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元朝。
第一次从天幕中听到有人问起关于元朝的问题, 所有人不由得都竖起了耳朵。
尤其是忽必烈。
天幕在第一次出现时,曾说起过京杭大运河, 而忽必烈在回放时, 发现弹幕上密密麻麻地都在为他叫屈,说明明京杭大运河是他开凿的,和杨广没有半分钱关系。
但至此一次。
后来就甚少出现有关于元朝的东西了。无论是天幕,亦或是弹幕上。
所以这次的“沈万山”相关, 务必是要好好听上一听, 过后再细细地看一看弹幕的。
你是懂挑选对照组的。毕竟沈万山家, 也算是个大家族了
但是怎么说呢, 沈家也就比李广家好上那么一点吧
说实话,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家, 抛开几个二世而亡的帝室, 也没其他的了。
秦朝。
嬴政蓦地冷笑了一声, 无需怀疑, 天幕说的就是他了。
秦国数代君王不遗余力地开疆扩土、主导新政、实行变法, 这才有了大秦之崛起, 可这些艰辛并不为后世所知, 反倒是将一个胡亥时时刻刻挂在嘴边。
悲乎哀哉
“胡亥这几日如何了”嬴政看向扶苏, 目光锐利地问道。
“昨日已收到蒙将军的消息,胡亥已抵达上郡,近日想来正在修筑万里长城。”扶苏眼神闪烁几许后, 选择了最为简明扼要的方式。
他并未将胡亥的呼天喊地, 忏悔求饶说出来。
扶苏知道, 即便阿父知晓了,也未必会心软赦免胡亥,但扶苏方才听天幕说完司马迁编纂史记的笔法, 也从此前的弹幕中知道阿父在后世诸朝时背负的残暴之名。
是以,扶苏不想去赌。
他宁可是自己担负上一个隐瞒不报的名声,也不想再让阿父背负上任何一点不好的东西。
西汉。
李广的老脸再次一红,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好名声的,但自家的名声,看似褒,实则贬。
更是莫名陷入了因为孙儿同史官交好,故而才会被偏私的质疑中。
这是李广极其不愿意接受的,仅次于孙儿将来会投降单于,甚至娶了单于女儿一事。
尤其是天幕的表述,竟还将李家和暴秦暴隋搁在一起,这让李广眼前一阵发黑。
“这、这请陛下恕罪啊”李广老泪纵横。
刘彻不由得眼角一抽,倍感头疼,他在心里连连叹气,向天幕祈愿,希望在他将李家人打发出宫以前,天幕可以换别人说道说道。
隋朝。
杨坚感觉丢脸至极。
一想到今日才因为天幕,而放松了对儿孙们的课业,心中顿时警惕。
“去将李纲等人叫回来继续授业,并且传朕口谕,日后即便是遇上天幕,课业上也绝不能有一丝的懈怠。”
“是。”
看到内监快步地跑了出去,杨坚的心中才稍稍安定几分。
元朝。
周庄。
花了钱的沈万山原本是一脸舒坦地躺在庭院中央的卧榻上,双手交叠垫在后脑勺下,静静地观看着天幕的。
想他沈万山什么人啊。
一没权二没势的,顶多就是有点家财,天幕恐怕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沈万山故意有此一问,一是想碰碰运气,万一天幕还真就知道些什么呢二就是有点想看天幕惊慌无措的模样。
但没想到,天幕居然连查询都不需要,就以无比熟稔的口气,信口拈来地讲起了他家的情况
沈万山有点惊诧,他竟然留名后世了
还是留了个大名
和那些耳熟能详的帝王、诗才并驾齐驱,被后人记得清清楚楚。
“我莫不是因为万贯家财而留名青史”沈万山光是想想,就有点忍不住发笑,差不多就是和那秦朝的巴清、西汉的邓通那样吧。
要是如此,倒也不错啊
沈万山刚开心了一句话的时间,连半个呼吸都不到的功夫,下一秒,他就感觉自己被打下了万丈深渊。
他的子孙,竟然要去和李敢、李陵做对比
这岂不是代表着,家族败落
沈万山被吓得根本躺不住了,他直接单腿一盘,单手一撑坐了起来,猛地给自己灌了一大盏茶水。
不过沈万山家的情况,和李广家又不太一样,也不能说是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出格的事情,毕竟最出格的事情,已经让沈万山本人给做完了。
沈万山可以说是元朝的首富了吧。
