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 224. 第 224 章 番外四

224. 第 224 章 番外四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恢复高考的三十年后。

    曾经下乡到双山公社的知青们一直没断了联系, 早在很多年前,就说过要聚齐人,再重走一遍当年的路, 忆一忆旧时的光荣与梦想。

    但一直到今年, 才凑齐人。

    他们从各地赶到省城,又一同订了火车票,打算从省城一路按照当年下乡的路线,到曾经的双山公社, 现在的县级市双山市。

    他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位居高位、功成名就,可他们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也都成为了各自岗位的中坚力量。

    几十岁的人,有的甚至头发花白了, 一上火车, 就像是当年初见时一样,互相询问对方打哪儿来,交换徽章, 激情澎湃地发表各自的下乡宣言。

    当然, 也有人戳穿。

    “我可记得你,挺大个男同志,躲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呢。”

    “你当时扎个麻花辫,傲得很。”

    “我也记仇呢,咱们在火车上约好了到地方互相照顾, 你倒好, 一有事儿躲得比泥鳅都滑溜。”

    还有他跟她偷偷处过对象, 黄了;

    他跟他干过架;

    他看某某知青不顺眼,偷偷往碗里撒过土

    当年很了不得或者藏在心里的事情,如今都说了出来, 大家气骂几句,又露出怀念之色。竟然也有几分武侠小说里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释然和洒脱。

    他们高谈论阔,回忆起当年的种种,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激情。

    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也是那片黑土地和黑土地上人们的热忱留在他们记忆里的色彩。

    这样一群人,坐在绿皮车厢里,无论如何也低调不了。

    左右两个车厢还有本车厢的年轻乘务员悄悄站到车厢交界处,听着他们数往昔过往,目露好奇。

    忽地,有人遗憾道“可惜赵主任和傅知青来不了。”

    他们其实最想见的,还是赵柯。

    八八年,那时候的双山县刚升为县级市,还划了个县归入到市里,赵柯就调走了。

    她官职隔几年就会变,所以赵村儿大队的知青们提起她,还是习惯叫“赵主任”,其他大队也这样。

    方才说话的人看向车厢中段,“刘知青,你之前不是说赵主任有可能有空吗咱们好些人可都是为了赵主任来的。”

    车厢中段,赵村儿大队的知青们坐在一起,连胡和志也来了,还有赵芳芳。

    她考了三年,终于考了出去,两个人的婚姻也就维持了下来,如今也算是白头偕老。

    他们联系聚会的时候,每个大队的知青都有一个联络代表,刘兴学是赵村儿大队的知青代表,回答道“赵主任调任到新岗位,临时改变行程匆忙过去熟悉工作,确实抽不开身。”

    他顺便说了赵柯如今的职位,已经过了公示期,不是秘密。

    大伙儿一听,惊喜“又升了赵主任不愧是赵主任。”

    车厢交界处,乘务员惊讶地对视,小声嘀咕起来。

    有人又好奇地打听起来“赵主任结婚了吗”

    刘兴学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拒绝回答“这是赵主任隐私,就别打听了。”

    苏丽梅跟庄兰这么些年感情仍然很不错,了解得更多一点。

    赵柯和傅杭确实在一起了,具体什么时间在一起,没人知道,可能是在傅杭从国外回来之后,也可能更晚,因为两个人这么多年都异地,他们具体的感情状况,外人很难了解,连他们各自的亲人都不太清楚。

    苏丽梅道“赵主任的人生价值,不是因婚姻来衡量的。”

    大伙儿也都是上了年纪,有些身份的人士,听到他们的话,立马便意识到这种询问确实不合适,立马便收了这没什么意义的好奇心。

    不知道谁起的头,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朗诵起来

    “我是青年,是朝阳,我不惧怕黑夜”

    “我是青年,是骏马,我不惧怕险阻”

    “我是青年,是磐石,我不惧怕岁月的侵蚀”

    “我是青年,是大海,我不惧怕汹涌的浪涛”

    “我是青年风雪刺骨,热血难凉”

    “青年有为,长风破浪”

