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 其他小说 > 为人民服务[快穿] > 第166章 唐安妮接受采访

第166章 唐安妮接受采访

聪明人一秒记住 笔搜屋 www.bisowu.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bisowu.com

    一秒记住【笔搜屋 www.BISOWU.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有生以来,唐安妮头回接受记者采访。

    作为唐家大小姐,纽约社交圈的名媛,她当然对媒体不陌生。每年春节时,作为华人上流社会代表,她经常跟父母家人登上华文杂志的刊面,做出其乐融融的和睦大家庭的模样。

    甚至有好几回,还有华文电视台的节目到她家进行拍摄,因为唐家有条件过原汁原味的中国年。

    但她从来没接受过采访,她只是要全程保持阳光灿烂的笑容,来配合无忧无虑负伤家庭成长的千金大小姐的形象就行。

    负责出面开口的人基本上是爸爸,偶尔也会有哥哥和妈妈,反正永远不可能是她。

    她也庆幸自己工具人的身份。全纽约的社交圈都知道她爸爸在外面有另外一个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要对着镜头吹嘘爸爸妈妈有多恩爱,家庭有多和睦那未免太为难她了。

    她还是乖乖当好背景墙吧,对得起自己每个月拿到手的零花钱就行。

    等到了中国,尤其是她决定下乡支教之后,因为她的特殊身份,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报社的记者都对她很感兴趣,三番五次提出想要采访她。甚至有人先斩后奏,直接找到村子里,要给她做专访,都被她拒绝了。

    不是她有镜头恐惧症,从小被拉出去上进的人面对再多长枪短炮都无所畏惧。

    也不是她认为跑到乡下来支教其实很丢脸,不愿意被人,尤其是自己的朋友们知道。

    她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被报道的标准,起码是中国新闻的标准。

    到了这个国家之后,她特别喜欢看新闻,无论国内外大事还是民生,她都喜欢看。因为报道的都是各行各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生活。

    他们会记录一位普通的生产队技术员如何和社员一道进行育种工作,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培育,选育出了最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粮种。

    他们也会描述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如何在工作中摸索总结开车的经验,安全行驶17年,节油4万升,创造了“四位一体”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

    他们还会详尽地描写一位普通工人怎样在最平凡的检修岗位上科技创新,搞小发明,为车间生产提高了近一半的效率。

    这些无数平凡而普通的劳动者,就像太阳发射出的每一缕光芒,平淡而灿烂,照射了整片大地。

    能被追逐报道的都是这样的人,是三八红旗手,是劳模,是技术能手,是致富标兵。他们每个人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被赞叹被羡慕被追寻的对象。

    而不是像在纽约时那样,被记者追在后面跑的要么是富商要么是明星要么是运动员。记者津津有味,不厌其烦的,也不是他们在工作上取得了什么成就,而是谁插足了谁的婚姻,谁和谁有了私生子私生女,总之,都是些无聊至极的八卦。

    上帝呀,任何一个生活充实对未来充满追求对人生满怀希望的人,都懒得关心和自己生活搭不上半点关系的人的绯闻。尤其当有政府爆炸性丑闻出现的时候,那些谁和谁睡了,谁又是谁的私生子的新闻愈发满天飞,搞得你想躲都没地方逃。

    正因为受了20年的荼毒,所以唐安妮愈发珍惜中国的新闻环境。在她看来,必须得是做出了成绩的人才值得被报道被褒扬,而不应该是她的身份。

    如果因为她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人跑到中国农村来支教,所以她就该被人关注,被人高看一眼。那其他支教老师呢还有那些一辈子扎根农村搞教育的建设者呢他们难道就该默默无闻吗自己和他们差在哪儿,自己在工作上的成绩还比不上他们呢。

    尽管公社县里甚至伯伯都做过她的思想工作,告诉她,她的存在可以成为标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教育的队伍中来。

    但唐安妮仍然不想。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模范标兵,就像当初的铁姑娘邢燕子一样。但她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目标,而不是单纯因为她的身份。

    她仔细审视过自己的工作,她认为他还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所以,她不配上报纸上新闻。

    当然不能接受采访。

    可这一回,为了把薯片卖出去,唐安妮不得不硬着头皮打破原则。

    她需要钱,有了钱她才能维持工厂的生产,给这么多工人发工资。有了钱她才能翻新学校,现在的学校太小太破了,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操场。他们每天都是在一片长着杂草的沙石地里升国旗唱国歌的。

