如水的辛弃疾, 再次不可置信地确认了一遍“你带了多少人”

    辛弃疾答“五十。”

    赵构沉默半晌,又再次问道“五十人入金军营帐你不仅活着回来了,还抓了叛军首领”

    辛弃疾点头, 显然面前这个君主是不太懂军事的样子,略加思索,辛弃疾补充“是带了五十精锐, 放到战场上皆可以以一敌百的那种精锐。”

    即便辛弃疾如此解释,赵构内心还是大惊那可是有五万金兵驻扎的大营啊带了区区五十人就敢生闯, 他一时不知道该赞眼前这青年人英勇无畏还是叹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123怂构, 被你辛爷爷惊呆了吧, 要我说你就把皇位让出来吧,让给有能力的人来做

    丐帮帮主收起你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吧完颜构, 简直没眼看

    喵呜楼上实话说,这种世面我也没见过

    明意的声音此刻在天幕上响起“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后来曾写过一首鹧鸪天来描写当年的战场盛况,“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两句写的就是自己带兵对着敌军万箭齐发时的壮观景象, 但辛弃疾此时年少气盛, 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戎马生涯也就止步于此了,这次夜袭敌军营帐也变成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

    天幕外,听到这个消息的朝臣们又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他们还以为辛弃疾还朝,接下来便是重整旗鼓,带着大宋兵马杀回去光复盛世,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武学奇才也未能救得了大宋可悲可叹

    天幕上,辛弃疾押回了叛军张安国,按照原本和宋高宗的商定,应当由他领一批军队与朝中有识之士共同筹谋抗金大计。

    但北归的辛弃疾从小学的是侠义正道,并不懂南宋朝廷的弯弯绕绕,也不懂宋高宗赵构那养鱼都不够的度量。

    自南宋创建以来,不乏有北地的臣子陆续回归,辛弃疾原先不知道的是,这些北归的臣子们清一色地被朝中的士大夫们排挤,私下里被编排曾经侍奉二主,并不会被同僚真心接待。

    即便是刚刚打了一场震惊四座的漂亮仗,辛弃疾也没有逃脱“北归客”被冷落排挤的命运。虽然不理解,但辛弃疾一开始并不当做一回事,他的目标是收复故土击退金朝,梦想着有朝一日待江山一统后便与冲锋陷阵的弟兄们一道回到老家饮酒舞剑快意人生,他并无心于朝堂仕宦生活,自然不在意这些朝臣对自己的冷待。

    但令辛弃疾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本还对抗金事业表示支持的宋高宗却好像一夜之间换了一副脸色。当他以为自己下一步会被任命杀回北方时,赵构轻飘飘地封了他一个江阴签判的小官,绝口不提原先的抗金大计。

    辛弃疾像是被当头泼了盆冷水,一时间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

    辛弃疾不懂,天幕外的这帮官场老油条可是心里跟明镜似的。赵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众人心里都有数,自本朝创立以来,每一个手中掌握兵权的武将都无一幸免受君主忌惮,那天幕上的辛弃疾少年英武,在义军当中威望颇高,赵构在南宋皇位坐的本就不稳,怎会安心容下这样一匹猛虎

    赵构忌惮武将比起他的祖宗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何况这个时候朝中乃主和派占上风,赵构本人也倾向于议和,所以即便知道辛弃疾在领兵打仗方面才华过人,赵构还是封了他个毫无职权的小官将人远远地冷落在一旁。

    天幕上,赴江阴任职的青年辛弃疾虽然觉得憋屈,但还是忍了忍咽下了这口气。思来想去,南宋的朝廷有自己的一套处事规则,既然风气如此,辛弃疾决定要顺应这种规则,等到自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再重整旗鼓施展抱负。

    南宋人重视词赋,他又不是不会写辛弃疾提笔,以词为投名状,接连写下多首出色的词呈给自己的上司们。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青山想要同高雅的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朝着您的方向赶来。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然而烟雾笼罩,它们始终不能到达您的跟前。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司叶衡升任宰相的时候为他作的,词的上阙将叶衡赞为高人,而自己是青山中的一座。青山始终来不到高人面前,恰如自己这么多年始终无处施展抱负,一句“望来终不来”,多少殷切报国的志向、多少无奈心酸尽藏于其中。

