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五百一十四章 沿途的风景

第五百一十四章 沿途的风景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汴梁火车西站,往来行人不多。

    毕竟关中经过唐朝过度开发,又经历五代十国,经济人口大幅度下降。

    虽然这些年大宋一直在努力改善这个情况,可相比于其它主要城市的建设进程,长安的进度还是远远赶不上。

    不过赵骏之所以先修成都到长安,以及长安到汴梁的铁路系统,为的就是促进关中的发展。

    因而等关中地区治理好了,人口密度上去,经济自然也就能迅速繁荣。

    上午辰时初,在卫队的簇拥下,车队抵达了西站。

    赵祯这次出行的卫队规模并不大,贴身仪仗队一营五百人,然后周边随行卫队两千人。

    加上曹皇后、两个公主和一些服侍的宫女太监,约两千六百人左右。

    刚好是一辆载重为二十四节火车车厢的满额人数。

    赵骏夫妇也去了。

    不过儿女却是没有带在身边。

    事实上赵祯也只带了两个年龄比较小,才四五岁的公主。

    其余子嗣都在汴梁读书,老大赵昉今年16岁,刚升到汴梁第一高中读高一,老二赵昕14岁,去年九月刚升初三。

    现在赵祯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跟他老爸宋真宗赵恒比起来,简直是儿女满堂。

    而赵骏就一儿一女,儿子赵昙于庆历二年八月生,比景佑四年七月出生的赵昉小四岁,比庆历元年出生的赵昕小一岁,现在也同样在汴梁初中读初二。

    除了儿子以外,女儿也基本都在读书的年纪,不管是赵骏的女儿赵清韵,亦或者赵祯的女儿赵清晗她们,要么读小学,要么在读初中。

    因此在这个大家都在读书的年纪,那自然不可能搞什么特殊,出去巡视还带着正在上初中高中的孩子,便暂时只能这样。

    正是上学的时候,火车站附近有不少穿着校服的学生。

    赵祯从马车上下来,由于他的特殊性,周围人群都被隔开,不过虽然离得远些,却远远地见到很多学生如小溪汇聚成河流一样,向着西城门外的汴梁一所初中而去。

    如今城里除了汴梁第一中心是当年赵骏来的时候,由政制院一手操办起来的第一所在内城的学校以外,其余学校,全都在城外。

    外城到现在都没有一所高中和初中。

    没办法。

    大宋的基础教育发展得比较晚。

    从景佑三年建的第一所学校开始,直到七年后的庆历三年才兴办第二所。

    到如今全汴梁有高中三所,初中十二所,小学五十多所,也是最近几年教育发展迅猛才建立起来的事情。

    偏偏庆历年后,汴梁内城和外城的房价涨势过于迅猛。

    而要想建立起一所初中,至少也得占地十亩,要想建一所比较好的初中高中,怎么样也得占地上百亩。

    像赵骏当年读书是跟着爸妈去了长沙,爸妈在长沙打工,他的小学成绩非常出色,去了长沙最好的初中,母校占地面积达到了115亩,可见办校需要的场地多大。

    以汴梁内城和外城的房价,教育部想申请在城里办学校,别说政制院答不答应,财政部那边首先就不会同意,有这钱能在城外修多少学校了?

    所以每次上下学,都是城里孩子跑到城外去读书。

    好在教育部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几所重要的学校都修在城外城门处,离城里较近。

    内城学生也还有一高以及附属的第一中学维持,学生考试并不是专门考哪所学校,而是统一联考,考上了就去离家最近的学校读书。

    加上汴梁的主要人口并不是在城里,而是都居住在城外,因而上学路程基本上也能覆盖到两三公里内。

    至于学校少,能不能覆盖全汴梁五百多万人口的问题也简单。

    这个年代想上学读书也不是那么容易,门槛非常高,必须是那种极为顶尖的尖子生才有可能,所以倒也能应付得过去。

    朝廷之后的重心就是继续发展基础教育,把普惠教育下沉,先多建小学,将扫盲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等小学数量足够多,再把初中教育提升上来,最后再大力发展高中、大学。

    就像后世我国也是如此,很多60-70后基本上都是小学文化,就在于那个时期初中、高中、大学一是数量少,二是门槛非常高。

    等到80后,初中和高中数量才多起来,到90后的时候,也就是千禧年后,大学才开始扩招。

    不然为什么说70-90年代,即便是一个专科学校的学生,那含金量也比后世一个一本大学的文凭含量金高呢?