    她的学生,值得更好的学习条件。

    除此之外,她还有好多事想做。她感觉自己回到了小时候,看着芭比娃娃,就想把它打扮成最漂亮的模样。因为芭比娃娃是它的好朋友。她希望她的好朋友是最漂亮最开心的。

    现在有好多人,好多能干的人,可以把这里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让所有人都赞叹都羡慕。

    他们不乏热情也不乏毅力,他们唯一缺少的就是钱。

    唐安妮感觉自己义不容辞,她必须得为薯片打开销路。在一个大集体里,大家就该集思广益,各自发挥优势,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她给自己做了整整一晚上心理建设,终于鼓足勇气跑到公社说自己愿意接受采访。

    话说出口之后,她又自我安慰,等记者过来起码得要几天时间,她还能再缓冲一下,不用那么紧张。

    结果没想到公社书记直接手一指,笑呵呵地对办公室里的人说“记者同志,你想挖掘留守知青和回乡知青的事例,我们这儿有个洋知青,你要不要采访”

    记者先是满脸茫然,听完公社书记的解释之后,立刻大喜过望“要这就是最好的采访对象”

    唐安妮傻眼了,为什么要跳步骤呢难道不要给她时间准备吗

    记者已经拿出了采访本和笔,这时代国内还不流行依靠录音笔采访,大家信赖的都是速记的硬功夫。

    “不用。”他斩钉截铁,“唐安妮同志,如果你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采访。你不用紧张,你只需要像平常一样工作生活就行了。等你有空的时候,再回答我几个问题。”

    可怜的唐安妮就这样赶鸭子上架,带着记者回大队了。

    好在记者同志说话算话,没有追着她问个不停,就是跟在她后面看她上课,看她去工厂干活,看她跟供销社的同志协调发货。

    问的问题也很简单,不过是她的人生经历而已。

    比方说她之前在美国是怎样生活的又到底是什么促使她选择来中国,开始从事下乡支教工作,而且一直留到现在

    唐安妮十分老实“我只是想知道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可以说是寻根。至于下乡支教,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这个国家很大,大部分人都是农民。我想要了解这个国家就必须得了解农村农民,了解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可我又没什么专业技术,在农村,除了当老师之外,我当时也找不到其他人干的活。当然,做的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很喜欢我的学生,他们非常可爱。”

    记者问了很多,不过好在问题都中规中矩,态度也十分友善,没有非要在她身上炮制出一个爆炸性的大新闻的意图。

    到最后,记者才问“我听大家说,之前有很多人想采访你,但你都拒绝了。那这一次你愿意接受采访,是因为你终于认可自己的工作成绩了吗你做的很好,社员们都对你赞不绝口。”

    唐安妮不好意思地摇头“不,我没做什么,其实我没有资格被采访,上报纸上新闻。比起那些劳模、技术标兵,还有数10年如一日扑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我实在微不足道。对不起,记者同志,我这一次之所以接受采访,其实是希望你能帮我们薯片做点宣传。我们厂现在每小时能生产90公斤薯片,一天下来就是一吨重的薯片。这么多薯片,单纯依靠公社和县城,是没办法消耗掉的。我们希望能够卖到更远的地方去,比方说市里乃至省城。”

    说到这儿时,唐安妮的脸已经通红,“对不起,我本来不应该提这种要求。我原先计划是把薯片卖到美国去,但是因为手续太复杂,短时间内没办法办到,所以我只能先考虑国内市场。我不想浪费,我想尽快挣钱好盖学校。”

    记者笑了起来,痛快地答应“可以,你们做了很好的事,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支持你们的事业。”

    记者走了,唐安妮心虚地捂住胸口,总觉得自己要求很过分。

    她自我安慰,谁知道记者是不是客气呢说不定回去以后,他写的采访稿没办法上报呢。她又不是什么劳模或者技术能手,就凭借她洋知青的身份,就应该顺利被报道吗那可未必。

    做完了心理建设之后,她终于能够坦然地正常生活了。

    她唯一犯愁的是公社供销社的消耗量有限,县城的工厂也不多,即便工会购买了一部分薯片作为福利发给职工,也没办法消耗掉每天一吨的产量。

    唐安妮都要考虑是不是应该减少工作时间,每天只开五六个小时的机器,这样好歹能够缓一缓。

    结果她还在犹豫呢,大队的拖拉机回来了,上面载了好多张陌生的脸孔。

    拖拉机手朝着工厂的方向喊“来客人了,这都是商场的采购员,来买咱们的薯片的。”

