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首先让我们看看, 李广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再史记中写道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 先祖是秦时的名将之一李信, 家中世代有传授射箭的技法,从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本人是一个标准的武将世家子弟。
再景帝时期李广因为参军抵抗匈奴, 而被任为郎官, 骑马侍奉景帝,陪伴他进行狩猎,击杀猛兽,优秀的武力值让景帝对着他感慨你没有碰到好时机,要是生在高祖时, 怎么也得是个万户侯。
景帝的这句无心之语, 却在李广心里扎了根。
从此封侯成了李广的心病, 被他一直从景帝时期记到了约莫四十五年后武帝时期的元狩二年,并且还因为自己迟迟不能封侯,而找了一个擅长望气的术士,给自己看面相。
李广问术士“自汉伐匈奴起,广为曾有漏,得封侯者数十人, 其中不如我者,比比皆是,为何他们皆可封, 唯我不可以。”
术士王朔说“将军自从军起,可有悔事。”
李广苦想了半天之后说,自己这辈子唯一后悔的只有,杀死了被他诱骗投降的姜人。
王朔说古有云, 杀降不祥,将军坏了气运,故不得封侯。
王朔是望气的术士,所思所言皆出自鬼神,给出的解释,在古代而言看起来是非常合理的。
加上李广运气也确实不太好,因此王朔的言论更进一步加深了后世古人对李广的印象,运气不太好,所以不能封侯。
但李广真的只是因为杀降导致运气不太好,所以不得封侯吗
那武安君白起,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力战克敌常言十万众平天下的常春遇呢他们一个坑杀赵军四十万,一个降服铁勒九姓坑杀铁勒降卒十三万,最次的常十万也毙杀了陈友谅三千降兵,他们杀的不比李广所杀的八百人多多了,但他们还不是皆有食邑。
因此我觉得,李广之所以没能封侯,可以从三点来看,一是才华战绩,二是性格,最后才是运气。
先说战绩,再史书上几乎详细记载了李广本人的战绩。
从他本人在景帝时期在代郡做太守时杀了三个匈奴人,再到他屡次出征不得获胜,要么和对面两败俱伤,只有自己一个人活着回来,被处罚交钱赎罪成平民,重头再来。要么运气差一直没立功,直到最后一次漠北之战迷路坑了卫青,放跑了好不容易要杀死的匈奴单于。被清算因为不想牵连部下,就说罪责全在广,愿自上薄请罪。
本来到了这里按照汉朝的法律,以李广的家产和他在史书里描写的人见人爱的画面来看,他应该还是能自己赎身变成平民从头再来的,但经过多年征战不得封赏加封,已经年过耳顺之年,再古代已经算是长寿年龄的李广,觉得自己不能遭受刀笔史的审讯和侮辱就直接自杀了。
到此为止几乎就是李广生平所有的战绩和经历了。
从战绩上来说,李广的第一战是景帝时在代郡做太守,匈奴人入侵,景帝派中贵人来跟随李广练兵,结果在带着几十个骑兵,巡逻的过程中被对面三个匈奴兵给杀了个光,然后一个人逃了回去找李广求救。
李广这一听,皇帝派来的人被伤了,自己的部下莫名其妙死了,这还得了,匈奴是不是看不起他,直接带着一百骑兵就杀了回去,由于那三个匈奴人没马,再徒步行走了几十里后,被李广射杀了两人,捕获了一人。
划重点一百对三,而且还不是骑兵,无论史书里说的再好听,这也是一百打三,是对面兵力的三十三倍,中贵人是个宦官,没什么本事被三打几十也就算了还是很离谱,李广可是个武将,这要是还打不赢,还是别做太守了,直接回家洗洗睡,梦里封侯还更快。
之后是马邑战李广担任骁骑将军,由于匈奴没有中计,汉军也没人立下功劳,而李广自然也没有,这对一心想封侯的李广来说哪里能忍。
