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 29. 第 29 章 刘彻:论安全感是怎么来……

29. 第 29 章 刘彻:论安全感是怎么来……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李广的态度也震慑到了其他武将, 让人不免觉得唏嘘。

    不少人眼中的武将是粗鲁,泥腿子出身。

    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印象,实际上更多的是, 穷文, 富武。

    虽然看上去武将靠战功不论出身,比读书框框条条, 天天受限制没有上升途径好多了, 也确实有部分人能靠天生的才华, 立功为将。

    但更多的武将其实都是世家或富贵人家出身,毕竟习武之人要食肉健体, 兵书许多也是祖上代代相传,非亲弟子,亦不会授予,故而想要培育一个能当上将军的人才,所耗不小。

    加之世界上天才总归有限,大部人都只是普通人,靠着家中的积蓄,获得官职, 一步步在战争中磨炼自己,积累经验,最后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将军,才是常态。

    这也几乎是文帝到武帝初前, 所有武将的常态了,李广在他们之中颇有名气, 年轻时就随着周亚夫平乱七国,又多次戍守边疆均有建树,现在已经是世家武将的领头人之一。

    如今见到他意气尽散的样子, 众人都颇有不忍,想为他求情。

    可却都被李广制止了,他心意已决,既然已此生无缘,便将期望留给子孙后人,现在就当他为后人积福,给他们最后一点助力

    刘彻也没为难李广,想去守边疆那就去,从天幕的话语中来看,这或许是最适合李广的职务了。

    不久后天幕结束,李广被任为雁门太守,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我要是皇帝,我当然喜欢卫青。

    这样好一个贤臣,上到战场能打能冲,下到后方能操持军队主持内政,还不争不抢。

    在汉书霍去病列传里有写,“青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

    翻译一下是大将军卫青这个人性格仁慈,爱护士兵谦虚有礼以宽和柔顺爱戴皇上,然而天下却没人称赞他。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卫青这样一个功绩高得离谱,放后世都该功高盖主的将军了,天下居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这不离谱吗

    由此可见卫青有多会做人,政治眼光有多高。

    在后世很多人调侃,卫氏二皇后,卫子夫和卫青。

    会出现这样的传闻,一是因为刘彻自己陵墓设计搞出的乌龙。

    二是因为刘彻和卫青在史书上,感情确实很好,赏赐那是像流水一样,五十万金说赏就赏,三个儿子直接给封侯,卫青怎么拒绝都拒绝不掉。

    简直是把朕和大将军天下第一好,写在了史书里。

    也因此后世常有人认为,刘彻对卫青深信情不疑,谁敢说卫青不好,刘彻就收拾谁。

    但真的是这样吗历史上有几个有意思的点,很值得推敲。

    比如说,之前提到卫青再宁乘的建议下给王夫人母亲献寿,是因为宁乘说他没什么功绩,能得到现在的地位是因为卫子夫是他姐姐。

    卫青认了是因为他为人谦虚,但是按照后世的说法,刘彻不应该认同,他应该收拾宁乘,展现自己对卫青的重视才对。

    可实际上,宁乘不仅一点事情没有,还直接从一个见不到汉武帝的平民方士,直接升官升到了东海都尉,这都不是连升三级了,而是十二级。做飞机都飞不了那么快,咻的一下,怕是要做火箭才赶得上了。

    听到这里也有人会说,这才是刘彻对卫青展现重视的方式,这是在给卫青积攒德行,不让群臣眼红卫青,给他使绊子。

    这话说的就是小瞧刘彻了,刘彻是什么人,他理智多疑,喜新厌旧,对于权利有非常强烈的掌控,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在历史上他多次给卫青,霍去病赏赐,其爱重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了,汉武时期的文武官羡慕的眼神要是能杀人,杀卫霍百十次都绰绰有余。