    厂里人惊讶不已,负责日常生产工作的知青立刻跑了出来,惊喜地看着被拖拉机颠簸的都要吐的采购员们“同志,你们这是”

    原先还灰头土脸的采购员们这下立刻争先恐后地喊了起来“我们是来买薯片的,我是省城人民商场的我是红星商厦的我是军民服务社的”

    大家一连串的报单位名称,知青们都听不过来了。

    闻讯赶来的唐安妮更是懵了,搞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扎堆跑了过来。虽然之前厂里的工人们都在想办法写信回家联系关系,好推销薯片。但这事儿本来就不简单,十件里面能成一件,他们都要笑死掉的。没想到居然来了这么多人。

    采购员们已经意识到竞争危机,争先恐后地提要求“快点吧,让我们看看你们的美国薯片。”

    他们七嘴八舌,可算是说明白了为什么来的这么急不是什么熟人托熟人,而是顾客需求。

    原来记者回去之后连夜就写好了稿件,经过编辑审核,不到两天便登上了报纸。

    他们是省城的大报,本省各大单位都有订阅,读者甚多。

    好多人看了报道之后,都对这个美国富商之女唐安妮十分佩服,也对她从美国引进生产线生产的美国薯片充满了好奇心。

    大家跑到商场里,想尝尝薯片的味道。结果售货员都莫名其妙,根本没听说过这玩意儿啊。

    顾客们就有意见了,要求商场进货。

    这一两年功夫,各个单位都在搞规范化管理。就连前些年一直被诟病白眼向人的售货员和店大欺客的商场也改变了服务态度,对待顾客的意见十分重视。

    一个顾客说想吃薯片,他们肯定不会进货。毕竟要考虑成本问题。

    但成百上千的顾客都说想吃薯片,那他们就得想办法找进货渠道了。

    商场再跟顾客一打听,知道是本省的大队来了个洋知青,从国外引进生产线生产的薯片,他们就更心动了,立刻派采购员过来考察。

    一家动,家家动,这才是第一波呢。

    采购员们看谁都像竞争对手,这会儿却抱团催促工厂赶紧出货。他们来得早还能抢,等到千军万马都跟过来时,他们就失了先机了。

    唐安妮赶紧张罗着让采购员们试吃薯片,然后提建议“我们每卖100斤薯片,可以一斤的试吃品,让大家品尝过后看到底合不合口味再决定买还是不买。如果不习惯的话,就不要浪费钱了。”

    采购员头回见这么大方的厂商,都在心里点头,果然是从美国来的不缺钱,出手真的好大方。

    他们试吃过了薯片,不仅没人嫌弃,反而基本上都很喜欢。这么一个新鲜玩艺儿,比进口的也不差了,加上顾客又充满了好奇,估计应该不难卖。

    唐安妮没坐地起价,还是按照每斤7毛钱的价格对外销售。

    采购员们这回是空手来的,吃过薯片之后,他们又集体坐着拖拉机去公社,排队打电话,通知单位安排车子过来采购。

    直到现在,唐安妮都没有意识到巨大的挑战已经摆在她面前。

    不仅是她,整个薯片厂的人都没能预估到顾客的热情。

    中华民族是公认的吃货民族呀。对于美食,大家的热情从来没消退过。只要条件允许,人人都想品尝美食。

    第一波采购员拿货跟车走之后,众人还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可算走了,这些天加班加点完成订单,大家都三班倒,实在吃不消。

    可还没等他们伸懒腰,张罗着下班以后是看电视还是打打篮球,第二波的采购员又到了。

    这一回,来势汹汹。

    这个薯片厂都疯了,因为土豆不够用了。

    三斤土豆出一斤薯片,原本他们觉得100亩地的土豆非常多,事实证明,还是他们太年轻了。

    第一波的订单就消耗掉了所有的彩色土豆。

    唐安妮心虚不已,跟采购员们解释,因为是第一次种彩色土豆,所以没多种,她们已经没原料了。如果从外地调的话,还需要时间。

    采购员们莫名其妙“非得是彩色土豆吗普通土豆不能做薯片”

    “不是的,都可以做,只是彩色土豆富含花青素,营养成分更高。”