为此之后四年,李广一直勤快带兵出击匈奴,从卫尉做到了将军,期间龙城之战从雁门出兵攻打匈奴,结果匈奴军队兵多攻破了李广的军队,就把李广抓了。
匈奴的单于知道抓到的人是李广,认为他很有才华命令要抓活的让他为匈奴效力,胡人不敢违背单于的命令,又因为李广受伤了,就把他放在两匹马之间,用网做成绳子让他躺着。
李广并不是个软骨头,虽然被抓了,但反正这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作为从匈奴手下逃跑的高手,李广装死放松匈奴人注意力,趁着对方不注意,直接抢了靠着他旁边骑着好马少年的马,扬鞭策马拉弓狙击敌方,硬是从几百匈奴骑兵的包围下,脱身回到了汉朝的营地。
但因为损伤士兵过多,又被匈奴活捉了,李广被治罪要斩首,为了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和封侯之路,他花钱赎罪成了平民。
这一赎可以说之前都白干了,又得直接重头开始。
不过虽然变成了平民,但人脉什么的都还在,倒也不是真重头再来,在河南漠南之战后,因为韩国安将军去世,李广被征召做了右北平太守。
再者期间应该可以算是李广纵观全篇描写最风光的时候了,史书记载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界。
解释一下是说李广在右北平时,匈奴人敬畏的称呼他为汉飞将军,躲避他,多年不曾骚扰汉朝的边界。
我这里说这是李广最风光的时候,不是说之后李广就没有战绩,不过是和这时候相比起来,读着很风光,细看对于李广想要封侯的愿望来说还是一点进展没有,而这时候好歹还有个威风凛凛的名号也不用功过相抵。
不过这里李广如何震慑匈奴,守护右北平太史公并没详细记载,也算是可惜,不然那些喜欢李广的后人,也更有那得出手的说法了,而不是只能那这个名头说是。
在之后是定襄之战,郎中令石建去世了,李广再次被征召,随后跟随卫青一起出击,不过很可惜,虽然这次有不少将领因斩首和俘虏敌方数量达标得封为侯,但李广并不在其中。
最后分别是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河西之战,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击,博望侯张骞带一万骑兵和李广同行,之后分道扬镳,行军几百里后李广遇到了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兵。
李广的士兵都非常畏惧,但李广却并不惧怕,他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将军所具备的一切素质,先是立刻派儿子李敢带着几十人,奔驰直插入匈奴人部队馁,再从匈奴左右翼杀出来回到李广军队中,告诉士兵“匈奴人没什么难对付的”
待士兵安定下来后,李广组成圆阵,这是一个防御阵型,以环形为防御,没有明显弱点,再孙膑兵法十阵中也有记载,多用于野战遇到敌军,是非常实用的阵型,李广的选择并没错,这里也可以体现出,他作为武将世家出身扎实的战术功底。
不过即使组成了圆阵,对方数十倍于李广的敌军到底不是吃素的,再汉军死伤过半后,李广亲自拉弓射杀了匈奴的副将和几个匈奴。
夜间汉军疲惫了,但是李广这时也依旧表现出色,作为主将临危不乱,无论当时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他面上都平静如常,依然继续排兵布阵,稳住了军心。将士见到他如此平静,非常佩服他的勇武,第二天依然愿意跟着李广奋力战斗。
直到博望侯张骞带着部队来支援。
这里我要给李广避个谣,一直有人说,李广在这次战役中迷路拖累了张骞,害得张骞本人被贬为平民,但实际上,从河西之战的目的来看,霍去病出北痛击匈奴,而李广和张骞的任务是牵着从右北平出发牵制左贤匈奴王,就结果来说李广本人完全没有迷路。