    天幕外苏辙最先出声“这句青山欲共高人语用的是家兄的典故,当年兄长在越州,有青山偃蹇如高人的字句留下。”

    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一瞬,到了辛弃疾的时代,昔日名动京华的苏子瞻恐怕早就成一抔黄土了,但其诗文却依旧能供后人借鉴抒怀,这是一种幸福,亦是对人不能长生最大的慰藉。

    苏轼本人亦是受到触动,毫不吝啬对后辈的夸奖“这位姓辛的小子不仅武艺过人,在文采上也非同一般”

    就在辛弃疾任江阴签判的时候,宋高宗赵构退了位,坊间传闻当年金兵入侵赵构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于是宋朝的皇位在历经了十次变迁后,终于又回到了赵匡胤的后人手里。此次继位的宋孝宗赵昚就是赵匡胤的第七世孙。赵昚即位第二个月便召回了主战派的老臣,并且下诏为岳飞平反,积极备战准备北伐。

    高太后我赵家到底是怎么生出这么个玩意儿的这么不禁吓

    一旁的大臣们抹了抹额上的细汗,噤声不言,思索着现在全天下都知道赵家皇帝被敌军吓得不举了,以后可怎么去挽回皇室的威严和颜面

    赵昚总体来说还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从他执政初期大肆任用主战派官员、重视提拔武将可以看出一开始他还是有抗金的理想的,只是他即位初便急匆匆地召回老将张浚商讨北伐,军事上过于仓促,宋朝的将领到了战场上还在争权闹不和,隆兴北伐不出所料以失败收场。

    天幕上,北伐准备之初,辛弃疾曾多次上书请求张浚的召见,并对抗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张浚并未将一个小小的签判放在眼里,遂将此人置之不理。

    辛弃疾屡次碰壁,像一只本该翱翔的雄鹰硬生生地被关在了笼子里套上枷锁,然而这并不能阻挡他抗金的热情。二十六岁这年,辛弃疾将美芹十论呈上朝廷,这部惊艳世人的兵书让宋孝宗发现了这个原本被忽视的人才。

    辛弃疾在书中否定了主和派“南宋地势无法北攻”的论断,提出抗金非一日之计,必须先厉兵秣马做好完全的准备,待金人懈怠放松,出其不意直捣黄龙。

    也是因为这样这封兵书,辛弃疾受到了宋孝宗的召见。

    延和殿上,时年三十一岁的辛弃疾面色坦然、字字铿锵,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南宋这么多年来存在的弊端,也将自己心中的抗金主张一口气倒了个干净。不去管天子心中到底作何主张,也不去管朝堂众臣五彩纷呈的表情,只是一股脑说个痛快,说尽这么多年的不平气

    宋孝宗不是个昏庸的君主,他有心重用这个人才,只是隆兴北伐以后朝中内外政策都转向平稳,一时之间断不足以支持辛弃疾大张旗鼓发动第二次练兵,便只好给辛弃疾升官,让他到建康、临安这样的政治核心做官。

    建康赏心亭,举目四望烟柳繁华,商旅行人不绝如缕,一派安宁景象里,辛弃疾觉得自己像个异类。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秋色茫茫,水天一色,无边无际。极目远眺,那群山好似女人头上的玉簪螺髻,只会勾起我对山河破碎的忧愁与哀伤。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夕阳西下,孤雁哀鸣。辛弃疾取出宝刀看了又看,却只能失落地将其收起。而后,把赏心亭的栏杆拍遍,也无人知道他此刻的心绪。

    许是天幕上的人过于失意,也或许是那人吟诵出的字句过于伤感无奈,天幕外的文人都不禁为之轻叹。

    “这人称自己为江南游子,是不是此刻在思乡啊”

    “栏杆拍遍此句甚妙,此人文采可与东坡并肩”

    “我还是第一次见有人将吴钩这种宝刀写的这么悲凉。”

    “即便是宝刀又如何,将一把宝刀放在匣子里当摆样,这刀再珍贵也会泯然于世。”,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