    “嗐”采购员们并不在意这些,“能做薯片就行,大家想吃的是薯片。”

    谁管什么颜色呀,再说了,土豆能有啥营养有营养的肯定是鱼和肉啊。只不过是吃个新鲜,吃个有意思。

    唐安妮还是忐忑不安,跟工人们商量,既然原料已经不是彩色土豆,那他们是不是应该降价比方说6毛钱一斤

    众人却集体反对,普通土豆做出来的就不是美国薯片的吗既然是,那就没必要改价格。顾客想吃的是薯片,又不是土豆。

    唐安妮成功地被工人们给绕晕了,只能点头表示少数服从多数,还是7毛钱一斤的薯片。

    饶是这样,也消除不了大家的热情。远道而来的采购员们生怕自己订单下晚了,就排不上趟,全都急着要货。

    这下工厂的机器简直没歇的时候,大家又恢复三班倒的状态,还对外又招了工人。

    就连县里都听到动静,派了干部下来调查情况,建议唐安妮再度进口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好让中国老百姓都尝尝美国薯片是个什么滋味。

    唐安妮看着外面排成长龙等着提货的采购员们,咬咬牙,终于下定决心“好”

    不扩大生产规模是不行了。现在她们大对家家户户都没空房子了,住的全是从全省各地过来的采购员们。

    直觉告诉她,这只是第一步。如果本省的人都能接受薯片的话,很可能全国人民都喜欢这个味道。9亿人口啊,光是这个规模,就足够让人头晕目眩。即便她们当中只有1甚至1的人会购买薯片,那也是了不起的大数字。

    唐安妮赶紧两手工作,一边给厂商打国际长途,要求再订购一套流水线,一方面张罗着进土豆。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光是本大队甚至本公社的土豆都没办法满足生产需求了。

    她在厂里提了这事儿,大家都对后者毫无异议,是得赶紧收购土豆,不然都来不及了。

    至于进口生产线这事儿,众人却有不同的看法。

    非得进口吗他们不是已经有一套生产线了嚒,完全可以自己试着做呀。原理都清楚,工艺也了解,为什么还要花外汇呢外汇多宝贵呀,国家挣点外汇可不容易。

    尤其是现在他们的薯片还没出口创汇,怎么好意思再让国家花大笔外汇购买生产机器呢。

    他们必须得自力更生。

    可怜的唐安妮又被成功地带歪了,完全忘了自己拿的是美国国籍。美元对她来说绝对不是外汇。

    她只惊讶一件事“我们能把流水线做出来这个很复杂的呀,不是高压锅。”

    知青们却信心十足,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劳动者皆有可能,一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东西都敢自己折腾着来。

    不就是流水线吗现成的模子摆在这儿呢,依葫芦画瓢就好。

    唐安妮不得不提醒他们“你们去生产机器了,那谁来做薯片呢”

    大家这才清醒了点,没错,他们不能本末倒置,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给丢了。

    做机器这种事,还得找专业人士,比方说机械厂。

    县里的机械厂是军工企业,以前三线建设时下来的。之前有风声说要搬走,结果这两年不仅没搬走,还又来了一大批人,不知道搞啥玩意儿。

    薯片厂的同志们说他们不忍心国家花费外汇再给他们购买机器,希望能够使用国产的流水线。机械厂的领导觉得自己义不容辞,的确应该自力更生。

    主要是他们也发现了薯片的巨大市场,全国这么多老百姓呢。即便每人只吃一片尝尝味道,那也是巨大的市场。

    泱泱中华,地大物博,没理由让他们把这么广袤的市场直接让给外国人吧。又不是他们不能做。

    机械厂立刻派人过来观察薯片流水线究竟是咋回事儿,又要了产品说明书,一点点地琢磨怎么把东西给复制出来。

    唐安妮只清楚大概的原理,具体细节以及工艺就没辙了。

    大家讨论了半天,摸到点门路,但更多的内容还得后面细细琢磨。

    知青一看时间,立刻拍脑袋“哎呀,该看电视,我食品工艺课还没上完呢。”

    大家赶紧去开电视机,老老实实开始学习。

    别以为上班了就不需要学习。是因为上班了,所以更加要学,要进步,才不会耽误生产。

    电视机画面一闪,众人就瞪大眼睛。

    嘿,放的就是怎么做薯片机。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sowu.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