而且在出右北平不久后两个人就异路而行,李广是行军数百里后才遇到的左贤匈奴王,而本该跟他汇合的张骞却没有见到,所以李广才会遭遇到匈奴大部队而无法抵抗,就这点而言,真的不该怪李广,如果真的要怪,只能怪他走的太快,提前遇到了左贤匈奴王。
但行军这种事也不是李广一个人在动,人家匈奴左贤王也是会动的,双方相遇是很正常的,如果真说他俩有什么错,最多也就是分兵,但由于史书上没有记载两人分别的具体原因,这里不好下判断。
不过,总之李广拖累张骞绝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就算之后李广在漠北之战里迷路,那也是和右将军赵食一起,赵食都还没喊冤,哪里轮得到别人给张骞喊冤。
不过也正是这场漠北之战,让李广一失足成千古哈,他在这场行军中,不听大将军卫青的命令,执意想和匈奴单于正面对战,希望能破解不得封侯的命运。
但可惜因为之前他对匈奴中是莫名奇妙的失败,被抓,或者两败俱伤,汉武帝刘彻认为他这个人和匈奴反冲,不让他直接和匈奴单于对战。
卫青也不好意思和他说这个理由,没办法就下命令,让他从东路出击,李广本人并不服气,再死前话语都有怪罪卫青的说法,实际上卫青可真够冤的,又不是他不想让他去,是刘彻不让李广去。
而且这场战役中,因为李广的迷路,援军来得不及时,卫青一个人打匈奴单于大部队,再这样的情况下,他都快要打赢了,抓到了对方单于,但由于李广赵食迟迟没来补上,让匈奴单于从西北跑了。
单于跑了需要有人担责任,毫无疑问李广是有错的,他也愿意承担责任,但是在死前阴阳怪气说自己有幸和大将军直击匈奴,但是大将军却让他走远路,最后迷路了,这就是天意,然后自杀了。
瞧瞧,这话说的,可不就是怪卫青吗
也就是卫青人好,真的没和他计较,再之后他儿子李敢因为李广死了,觉得是卫青的错杀上门,直接打了卫青一顿,卫青也没有还手,不然卫青一个征战已久的大将军,能让人在家门口被打了,想也不太可能。
只能说或许,卫青本人也认为李广的死自己要带那么些责任,因此并不还手。
不过从这里也能看出卫青的性格。
再史书上记载卫青性格稳重、从不结党营私、仁慈、谦虚,这些都是没错。
汉书、史记、资治通鉴里都记录有这样一件事,再定襄之战后,卫青被赏赐“千金”恰逢王夫人正受到汉武帝刘彻的宠幸,一个叫宁乘的人就劝说卫青“将军您功绩不多却能享有万户食邑,三子皆为列侯,此为皇后故,现王夫人得宠,但其宗族之人却并不显贵,希望将军千金贺寿王母”
听听这是人话吗卫青功绩还不多,这可是定襄之战后啊,在哪之前龙城河南漠南高阙奇袭战斗打完了,这叫功绩不高,你数遍大汉开国来,除了韩信,还有谁可以和卫青比肩,霍去病除外。
但就这样卫青都还听了这个人的建议,用了五百金给王夫人母亲贺寿,可见其谦虚程度。
其次还有定襄战中,赵信叛逃匈奴,和他一起的苏建却奋战回来请罪了,在大家商量如何治罪苏建时。
周霸劝卫青杀了苏建在军中立威。
但卫青却说“我侥幸以皇亲国戚之身,再军中立足,不愁没有威严,越过陛下处置臣子,非臣之道,即使臣有斩权,亦不敢善杀,待我上报陛下再行处置可好”
军中将士无不应是
看看,卫青人家说话多漂亮,做事多稳重,做人多谦虚,你要是皇帝你难道不喜欢卫青吗
天幕下,听到你是皇帝难道你不喜欢卫青吗刘彻高兴的笑了“得青是我之幸。”
有这样的臣子,何愁大汉不强盛,刘彻是真的高兴啊,听着天幕说的卫青的功绩越做越高,刘彻何尝不忧心,卫青之后功高盖主,自己杀驴卸磨。
他自己是什么人,他自己最清楚不过了,多疑专政,绝对无法容忍有人压在自己头上,卫青的功绩势力要是一日日壮大,难保有一天,他觉得匈奴不成气候了,会觉得卫青功高盖主,像庄襄王杀白起一样杀了卫青,错失了这个大汉良将。