他要是本本分分做他的海上贸易,比如开辟开辟和北美的航道之类的,沈家多半是能一直大差不差的。
可惜,他要去掺和政治啊。
他将宝押在了起义的张士诚身上,起初也算是运气加身,但最终不敌朱元璋。
元朝。
沈万山手中的茶盏直接落地。
“啪”的一声,裂成了好几片。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傻子也知道朱元璋是谁,而他帮着张士诚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作对,怎么想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没想到,不是后世子孙守不住家财,以至家族败落,而是我葬送了沈家”
沈万山有点接受不了。
其实近几日,他已经隐隐约约听说了张士诚在高邮自称“诚王”,并立国号“大周”的消息。
想来张士诚必定会一路攻陷过来,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若想保住沈家,除了押宝张士诚不可能有第二种选择。
沈万山突然就觉得紧迫起来。
眼下,在张士诚过来之前,他还能做下另一种活命的选择举家搬迁,投奔朱元璋。
另一时空。
元十三年。
忽必烈陷入了沉默。
没有什么是比让建立“大元”之人,亲耳听着大元的巨富,在末年帮着反元之人灭元更令人抓心挠肝的了。
定要细看弹幕
将大元会衰亡的原因给找出来,然后在将那什么张士诚、朱元璋、沈万三的祖上,全都给找到
“之前天幕说起朱元璋被新罗人认为是他们那的人,想必弹幕中定会讲起,朱元璋的祖先何在。”忽必烈想当有条理的说道。
其实就算没有沈万山的事,忽必烈也早就已经想好要这么做了。
明史里面也有几处提到过沈万山,说他出钱帮朱元璋修了南京城,还说他胆子肥了敢提出帮朱元璋犒赏军队,于是被气急的朱元璋流放去了云南。
不过明史嘛,被清朝大修过,所以真实性有所降低。
而且也有人根据沈家姻亲莫家之人撰写的记录推断出,沈万山应该是死于元朝的,在张士诚占领吴会前就死了。
所以这些事情,就很难去定论。
不过再后面有关于他儿子和女婿的事情,应该是可以定论的。
一个是沈万山的两个儿子因为天赋坐了牢,其中一个死在牢里。
第二个就是沈万山招赘的女婿顾学文,因为和他人妻子偷情,而遭到报复,被扯进了蓝玉案中,导致顾学文一家和沈家六口 ,包括沈万山的曾孙,全部被凌迟。
相当于是被灭门了。
沈万山一口气险些没喘上来。
远远站着的侍女仆从连忙都围了过来,有为沈万山拍背的,也有端茶倒水的,瞬间就忙成了一团。
而沈万山在喘匀气息的下一刻,就立即招呼人“开祠堂”
他今天就要把这个与人奸通,给沈家招致灭门祸事的祸害去衣受刑,并让他写下休书,交由官府印押认可。
彻彻底底地,将顾学文逐出沈家
“爹”这个时候,沈万山的二女儿也哭哭啼啼地小跑了过来,眼中满是怒气,她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的夫君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都已经这把年纪了,又不是十几二十的少年郎,竟还
若是他干下的这点丑事,只是让她一人颜面受损,她忍便也忍了。可顾学文,是害了整个沈家啊
这是她万万无法忍受的。
“顾学文此时不在家中,女儿已让人去抓他了。”
直播间的宝子们知道蓝玉案吗
明朝。
蓝玉的头皮开始发麻。
其实在前面天幕提到“胡惟庸”的时候,弹幕中就已经多少有过透露明初四大案。
其中最后一个就是蓝玉案。
但蓝玉只零星的看到几句说他死的不冤,以及反驳说他也是有点小冤的话。
具体如何弹幕并未提起,但蓝玉知道,定是与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以及朱允炆的继位相关。
此时,朱元璋也是不禁闭上了眼睛。
好多宝子都是听说过名字,但是不是很熟悉啊。
那我稍微讲两句。
