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靠基建活成反派之后 > 第153章 裁军

第153章 裁军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唐显在榆宁试行的法定工时制度, 显然没有惠及云桐。

    收到系统通知时,她盯着镇西军编队情况统计表,抱着茶碗麻木地点头“哦。”

    过了一会儿, 坐在对面陪同熬夜加班的赵吉星被云桐猛地一声惊呼吓醒,懵懵听她问“你说什么”

    赵吉星茫然道“我没说话啊。”

    云桐摆摆手, 借口出去洗脸,追问系统“我触发了什么”

    剧情点天子赐婚系统解释道, 原剧情是天使赐婚, 现在没有天使,应该只是满足了诏书之类的形式要件

    “真执着啊, ”尚不知宁成帝死讯的云桐算了一下时间, 感叹道, “命真硬。”

    奖励已发放, 宿主要现在兑现吗

    “攒起来吧,等兑个大的。”

    云桐没把这张不知存在于天涯何处的赐婚诏书放在心上, 总归现在没人能强绑她去成亲,待送到她面前再做反应也不迟。撩了捧凉水擦脸, 回到办公室, 赵吉星手按在算盘上,双目发空,云桐笑问“算明白了吗, 赵将军”

    宁成三十一年底,天下诸侯遣将征兵, 厉兵秣马以伺国中之变。

    云桐逆流而行, 一不征兵一不加赋,反而由镇西军开始,计划裁军。

    风声传开, 宁州百姓视之如天方夜谭。

    宁州的扫盲班与夜校办得如火如荼,百姓哪怕不为进学做官,只为长长见识或者蹭免费的灯烛暖气做手工活,也愿意常到学堂里坐坐。年底农官做的调研报告显示,平均十名百姓中就有八名能够读懂城墙外的广告,六到七名能够读懂官府告示,一半左右能够自己读报纸。其中还有四人能够读话本,三人能够读经典,于是再在村口堂前摆龙门阵时,这些能评议时事的文化人便成了讨论的中心。别管他们引的经据的典正不正规,只要能说出个一一三四,余人便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赞同。

    宁州百姓从报纸上读到外地战乱的新闻,经市井茶摊一催化,官府所用每个字词都充满了严峻的味道。想来,在诸侯联盟之下抱头逃窜的国舅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在宁州百姓眼里竟然成了力扛群雄、一统天下,即将兵临城前与宁州展开生死决战的枭雄。

    宁州百姓为家园安危忧心忡忡。

    秋收刚过,受干旱与蝗灾影响,各地收成都不佳,但农官下乡时却发觉百姓仍按往年的数目卖粮给官府。他们大为不解,守在收粮站点挨个询问乡人把粮食卖给官府,你们家里的存粮够吃吗。

    乡人搓搓手,羞赧似的“够吃,够吃的。”

    农官不信,追问“是急着用钱做什么吗,看病,盖房,儿女婚嫁”

    乡人被他逼问得连连摆手,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不是,要打仗了吗。让将士们吃饱,我们就只饿一冬,明年还能接着种地”

    农官一时失了言语,回神抢过钱袋,拖他回粮站叫他把粮食拿回去,同时嘱咐站点与乡人强调官府年年存粮,即使真打起来也富余,不缺他们家里三两口人的过冬粮。

    工业区终于熬过干旱期,全面复工,管事发现许多工人格外卖力工作,平均加班时间延长不少。然而由于榆宁新出台的工时规定,管事只能一边赞许他们这种奋斗精神,一边逐个约谈,委婉劝说勤奋虽好,但还是要注意身体健康,业余时间用来放松和充实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工人反觉得管事说懒惰懈怠,正值家国存亡之际,应当有力出力,可惜自己年老不堪用,不能像隔壁某某青年骨干辞职从军。

    隔壁窑厂这才知道那几个有意培养的年轻骨干为何组团前来辞职。

    外地烽烟传到宁州,引发了一场大型忆苦思甜活动,宁州百姓忽然意识到原来好日子不过几年时间。就在这种全民焦虑不安,都在琢磨如何为保卫家园出一份力的氛围下,云桐不征兵反而计划裁军的消息传开,百姓的反应不是称赞云公仁慈爱民,而是哗然大惊万万使不得啊

    云桐感到茫然。

    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兵力粮草、武器装备、战术战略每一项在战争中都至关重要,骑兵还是步兵、重甲还是轻装,民间认真研读古兵书的野生军事分析家指出,衡量战力最重要的指标还是兵力,人多一点总没坏处。

    “可是,征人服兵役是要给钱的,征入营中也是要管饭的,”云桐如是说,“战场上,一将能统之兵是有限的,且不提士兵多少会影响军营管理的难度和作战指挥命令的传达效果。只从粮饷后勤的角度考虑,屯兵越多,军费消耗就越大。”

    “而服兵役的男子都是青壮年劳动力,种地耕田、冶铁炼钢本就缺人,将他们都征走打仗,从哪变出人来填劳动力的缺口”云桐想想还在榆宁跟蒸汽机死磕的学生,耸肩道,“手扶拖拉机应该还得一两年。生产力不足,军费供应从何而来。若说加赋,也只是能维持将士吃穿饱暖的基本问题而已,如何更新装备,如何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百姓度日艰难,生产力只会更加走低。”