    不是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

    刘彻纵然群臣都与爱卿为敌,我也站在你这一边。

    卫青疑惑陛下可我为什么要和诸位大臣为敌。

    刘彻邪魅一笑我帮你啊

    卫青

    由此可见刘彻就不是一个懂得收敛的人,他不往火里加柴就算好的了,怎么会给卫青积德,这真的不是在讲冷笑话吗

    而且就算是为了不让卫青招人恨,他大不了赏宁乘一些钱,或者封他个小官当当,何必封到都尉啊

    能封到这个位置上,可见刘彻那时候心情有多好。

    为什么好,因为卫青的所作所为,让刘彻非常安心。

    汉书霍去病列传里写道上闻,问青,青以实对。上乃拜宁乘为东海都尉。

    这句话是说刘彻知道了卫青给王夫人母亲献寿,问卫青为什么这样做,卫青如实回答,刘彻就任命了宁乘为东海都尉。

    这件事本事重要的不是卫青给谁献寿,而是卫青知道刘彻宠爱王夫人,愿意给王夫人母亲献寿,直接从态度上表现出了卫青对于刘彻的顺从。

    如果刘彻真的毫不怀疑卫青,那么听完这件事,刘彻就该给宁乘一个教训,告诉大家王夫人根本比不上大将军,让大家看看谁才是刘彻最“爱重”的人。

    但刘彻没有,反而大大封赏了宁乘。

    为什么

    因为疑心,这时候的卫氏一门五侯,卫子夫坐着皇后的位置,刘据是太子,外戚力量可以说是空前强盛了,要是这时候刘彻想换太子,他都得掂量掂量自己换不换得,而刘彻对外戚什么态度,可以往前面翻翻,这里不过多赘述。

    因此刘彻未必在意卫青给谁献寿,但要是王夫人给刘彻吹吹枕头风,刘彻当时不疑心,甚至可能痛斥王夫人,但之后呢。

    他的疑心会不会加重,会不会怀疑卫青有不臣的心思,皇帝总是多疑的,他们缺乏安全感。

    刘彻或许不是有意这样想,但对于一个热爱权利的帝王来说,只要有这么一个种子种下,无论多么宠爱一个臣子,他都先得是个皇帝,多疑就是他们的本性,高处不胜寒并不是说说而已。

    而宁乘只不过刚好看到这样一个机会,给刘彻递上了一个看卫青表态安心的机会,也给卫青一个表态的机会,所以他飞升了。

    这件事从另一方面也是在安抚其他的朝臣,树立自己的威严,你们看卫青虽然很得宠,但是也不会越过朕,所以要是日后你们得罪了卫青,还是有活路的。

    卫青也非常知趣,谨慎如他在见到陛下的所作所为后,不仅不生气,还十分的安心,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为人低调又谦虚。

    第二点则是刘彻设立大司马的官号,让霍去病受封食邑卫青一样,于是卫青的许多门客都跑去了霍去病哪里,并且多获得了爵位和官职,唯独任安不可离去。

    这里从表面上看是夸任安,实际上也是太史公在夸任安。

    但在细看,从卫青门下跑去霍去病门下总能获得官职,这里好像刘彻一点也不顾及卫青的面子一样,但凡卫青是个脾气暴躁一点,在乎权势的人都得气跳脚。

    而要是卫青生气了,刘彻疑心吗

    答案不言而喻。

    不过好在卫青真的是一个谨言慎行,表里如一从不贪恋权势的人。

    同样从刚刚那点来说,也可以是因果关系,因为知道大将军不会生气,理解大将军的为人,所以刘彻敢任用跑去霍去病哪里混得官职的人。

    如果这些人好用,大将军不止不会生气,反而还会大大的举荐对方,要是人无用,却侥幸混上官职,那也不用卫青去收拾他们,刘彻直接就把他们宰了,命和钱总得给一个刘彻。

    其三也是最后一点,再汉书霍去病传记最后一段话写,苏建劝说责备卫青“将军贵重,无人知,愿将军观古将,招贤人勉励自己。”