蓝玉案,对于蓝玉来说,他死的冤也不冤吧,他干的那些事情都是实打实的,过分嚣张跋扈了,欺压百姓、染指元妃、毁坏城关等等,全是在朱元璋雷点上蹦迪的事情,早晚都要被处置。
但要是朱标不死,可能牵连的没有那么广。
可朱标死了,朱雄英死了,朱元璋要立朱允炆。
绝了啊朱重八
要说嫡长子继承,朱允炆也只能说是继室嫡子,还有一个原配嫡子朱允熥在吧
但在继室嫡子比原配嫡子大一岁,且原配嫡子的外公虽然死了,但还有很多旧部的常遇春,舅公又是嚣张跋扈,屡屡挑衅皇权的蓝玉的情况下,朱允炆就是更优选了。
所以要杀蓝玉。
但是蓝玉一案,不止死了蓝玉一门,最终是株连了好几个公侯,总共死了15万人的。
包括沈家,就因为那家人生怕告不成顾学文,就借着蓝玉案,调转枪头,不以通奸为由,而是以顾学文和蓝玉通谋为由。
官府一看涉及到蓝玉案啊,直接就升级成了要案。
明朝。
朱标此时正留在殿中,与父皇谈及如何才能上行下效,使法令的指定、施行都能一以贯之的问题。
不想天幕说着说着,就又拐到了他的身上。
他豁然一抖。
一点五万人,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标儿啊。”朱元璋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没想过要加以粉饰或敷衍,而是敞开了和朱标直说,“为父曾仔细地翻遍了弹幕,上头有说你是病故,有说你是劳累而亡,发生的猝不及防。”
“而雄英更是走在你的前头”
“若你为父未必不会如天幕所说那般,你该知你的性命,究竟有多贵重了。”
元某人,你还有要问的不
何夏夏叭叭了好久,都没见元某人再发黄金弹幕,而她也已经拖了很久的时间,真的不知道还能说啥了,只好出声询问。
但是一连问了三遍,也不见云某人吱声。
大佬就是大佬,砸一个黄金礼包质说一句话。那元大佬,我这边就先往下进行了,你以后要是想起来,还想说点啥,也别砸礼包了,直接问
下一题,还是定义判断。
题目是多重趋避式冲突,指的是在同时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且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时,人会难以抉择的心态。
以下属于多重趋避式冲突的是
a、宋女士收到了心仪公司发来的入职邀请,同时有收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b、马女士在领养小狗的问题上犹豫,既想领养小狗,又怕无法养好
c、王女士抽中一等奖可以单人游,但她放心不下父母
d、高女士有一笔闲置的资金,如果购买基金怕高风险,但如果直接储蓄又觉得利率低
这题,宝子们的答案是什么
我原本以为区区多重趋避式冲突,我稳稳地能答对的。但就是出人意料地答错了。
弹幕做题三字真诀快准狠,我选a
弹幕b吧。
弹幕肯定是d啊,你们在想什么
秦朝。
原本还对沈万山和蓝玉案听得津津有味的众人,在听到这一题的时候,眼神中全是茫然。
竟是连一句话都听不懂。
甚至是其中个别的字词,也压根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让他们忍不住低下头去,更加迫不及待地要去学习那六门课程了。
唐朝。
李世民同样有些不明白,他感叹道“此前天幕曾说,鉴于诸朝的知识储备不齐,是以无法观看资料、数学等高阶的知识内容,这才转而让我们看起了短视频。”
“那种彷如天外来物之感,便如此题,明明知晓每一个字,却难以理解整句的意思。”
“多重趋避式冲突啊。是否正如我们既想知道未来会发生何事,想去学习天幕的课程,但同时又害怕做出改变,引起更不可控的未来。”
长孙无忌等人同时发出了叹息。
就比如他们从弹幕中知晓最后会是李治登基,而李治又会与陛下的武才人甚至最终武氏会颠覆大唐江山。
可过早地知晓,令他们难以再用此前的目光去看待太子与诸位皇子。
在对他们言行的衡量上,也再难以掌握合适的度。
这便是预知的代价。,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