    两边车厢的乘客也都听到了朗诵声,不知所以,回头张望,交头接耳。

    当地的电视台记者得到风声,早早在火车站等候,想要拍摄采访。

    曾经的知青们并没有拒绝拍摄,但他们更迫切地希望早一点到他们曾经挥洒汗水和热血的土地上去,不希望采访耽误他们的行程。

    电视台记者当然没有意见,安静地跟在一群老知青们身边拍摄画面。

    曾经的双山公社,如今的双山市已经高楼林立,但一轴双城,老城区仍然保留了双山公社旧时的老建筑,且维护得很好,如今已经成了旅游地标,充满了老城的烟火气。

    而且,某些特定的地方,还有立牌和改建前的照片,供人回忆。

    不止老城区,曾经的大队如今的乡镇,也因为各具特色的房屋和北方野趣、雪景招待着四方游客。

    同时,因为有足够多的工作、生存机会,因为足够有人情味儿,这里留住了更多的孩子,他们走出去,越远越想念,依然会回来。

    这座城市,便依然散发着生机。

    老知青们每到一个熟悉的地方,便停下脚步,互相说起当年在这里发生过的事儿,甚至说到激动落泪。

    摄像机全都记录下来。

    他们也见到了许多熟悉的人,尝到了熟悉的味道。

    是的,他们终于终于回到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赵柯搭得晚班飞机。

    下午临时收拾了一些行李,其他的行李都过几日送到新的城市,唯有两个箱子,一个换洗衣物的行李箱,一个装满信件的行李箱,她和司机随身带上了飞机。

    她很早之前就近视了,鼻梁上戴着一副朴素的框架眼镜,即便没在工作中,身上也穿着稍微正式的套装。

    飞机起飞后,赵柯便习惯性地从包里拿出未看完的书,一封已经开封的信封,掉在小桌板。

    这是傅杭最新寄给她的信,这么多年过去,已经有了更方便联络的手机,他还是喜欢写信。

    赵柯记性很好,傅杭寄给她的信,有一些她拍了照片保存在手机中,时不时就翻看几眼,几乎能背下来。

    傅杭国外留学期间的信

    我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到了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周围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我并不自卑,但我在留学的学校,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

    他们不让留学生们接触精尖技术,他们问我“傅,你们懂什么叫科技吗”他们不允许我们靠近,嘲讽和嗤笑,让我倍感耻辱,也更加不甘,我不希望我的国家我的民族被人如此轻视。

    我组织起一批有爱国之心的同学,我们互相鼓励,都以学得技术,报效国家为己任。

    我们的国家还很弱小,每当我有懈怠的时候,便会羞愧,我们不能让祖国蒙羞,所以得昼夜不休,孜孜不倦。

    我想,如果没有下乡的几年时光,我没有机会来到这里,即便来了,也很可能会受到巨大的打击。但现在,我们都卯着一股劲儿,我们一定会突破科技的壁垒,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

    六年后,傅杭回国后的信

    我进了研究所,带队研发的老师是一位很伟大的女士。

    科研是极其艰难枯燥的,无数次的失败,我们整个团队的战友们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煎熬,艰难前行。

    前路是黑暗的,我们不知道方向是否正确,但我们都不会放弃。

    我们尽量抱有希望,其实我们一直在进步,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这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方向错误,实验失败了。

    第三年了,依然失败。

    我又想起了下乡的日子,我又想起了你,如果有机会来出差到彼此的城市,我们见见,好吗

    第五年了,有了新的突破,同事们兴奋地像是孩子,然后有人哭了,我没哭,我想有机会,跟你分享。

    十年我们成功了我们取得了极端性的胜利,我们的成果还在国外获了奖赵柯,我太高兴了我要第一时间跟你分享。

    转过年,傅杭的信

    研究再次遇到了瓶颈,我的同事一连好几日睡不着,有人晕倒在了实验室,老师也生病了,被我们逼着去医院,但她在病床上还惦记着研究。

    我们很担心,没有好的身体,怎么能继续做好科研可如果是我,是其他同事,我们也会和老师一样。不过你放心,我一直在积极地锻炼身体,保证好状态继续奋战在科研一线,尽早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才不辜负老师的心血和国家的投入。

    第一期科研成果面世了,但差距还很远,我们很开心,但还不能懈怠。

    十五年,重大成果赵柯,曙光出现了

    而赵柯手上的这封,傅杭说,他们的科研工作虽然艰难,但在稳步进行,并且他们会继续努力下去,无论是一个十年,还是两个十年

    这些信件,是傅杭的心路历程,是傅杭以及和他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们的决心,也在鼓励着赵柯。

    他们从来都不是踽踽独行,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挥洒着光和热,他们走在不同的道路上,精神也是相通的。

    赵柯看向飞机窗外,从空中俯视地面。

    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飞机航线所到之处,灯火绵延万里,熠熠生辉,生生不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