    卫青拒绝了苏建的提议,“自魏其、武安厚宾客,天子常切齿,此乃君之权柄,臣奉法遵职,无需招士”

    语毕后,书接骠骑将军以如此。说他们两个的为将之道就是这样的。

    卫青这个人不聚众,不结党,为人谦和谨慎,谁有才也从不阻拦,反而加以举荐,正是这样的性格给了刘彻极大的安全感,是刘彻不想怀疑卫青吗

    不是的,是因为卫青根本没给刘彻怀疑自己的机会,无论刘彻怎样做,卫青都一如既然的谦卑,完美的回应了刘彻的试探,让一切稳稳的落地。

    之前曾有看过这样一个说法,因为卫青在太靠谱了,所以刘彻一直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怎么任性都行,所以从没闹过猪瘟。

    但是日后卫青不在,打匈奴没人帮着看后方了,打起来虽时有输赢,可输多赢少,在对比之前一直赢赢赢,这种落差谁受得了啊,反正刘彻受不了。

    安全感一崩,刘彻多疑敏感属于皇帝的心思,蹭蹭蹭的往外冒,然后后面就出悲剧了。

    当然以上仅为个人见解,若有不同理性讨论。

    但就以上种种来说,后世史书为什么会说刘彻对卫青深信不疑这点,且大家几乎没有怀疑,完全是有理有据。

    卫青他就是值得

    天幕下

    嬴政中肯的点评了卫青“天生将材,社稷之卫,不比王老将军差了。”

    这句不比王剪差了,让一旁王贲稍有惊讶,没想到陛下居然能给卫青如此高的评价,但再一想卫青的功绩和为人,王贲也能理解陛下。

    卫青他确实配得上陛下的评价,就是王贲也稍有失落,可惜他比之父亲确实还差一点,比不得天幕中的卫青,能得陛下如此盛誉。

    这样想着下一秒,王贲便听到自己陛下说“卫青虽好,却为后世人,我也有贲和蒙家兄弟,尔等皆是栋梁之材,亦不输。”

    王贲听了心中失落顿消,只恨不得为陛下肝脑涂地,冲出去杀匈奴个七进七出,报答陛下的赞誉。

    看了眼双眼冒火的王贲,轻而易举激起,自家臣子斗志的嬴政深藏功与名,扭头就开始琢磨着,飞机和火箭是什么,听天幕的说法,应该是一种很快的工具,且火箭比飞机快许多。

    由于天幕没有放出图片,就算任嬴政在怎么想,有限的见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便也放下了,总归有缘还会知道。

    汉武时期

    文官对卫青服气了,抛开个人对卫青非世家出身的偏见,谁都能看见卫青的优点,他这种不争不强谦虚谨慎,为官清廉的性格,正是他们理想中匡扶国家社稷的肱股之臣。

    一个人装一时简单,装一世难。

    闻天幕所言,卫青是直到去世之前,都一直维持着这种为人处世之道。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令人叹服,敬佩。

    夸赞卫青的文官一下多了起来。

    “青掌兵上不疑,下不忌,此乃贤人举,愿上下效卫侍中,学此风姿。“

    “汉有将军,勇如鹰,快如流星,入匈奴,割王庭,此风华无可比拟者。”

    对于卫青服气了,也因为儿子打过卫青,而气短的李广,同样毫不吝啬夸奖“江山代有人才出,大丈夫当同侍中,保国家驱匈奴,清廉以柔上,广不及也。”

    听完天幕说陛下的脾气,李广还能不知道自己嘛,就算把他放在和卫青同样的位置,拥有同样的才会,就他这个脾气,早晚也得给刘彻收拾了。

    这样一想,李广吐出一口浊气,心中最后集聚的郁气也散开了,罢了做个郡守,继续养下一代,培养培养自己的三子李敢,他封不了侯,他儿子总该可以了,再不他孙子李陵也不差培养培养,家里总归是能出个拿食邑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