    只是即便如此,相比于曾经的大宋,眼下的大宋却已经是充满了朝气和勃勃生机,有了这些学生作为国家的基石,未来不可限量。

    “看到这些孩子,朕欣慰啊。”

    赵祯走下马车,然后搀扶着曹皇后下来,笑着感慨了一句。

    曹皇后亦是扫视了远处的学生们,却没有表现出太高兴,只是摇摇头道:“就是昉儿跟昕儿”

    “唉。”

    赵祯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赵骏也走了过来道:“走吧陛下。”

    在大庭广众当中,还是得用官方称呼。

    “嗯。”

    赵祯点点头,迈步走向了车站。

    赵骏跟在身边,曹皇后与赵祯并列站着,位于赵祯右侧,他则在赵祯左侧略微靠后半个身位的位置。

    两个人边走边聊天,他问道:“陛下,刚才看你叹气,是怎么了?”

    “就是看到那些学生,再想起昉儿跟昕儿。”

    赵祯苦笑了一声说道:“跟你家真才实学考进去的昙儿比起来,我那两个不成器的东西真是。”

    “这很正常,不能指望儿孙个个都是天才。”

    赵骏讪笑了声。

    赵昉和赵昕读书成绩都不怎么样,还是走关系进的学校。

    赵昉最近几年稍微好点,自小有他的教导,成绩虽然不突出,但努力奋进,现在终于排进了班级中下游,勉强算是个尖子生。

    赵昕就逆天了,小学的时候还能排在班级前二十,上了初中就一直是倒数第一,且与倒数第二差距很大。

    相比之下,赵骏基本上没怎么教导过的赵昙,赵昙却以全汴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汴梁高中的附属初中。

    并且进去之后,还对联考当中汴梁排名第一的陆佃十分不服气,于是跟他展开激烈争夺,时常压倒陆佃拿下第一。

    要知道陆佃就是陆游的祖父,历史上考中进士甲科当中的一甲第五名。

    也就是说,以赵昙的聪明才智,即便是去考科举也都是进士一甲的水平,跟赵昉赵昕两兄弟天壤之别。

    偏偏由于赵骏工作繁忙,赵昙他没怎么教育,反倒是早年间每天中午午休时间会去教导赵昉一个多小时,后来赵昕也加入其中。

    结果没怎么教导的儿子考上汴梁第一,耐心教导的两个皇子却相当拉垮。

    这不就说明他的教学水平不咋样?

    要是赵祯追究起来,那还真是让赵骏有些心虚。

    “唉。”

    好在赵祯没往这方面想,叹了口气,迈步进了火车站。

    今天火车站封锁了。

    铁道部尚书带着几个随从人员,以及西站站长与一些员工在车站外夹道欢迎。

    上面还挂了横幅“欢迎陛下,知院莅临指导”。

    赵祯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场面,不过早就有了安排,沿途一路大家鼓掌。

    赵祯带着曹皇后走过去,他们没有穿袍服,就是普通的青年装,上去与那些员工握了握手,点头表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车站员工们无论男女老幼激动坏了,脸上纷纷露出兴奋的表情,其中还有个车站清洁工,紧张局促地在身上擦了好几下才跟赵祯握手,脸上还露出羞愧的表情。

    赵祯见此没有说什么,一直到上了火车之后,才对赵骏感慨道:“那位清洁工在身上擦了好久才跟朕握手,可朕看到他的手很干净,只是略显粗糙,说明在来之前,他就已经洗了很久。”

    “劳动人民是质朴的,但封建社会的皇帝从来都不会在意他们。而纵观整个历史,只有官家愿意跟他们站在一起,这就已经超越所有的皇帝。”

    赵骏似乎有些答非所问,然而这句话其实也是答案。

    相比于将底层百姓当作草芥的古代权贵阶级,赵祯不仅清醒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还能有所感悟,有这份认识就已经足够。

    所以他无需要为这件事情而感觉到心里负担,因为作为封建皇帝能够迈出这一步,会见底层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疾苦,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吗?

