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蒙古人是有特权的,对于汉大臣、汉人世侯这些占据高位的汉人,这不过是大汗豢养的走狗,为了统治方便而养着他们,蒙古人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在蒙古人统治下,蒙古人或色目人杀死汉人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答案是:只需要付出一条毛驴的赔偿金,甚至不付也没关系!
汉人在元朝社会地位极低,律法极为不公正,元律规定“蒙古人员殴打汉儿,不得还报”,如果蒙古人打死了汉人,压根不用偿命,只罚凶手出征,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就算了事。
蒙人杀死汉人高官呢?
一个样!
汉人高官也高不到哪里去,尤其是与大汗同族的乞颜孛儿只斤氏部族,即黄金部族,以及乞颜部,还有孛儿只斤氏诸部、合答斤、散只兀、朵儿边诸部等,都与大汗沾亲带故的部族,他们人员出手,打了汉人高官,也是白打,杀了汉人高官,同样不用偿命。
简而言之,如果商挺得罪了蒙古人,蒙古人不用杀他,只需要派人上前,当众给商挺一记耳光,他就得灰溜溜地滚回大都!
打他一记耳光,蒙古人罪不至死,根据“蒙古人员殴打汉儿,不得还报”的规定,商挺不能对凶手进行惩罚,哪还有面子再当官啊!
忽必烈完全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他指派出身于蒙古乞颜孛儿只斤氏部族,现任怯薛军百夫长的傲木格图为副职,明确地告诉傲木格图要全力配合商挺的工作,专做得罪人的事,且不得打商挺的小报告。
忽必烈对商挺和傲木格图道:“待到秋收,以收成来决定你们的奖罚,如果收成得好,一起升官受赏,收成不好,那商挺就削职为民,军前效力,傲木格图回哈拉和林为牧户!”
他是大汗,言出必践,傲木格图一听就眼红了,呆在北中原多好啊,花花江山,美食美女,受用无穷,回到哈拉和林去吃风沙吗,看那些沙皮婆娘?
古代草原少美女,不是说没有,而是很少!
道理很简单,草原气候恶劣,风沙夹雪,夏天暴晒,冬天酷寒。
那时的草原上,还存在着奴隶制。在这样的制度下,女人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女人的价值甚至连马都不如。
她们要进行大量的劳作,在草原的环境下,皮肤粗糙在所难免,缺乏水源,不能洗澡美白。
要是被赶到哈拉和林为牧户,没有了目前的高额收入,傲木格图知道自己养不起现在的汉人美婢小妾,再不能享受到目前的奢侈生活。
为了自家利益,傲木格图冲在前面,手持大汗颁下的金牌对占地的诸人,包括蒙古人、色目人和地方豪强道:“退地,退地,火速退地,让我们屯田,否则劳资砍了你们!”
他带着卫队横冲直撞,强行收地,蒙古人怨气冲天,有人责骂他道:“你为汉人效命,帮着汉人,你还是大汗亲族吗?”
傲木格图冷哼道:“我只知道商宣慰(商挺受封大都诸路宣慰使)要是屯田失利,我就要回漠北吃风沙了!”
因得这个蒙古人支持,商挺的收地工作就好做了许多。
商挺遂行第三板斧,诱之以利,措施得力,屯田有保证。
有了田地,还需要大量的农民,从何而来?
表面上看来,藓州地方凋零,人口稀少,不足以耕种。
想去外地拉人是不行,因为朝廷不允许,外地官府更不会同意,那会大家打架的,必须得从藓州地方找人口,挖掘潜力。
各地管户籍的官吏们把手一摊说:“没有,没人!”
户籍册子上是没人,商挺并不好糊弄,他深入民间私访,探查民情,工作做到家,很快就清楚了藓州其实隐藏了不少人口。
第一种是债务佃民,他们因为欠债而成为了佃民,不再是平民而被取消了民籍。
第二种则是豪强麾下有大量的隐藏人口,被他们控制住不入朝廷民籍。
第三种则是荒郊野人,由于逃避战乱,他们躲在荒野的深山老林、沼泽湿地里,以当时落后的环境,一出城就荒山野岭,这些人口并不少。
对于这些人口,民间是知道的,因为他们会与城里人交换物资,用土特产,山药、鸟兽肉等来换取食盐、工具、茶叶、药物等。
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商挺即行着手解决问题,收回人口。
对于沦为他人奴仆的民众,允许被赎身,没钱没关系,官府先行支付赎金,民众则为官府屯田,六年得以脱身。
或许有人说民众是从一个囚笼转到另一个囚笼?
不然,他们田地收成是有份的,收成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
要是做别人家的佃民,那收成顶多糊口,荒年更要欠债,利滚利,利打利,永世没有翻身之机。
一些权豪不听命,商挺派出傲木格图强制执行,将这些民众从债主及豪强全部释放为良民,入屯田事。
对于城外野人,商挺双管齐下,一来收紧贸易通道,即扫荡对外贸易商户,不许他们出售物资给里人,二来派出当地族长长老及有德望的人去劝说野人回城,重新落藉。
诱之以利,回归每丁口即发铜钱五贯的安家费,去劝说成功的人每丁口赏二贯钱,说到做到!
他对于赏钱抓得很紧,以自己家丁和蒙人一起监督官吏发放赏钱,没有克扣,这钱一到位就好说了。
种种手段使出来,短短一个月即得上万丁口,当中不少是青壮劳动力,即组织他们屯田,先修建简易屋舍居住下来,向他们发放农具、种子,提供官牛。
把事情统统管起来,大事小事统统都要管,商挺披星戴月地干活,他一个三品的宣慰使高官,真正做到了007,为朝廷之事呕心沥血。
到了秋收,他上万人屯田,精心耕种田地三千余顷,一顷合一百亩,平均亩产一石,共得粮三十万石。(按宋制一石约合二百斤)
成效的确不小,比较一下,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史嵩之在襄阳经理屯田,组织人力多一些,积谷达六十八万石,结果史嵩之被视为能臣。
商挺人少,藓州土地亦不及襄阳肥沃,得此成果实属不易。
他向鞑廷上报好消息后,忽必烈看着他与众汉大臣的屯田报告,人人报捷,还有蒙部各部派兵前来中原助战,都令他喜上眉梢,同时也在发愁,可谓是喜忧参半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