    古代战争中,交战各方起兵动辄以十万计,譬如璟朝现在群起讨伐国舅的诸侯,每个都说自己拥兵一三十万。然而这些士兵大多都是沿途裹挟掳掠的普通百姓,有的是在天灾中失去土地变成流民的农夫,有的是被招诱或者强行掳掠的奴隶。他们只是被迫驱赶上战场,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缺少斗志,战斗力很难评价。

    冷兵器时代,人海战术确实有用,黑压压一片的人头能令敌方产生恐慌,士气被压制,溃散也就是瞬息之间。但这样的散兵集合在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面前往往不堪一击,比如朝廷内外腐朽不堪,坞堡主、士族豪强敢聚集部曲与疲惫软弱的地方守军乱斗,却没什么人敢来挑衅镇西军或者浮州水师。哪怕是已经没落的前奋威军,散落淮州各地,依然能与信徒众多的黄巾军打得有来有回。

    镇西军已经是当世少有的强军,何况云桐还揭开了热武器时代的序幕。

    火炮令人类战争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枪炮与配套的新式战术面前,六千余人便能大败十万农民军。人海战术、坚城固堡只是考验弹药储备量而已,当初云桐的私军带着一十门火炮便能推下半边江州,杀人与冷兵器杀人的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几个时辰便能决出胜负,粮草与后勤压力相对减少,战争进程大大加快。

    不到万不得已,云桐不想走到火炮犁地这一步。

    但她不想用,不代表不需要有。

    镇西军要精兵、强兵,要有更先进的军事体制、军事思想、军事人才来配合热武器战争。同样的,扬威军与奋威军也会进行同样的改革。云桐拎来赵吉星开小灶,教她算人头与退役补贴,并黑心地暗示她可以顺便裁掉一些总是故意唱反调的老顽固。

    首先,精简人手,尽量裁掉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

    老兵、伤兵自然要减,多年未有军功的士兵也要减,后勤譬如伙夫粮官则在重新精编队伍后进行裁减。以上人员并非全部退役,若有特殊原因或功绩也可酌情留用,只有一处,云桐大笔一挥,不仅裁人,整个“部门”都一并裁掉。

    自此,云桐名下的镇西军、扬威军、奋威军,都不存在军妓营妓了。

    云州牧积威日重,没有人敢来提反对意见。

    于是对云桐来说,这也就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了。

    楚大将军隐退的突然,军师门客暗暗掂了掂自己的分量。有人琢磨怎么投新主所好展现自己的价值,有人缺乏自信,连夜给聂泉送信,希望他能看在往日同僚情谊上,给即将失业的自己寻个职务。

    聂泉认真考察了他们的“简历”,为其中几人写了推荐信,着重强调他们于经济一道很有天赋。

    云桐考察了一番,将他们打包送去“军工厂”当管事。

    “军工厂”几人疑惑,“军坊不就在北部工业区,为何要我们去榆宁”

    “仁春,日后要加大开放的力度了,”云桐笑了笑说,“对胡人开放。”

    胡人在交易所竖起耳朵,捕捉仁春的每一缕冬风。

    民屯附近迁来了好多新住民,都是女子,平日默默做活,很少与人往来。屯民发现她们经常聚在一起磕磕绊绊的读报纸,报纸是从农官处借的,她们异常爱惜,每次读完都要熨烫平整才还回去。某天屯民来领粮种时,又发现她们央农官代笔,替她们给淮州的某家工厂“投简历”。兴许是农官润笔得当,新年前后她们就被一辆大车接走,屯民议论很久,十分好奇难道去淮州做工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吗。

    无论外界哪个诸侯起兵,与谁交战,双方慷慨激昂的檄文装满了整张版面,都不影响学院的期末考如期到来。考试一周,榆宁的地摊经济明显萧条许多,本校、分校、学宫墙外蹲满了小商人,都等着第一时间拿到试卷,誊抄倒卖。今年北部胡人也增加了这份需求,“状元笔记”悄然畅销,民间作坊自己折腾起印刷与造纸技术,误打误撞为云桐的科技树培了培土。

    庆王世子被父亲传唤,手忙脚乱地将辅导用书藏到枕头下,趋至书房,庆王正与庆州知府等人议事。他立在父亲身边,心中还装着支点与杠杆的问题。庆王没有察觉,见人到齐,眨眼变了脸色,掩面悲泣,宣布天子山崩的噩耗以及京城乱象。

    庆王带人朝京城方向三跪九拜,披上缟素尽过哀思,众人很快收起虚假的眼泪,郑重探讨起国祚的传承问题。

    国舅死了。

    国贼伏诛当然是好消息,然而被他绑走的一皇子却下落不明。诸侯齐聚京城,只见到宁成帝腐烂发臭的遗体,妃嫔皇子,全都不知去向。

    座下有人试探庆王您也是皇室血脉,正经的亲王贵胄。

    庆王微微变色,瞥向知府的方向,老人轻轻咳了两声,不动声色与他摇头。

    屋中寂静许久,直到庆州知府提出要加强守备,防止有人趁乱做歹,众人热烈地讨论起来,谁也没再提前面那句要命的话。

    庆王世子躲在后面闷声不语,琢磨起榆宁教材中血脉表亲禁婚的章节。,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