    “嗯。”

    赵祯点点头。

    在列车长的带领下,一行人到了火车中段靠后的第一个车厢。

    这是整个火车最安全的车厢,如今整节车厢改为了赵祯的临时居所,整个车厢都是赵祯夫妻居住,由几名宫女陪同。

    而第二个车厢则是赵骏夫妇,他们没带仆人,赵祯就拨了两个宫女服侍。

    火车里都是孩子的吵闹声。

    赵清梧和赵清福是周贵妃与董淑妃生下的孩子,一个五岁一个六岁,还没有到上小学的年纪,正是玩闹的时候,在车厢里到处跑来跑去。

    “慢点,别摔着了。”

    “不要趴在窗户上,不许打开窗户。”

    “你们还有没有规矩!”

    带崽的任务交给了曹皇后,刚开始她还有点耐心,后面逐渐开始暴躁。

    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俩孩子能这么顽皮。

    或许也是因为曹皇后虽然是后宫之主,但却并不会插手管理后宫妃嫔,她比较无欲无求,即不管事也不怕事类型。

    “带着她们去隔壁车厢吧。”

    赵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看两个小孩一直在闹腾,也有些不高兴。

    赵骏就向曹苗芯使了个眼色,曹苗芯就拉过两个孩子的手道:“来来来,跟姨姨去那边玩,姨姨那有糖。”

    俩孩子听到有糖马上就跟着曹苗芯去了。

    曹皇后也识趣地与几个宫女去了旁边车厢,车厢里很快就只剩下赵祯和赵骏。

    “轰隆隆!”

    “呜呜呜呜!”

    “嘟嘟嘟嘟嘟!”

    就在这个时候,火车开始启动。

    随着轮子缓缓滚动起来,从车厢里也能感受到一股车在行驶的感觉。

    不过速度上来之后,很快就消失不见,就像是坐在平地。

    赵祯原本还想跟赵骏聊会儿天,等车开始启动了,就坐在窗边,两只眼睛盯着窗外目不转睛。

    车节火车厢中间还用帘子分开,后面是赵祯与曹皇后的寝室,有床和衣架,前面则是一个类似于客厅,有桌子、椅子还有炉子。

    赵祯跟赵骏坐在椅子边上,窗外火车移动,开始还是火车站的围墙和,很快就徐徐开出了车站,看到了两侧的高楼大厦,看到了被铁栅栏围起来的坡地绿草。

    轨道的地势并不高,看不到太多的风景。然而等车速提上去,短短几分钟内驶出城区之后,就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他们看到了广袤无边的田园,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森林,看到了远处起伏的山峦,车顺着郑水北岸前行,坐在火车里早上的朝阳洒落,那水面波光粼粼,犹如金色铺满大地。

    还有更远的地方村庄栖息,袅袅炊烟升起,庄稼汉们扛着锄头走进了田地。听到火车的轰鸣声音,便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便又埋头进了地里。

    赵祯就这么呆呆地看着,不知道何时嘴巴都微微张了起来。

    即便车速不算快,不过四五十码,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从未见过的场景,是那个就算站在汴梁皇宫最高处拿望远镜看,也永远看不到的风景。

    “朕从未坐过火车。”

    许久之后,赵祯才轻声说道:“以前只知道它很快,但现在才知道,坐在车上看外面,与坐在马车上看外面,是两个模样。应接不暇,说的就是这种吧。”

    赵骏笑了笑道:“在我们后世有句话是形容火车的。”

    “什么话?”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

    “沿途的风景?”

    赵祯若有所思。

    赵骏看着车窗外不断闪过的景色,轻声说道:“就像不要去看一个人活了多大岁数,而要看这个人一生当中做了什么,人生中间的这一段,才是最有意义的时候。”

    赵祯转过头,远方的山峦越来越近,早上的太阳从东方洒落,照亮了整个嵩山,那山顶之上,都好像出现了一抹霞光,令人心情荡漾。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