但现在听了天幕说卫青的性格,刘彻提起来的心放了下来,就从卫青的性格来看,之后他们必定是君臣相得,没有间隙的,不然天幕不会是这个语气,瞧之前天幕说白起被杀是多么惋惜的语气。
现在却没有,刘彻安心了。
卫青也安心了,君臣相得。可以善终就好,他也怕啊要是现在说出来自己日后和陛下生了间隙,就算他本人不介意,依然愿意为陛下效力,但陛下难保心里不会有疙瘩,现在这样就很好。
卫青更加坚定了,自己绝不结党营私,做人低调谦逊的准则,君为君,臣为臣,他会做一个最好的将臣。
到时李广,刘彻看向他。
李广此刻的面色已经涨成了猪肝色,好似要一口气喘不上来,当初就想死。
刘彻对他这样的面色,没有半点同情,李广前半辈子属于无功无过,但最后放跑了匈奴单于这一点,就够成为他一辈子的污点了,也就他死的早。
不然回来,天幕中的刘彻还不知道要怎么发怒呢,刘彻了解自己,虽然还没说漠北之战的战役规模,但就这么多里行军,还是进攻匈奴单于,规模就小不了。
这样的战役耗钱巨大,不知道要消耗多少国力才能打一次,再这种情况下,李广居然能因为迷路就没补上,就放跑了匈奴单于,这是多令人窒息的事情。
刘彻都怀疑天幕中的另一个要背过气了,但李广又颇有名气,另一个自己问清楚缘由后未必会杀他,变成平民不在让他出去打仗才是最可能的。
好在他自己自杀了,他能有自知之明真是太好了,刘彻暗想,省的另一个自己还要看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跳。
就是他之后出击匈奴到底还要不要带李广啊,就战绩上来说,李广能从十倍匈奴人手下杀出来,这战力也不错,再汉朝极度缺武将的情况下,少一个战力都可惜,刘彻真的纠结。
不过纠结归纠结,刘彻到是没想治这个李广的罪,终究是没有发生的事情,要是他用这个治了李广的罪,那之后谁能保证自己在未来不犯错,要是被点到,不得吓死人心惶惶。
而且就看李广的样子,刘彻觉得自己就算不说话,他都能自己把自己气死了。
因为
李广仰头望天,老泪纵横,跪向了刘彻说“陛下臣此生无缘北击匈奴,天生便不是立功的命,还请陛下方臣驻守边疆,维护一郡之地,让臣为大汉尽最后一份心力,以报陛下和先帝恩德。”
李广认命了。
他此生最得意的就是,景帝说他生在高祖时最低是个万户侯,可现在事实告诉他,自己没有封侯的命,还延误了战机,拖累了大汉,这对李广来说也是不能容忍的。
他或许没那么能干,善妒气量狭小,但对待自己的国家和陛下,却绝无二心。
不然那么多次被匈奴俘虏,和匈奴交战,以匈奴对他的重视程度,他完全可以投降匈奴,再匈奴做个万户侯或者匈奴王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难的呢。
李广也向卫青作了个辑“广有眼不识泰山,自傲于才,却只是井底之蛙,不知卫侍中气量宽宏至此,广为小儿对卫侍中无礼之事致歉,要杀要打广绝无二话,日后若将军若有吩咐,广必全力以赴。”
李广服气了,不管怎么样,他这个人才华确实是不如卫青的,无论是气量上,还是行军布局上,扪心自问是他能在一个人带队,有人缺战的情况下,带着部下正面围剿匈奴单于,甚至只因为有人延误战机,才放跑对方吗
答案是不行的,李广他知道自己,如果他能行的话,怎么在天幕中就一次都没有成功过呢,他自结发起,出击匈奴数十次,算是日后,也只会多不会少。
这么多次的战争,他居然一次都没能大胜一次,可见他的行军作战是有问题的,因此李广心中的傲气便散了。
这辈子要是不能封侯拜相,便让他做个郡守,庇护一偶之地,也算报答陛下的恩德。
毕竟天幕不是说,他只有做太守的时候才最风光
李广苦笑,飞将军啊,他这辈子也就做个飞将军了。
但愿陛下还能给他这个机会。
李广的头深深的低了下去,这个天命之年的男人,一下苍老了数十岁不止。,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